林格伦曾说过:“在文明世界中的人们,真正需要学会的本领是有成效的合作本领,以及教会别人也这样做的本领。”善于协商与合作既是一种精神和态度,也是一种能力和修养。孩子虽然年纪小,但协商与合作的重要程序却丝毫不能减,无论是拥有现时的快乐童年,还是顺利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都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及必要的行为经验。欧洲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然走向孤僻之道,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因此,家长要在孩子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培养孩子的协作能力,为孩子将来拓展自己的人生打下基础。
如何培养孩子的协作能力呢?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孩子学会与人合作
如果孩子学习比较优秀,或者在某个方面有突出的特长,就要注意教育他不能骄傲,在集体中更要善于合作,不能总是处处想表现自己。
2.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有良好性格的孩子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都比较强,这种良好性格包括开朗、自信、友爱、平等以及探索精神。具有这种性格的孩子会主动与别人合作,而且会合作得很好。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是迈向合作的必备条件。
3.培养孩子有爱心、友爱互助等品德
如果孩子因为帮助别人而耽误了自己的学习时间,甚至损失了一个获得荣誉的机会,则要给他鼓励和支持。
4.让孩子学会悦纳别人
所谓悦纳别人,是指自己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愿意接受别人。从实质上来讲,合作是双方长处的珠联璧合,也是双方短处的相互遏制。因此,只有相互认识到对方的长处,欣赏对方的长处,合作才有真正的动力和基础。所以家长要常和孩子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个道理,不能因为别人有这个缺点或那个毛病,就嫌弃他、疏远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教育孩子多看并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对于别人的长处要诚心诚意地加以赞美。此外,家长自己平时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应坚持这种态度来对待他人,从而成为孩子的表率。
5.让孩子多参加需要配合的团体活动
家长可以让孩子玩一些诸如共同搭积木、拼图等需要协作的活动,还要鼓励孩子参与如足球、篮球、排球等体育活动。这些活动既有团体之间的对抗与竞争,又有团体内部的协调与一致,这就更有利于培养参与者的合作精神。
6.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合作态度
一般,在体育游戏和角色游戏中,孩子们的合作都比较好,但是在建构游戏中,往往会出现合作得不愉快。究其原因,便是合作态度的问题,因为矛盾往往发生在游戏材料比较缺乏时,孩子们会将一部分游戏材料据为己有,担心一合作,就没自己的份了。这时候,就需要家长与老师及时引导,帮助孩子消除一些顾虑,必要时家长或者老师可以参加到游戏中,示范合作,引导拒绝合作的孩子与自己一起游戏,让孩子逐步形成良好的合作态度。
7.教给孩子正确的合作方法
合作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自然不能随心所欲。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学会合作,家长应在具体的活动中教给孩子正确的合作方法。
有一位幼儿老师是这么教孩子合作的方法的:
在一次教学活动延伸中,我让孩子们分组合作画画,给一棵大树添画树叶,结果只有一组孩子在真正地合作,他们在商量分工,分别完成大树的某一部分。而其余几组幼儿虽然都在同一棵树上画画,但却在各行其是,并未真正合作。我便让合作得较好的孩子向大家介绍他们的方法,然后再进行示范,结果孩子们就马上明白该怎样和别人合作了。
由此可见,在活动中教给孩子正确的合作方法非常重要,这能让孩子更好地学以致用,以便在今后的活动中更好的合作。
8.帮孩子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
有时,在游戏活动中,孩子遇到纠纷找不到很好的解决方法,不是告状就是吵闹,这时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解决这样的问题时,需要采取一种孩子喜欢并乐于接受的方式,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9.向孩子充分展示合作的成果
家长应充分肯定孩子的每一次合作,哪怕是一点点成果,也要展示给孩子,让他们体验合作的快乐和成功,激发孩子们还想合作的愿望,在家长与老师的积极引导和充分肯定中,孩子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10.创造协作的家庭环境
家长应创造善于协商与合作的家庭环境,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熏陶。家庭或学习上有什么事情,父母应多与孩子商量,不主观武断地帮助其作决定,让孩子感受协商与合作的过程。
协商与合作能力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引导孩子学会协商、学会合作,多启发他们,让孩子从小多与同龄孩子接触,适应集体生活,使孩子具备积极向上的心理,活泼、快乐、健康地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