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规则。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一个懂礼仪的人,展现给他人的是一种高雅的仪表风度、完善的语言艺术、良好的个人形象和气质修养。它是一个人赢得尊重与成功的基础。
优秀的人从来都不能缺少良好的礼仪。对孩子来说,礼仪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个人素质,是他们与他人沟通感情、获得信任与支持的保证。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教孩子掌握哪些社交礼仪呢?
1.要孩子注重个人礼仪
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向孩子强调注重个人礼仪的重要性,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孩子的个人礼仪:
(1)仪容仪表,让人先人为主。教育孩子保持仪容仪表的整洁,要把脸、脖子、手都洗得千干净净的。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注意口腔卫生;经常洗澡,保证身体没有异味;衣着要干净、整洁、合体。一个仪容仪表整洁大方的孩子,会给他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2)行为举止,优雅无声的语言。主要从站、坐、行以及神态、动作提出要求,目标就是“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优美的站立姿态给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觉,应身体直立、挺胸收腹、脚尖稍向外呈V字形。要避免无精打采、耸肩、塌腰,千万不能半躺半坐。走路要昂首挺胸,肩膀自然摆动,步速适中,防止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扭捏碎步。行为也是一种语言,是一种表达语言信息的身体语言。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行为举止,能够帮助孩子拉近与他人之间的距离,使表达更加轻松。
(3)表情亲和,让孩子更有吸引力。教育孩子在神态表情上表现出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与人交往要面带自然微笑,千万不要出现随便剔牙、掏耳、挖鼻、搔痒、抠脚等不良习惯动作。友好与善意的表情,能打动他人、感染他人,让他人更加愿意亲近自己、信赖自己。
(4)注意使用礼貌用语。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让孩子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如“您好、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教育孩子无论碰到认识的或不认识的,都要学会主动地和人家打招呼,“哥哥好、姐姐好、弟弟妹妹好、阿姨好、奶奶好”等。对人说话彬彬有礼是有教养的表现,也能受到其他人的欢迎。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使用礼貌用语,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以指导和示范。
从儿子2岁开始,小丘就特别注意教儿子说礼貌用语。
儿子不会做的事情,需要大人帮忙时,小丘会教他说:“爸爸(妈妈),帮我一下好吗?”帮完后,教他说:“谢谢!”同时,大人也回以礼貌用语:“不客气。”
同样,有时她有意让儿子帮忙拿东西,然后大声说:“谢谢!”儿子也会说:“不客气。”
在儿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小丘会让他承认错误并说:“对不起。”等儿子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后,小丘才会对他说:“没关系。”而当小丘和丈夫犯错误时,他们也会主动对儿子说:“对不起,爸爸(妈妈)做错了。”并表现出道歉的诚意,儿子也会礼貌地回答:“没关系。”
久而久之,小丘的儿子不但口齿伶俐,很会说话,而且习惯了有礼貌地说话。
可见,孩子的礼貌用语习惯应该从小培养起。只要家长能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引导,时间久了,孩子自然而然就能变得彬彬有礼、大方得体了。
2.要尊重交往的对象
对交往对象要表示尊重,不能失礼于人。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说话态度要和蔼。谈话力求简洁,抓住要点。语气要诚恳,使对方感到有被尊重、重视的感觉。说话时态度要诚恳和亲切,声音的大小也要适当,不能大声嚷嚷。
(2)不要无故打断他人的讲话,要认真听他人说话,不能心不在焉或做自己的事情。
(3)不要在背后议论他人,也不要打听别人的秘密和隐私。
(4)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应该及时表示谢意。在道谢时,除了用“谢谢”等词语外,还要两眼看着对方,态度要真诚。
(5)做错了事、打扰了别人,应该主动道歉。道歉的时候态度要真诚,恳请对方的原谅。
(6)要准时。准时是主要靠言传身教的一项基本礼仪。即使因为各种原因而迟到,其实也是对等候人的不尊重。如果成年人经常迟到,就会使孩子形成别人的时间不重要,为他人着想不值得的错误理念。“言必信,行必果”,孩子如果从小就在此氛围中成长,就会形成准时、守信、负责的好品质。
(7)在公共场合不要吵吵闹闹,也是应该从小学会的社交礼仪之一。如果说孩子的良好的社交能力是他们在社会立足的硬件的话,那么孩子的得体的礼仪就是孩子立足社会、建立良好关系的软件。两者缺一不可,没有礼仪的交往也永远不可能成功。
因此,家长们要重新认识礼仪在家庭、在与孩子相处中的影响力。在鼓励孩子积极发表自己想法,积极与家人、朋友沟通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孩子礼貌习惯的培养,这样才能使你的孩子真正学会与人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