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为孩子的“任性”买单(1 / 1)

任性,主要指一个人放任自己的性子,不顾客观环境和条件如何而为所欲为,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听劝告与阻拦的行为。它是一种消极的性格品质,对孩子的成长有害无益。生活中,任性妄为的孩子有很多。

案例一:

强强人如其名,其个性极强。总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家长如果不让干,他就大发脾气,大哭大闹,耍尽花招。他要买的东西,也一定要给他买,不给买的话,他就咒骂,就摔东西,其强势的劲头让爸爸妈妈吃尽苦头。

在学校,由于他的任性,已经和老师、同学发生了不少矛盾。以至于老师讨厌他,同学们都不喜欢他。他已经成了被边缘化的人了。

案例二:

小女孩张岚,今年十岁,上小学四年级。她的学习成绩优良,可是任性、要强、自私、嫉妒、好发脾气。菜不好吃,责怪大人;父母吃了她爱吃的点心,就大声怪叫;每天起床,几乎总要找点事情,发一顿脾气。某天放学后,母亲陪她上街,因为错买了她要的饼干,她就坐在家门口阶梯上不走,奶奶和邻居好言相劝也不睬,父亲专为她重买来饼干仍不解气。上楼后还独自关在房里哭闹谩骂一两个小时才逐渐平静下来。为此,张岚的爸爸妈妈非常的苦恼,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

心理学研究表明,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对孩子任性性格的养成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其中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是造成这种不良性格的主要原因,过分溺爱或过多责骂孩子的教育方式与孩子形成固执、任性的性格有着一定的联系。

对孩子的任性不可一概否定,要注意区分不同情况加以教育。任性如果表现在独立完成某件事,不达目的不罢休等独立性方面,或为了维护自尊而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方面,就不必当做错误追究,而要积极引导孩子合理利用它。

对不当的任性行为,不能因溺爱而放弃教育,一味顺从孩子;也不该粗暴对待,以打骂代替教育。正确的方法应是从说理入手,以情感化之,巧妙处理。具体地说,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对孩子讲明道理

当孩子任性时,家长应明确告诉孩子任性不是一种好性格,家长、老师和同学都不会喜欢,更不会由着你错误的性子办事。长大了这样的性格更会影响人际关系和工作的。而且,过于任性,会给亲人、好友造成感情负担,因此是不合理的。

2.培养和孩子讲理的习惯

父母要学着每一件事情都要和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慢慢了解和接受。如果孩子年纪小还不了解或听不入耳,父母也不必太过着急或过分期待孩子马上接受,因为孩子每天都在成长,慢慢地,他就会变得讲起理来。做父母的千万要记住:切勿“以霸治霸”,以免让孩子以为武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3.理解孩子的心情,纠正孩子的行为

当孩子有霸道行为出现时,父母应先处于他的立场设想,试着了解他的心情。对孩子的霸道行为,勿过于迎合或者是敷衍,应当适时地给予辅导和纠正。当孩子有比较好的表现时,要适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孩子一旦受到肯定,心中便会意识到何事可为;而当孩子有霸道行为时,则必须给予辅导和纠正,如此,孩子就明白何事不可为。

4.家长要学会对任性的孩子说“不”

适当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对任性的孩子说“不”,让他们知道任性并不是每次都能得逞的。对孩子说“不”,并不是说用指责、训斥的粗暴方法压制孩子,那样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他们会以执拗来对抗粗暴、发泄不满,同样不利于孩子控制情感和自己的行为,也会使孩子形成任性的性格。

5.内心慈爱,处理事情态度一致

在处理孩子任性的行为上父母态度要一致并且要坚决,同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一定要与孩子的父母保持一致的态度。否则,对孩子的任性要求,父亲坚决不给,而母亲却给;父母坚决不给,爷爷奶奶却给,这样就让孩子的任性行为有了选择的机会,他的任性行为就永远不会得到彻底纠正,同时这样做还会使孩子形成不良的双重人格(父母面前是个乖孩子,爷爷奶奶面前则是个极端任性的孩子),这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我们认为,要彻底纠正孩子的任性行为,成人就要采取一致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放弃自己的任性行为,别无选择。

6.利用“不予理睬”的方式

即面对任性的孩子,只说一句警告的话,然后通过以下的几个步骤纠正他。

(1)面对孩子的种种理由与各种胡闹行为,采取不解释、不劝说、不争吵、不理睬,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否则就会强化他的争吵、胡闹行为,使他的目的得逞。可以先保持一段时间的沉默,做你正在做的事。

(2)如果孩子进一步胡闹,且使你难以忍受时,可以暂时离开现场。这时仍然保持不批评、不与之讲道理、不打、不骂的态度。

(3)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再告诉他:“你刚才胡闹是不对的,以后你再这样,我们仍然不会理你。”然后简单而认真地说明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并对他说“相信你以后会听话的”之类的话来鼓励他。

7.适当惩罚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吃早饭,家长既不要责骂,也不要威胁,只需饭后把所有的零食都收起来。孩子饿时,告诉他肚子饿是早晨不吃饭的结果,孩子尝到饿的滋味就会乖乖吃饭了。

总之,对于孩子任性的行为,家长应该做到既不卡又不纵,使其任性行为走上有节制、受制约的轨道。这样,孩子的任性行为才有可能逐渐成为理智的正常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