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养成“负责”的习惯(1 / 1)

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是一个人能够立足社会、担当重任的重要条件。孩子小时候所表现出的各种主动尝试的愿望,正是一种责任心的萌芽。如孩子自己要求独立吃饭、试穿衣服、手脏了自己洗等行为都是孩子责任心的表现。家庭是孩子责任心赖以滋长的土壤,家长的责任是密切地关注孩子的成长,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在他们尝试的过程中,培养其责任意识,增强其自信,使孩子逐步成为独立自主,对个人、社会负责的人。

具体来说,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家长要树立榜样

孩子有对自己喜欢和崇拜的人进行模仿的心理倾向,而父母在小孩子心目中一般都具有绝对的权威。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巨大的。家长的一些所作所为,孩子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长期的耳濡目染不由得孩子不受影响,父母只有在生活中严于律己,给孩子做好表率,才能更好地去影响和教育孩子。

世界著名化学家、炸药的发明者艾尔弗德·诺贝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这就是来自于他父亲的言传身教。

一次,诺贝尔问父亲:“炸药是伤人的可怕东西。为什么还要制造它?”老诺贝尔回答孩子说:“虽然炸药会伤人。但是我们要用炸药来开凿矿山,采集石头,修筑公路、铁路、水坝,为人民造福。”

听了父亲的话,诺贝尔接着说:“我长大了,也要制造炸药,用它造福人类。”

可见,父亲所具有的责任感极大地影响了诺贝尔以后的人生。

教育家陶行知说:“我希望我的儿子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那我自己就该首先成为那样的人。”同样,要培养子女的责任感、事业心,首先家长就要敬业爱岗,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

2.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家庭责任感主要是指能尊重其他家庭成员,自愿承担家庭义务,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一种心理。一个具有家庭责任感的儿童,不仅能在现时的家庭生活中扮演好家庭成员的角色,在未来的生活中也有能力组织好属于自己的家庭。他的一生不仅能享受到家庭生活的充实、快乐,同时,也能创造出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

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名成员,既应该享受其权利,当然也应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包括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等。父母可通过鼓励、奖惩等方式,督促孩子履行职责,培养责任心。

家长可以培养孩子劳动的习惯,通过劳动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如让孩子将洗碗、扫地、拖地板、擦玻璃、取牛奶、拿报纸等天天都要做的事情,分几件给孩子干,并且负责到底,这样做有利于帮助他们了解生活,了解父母。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自己是家里的一分子,需要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

3.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

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应当要求孩子勇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论孩子有什么样的过失,只要他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就要让他去勇敢地面对,不能让他逃避和推卸,更不能由大人出面解决。比如孩子损坏了别的孩子的玩具,家长就应要求孩子自己去帮人修理或照价赔偿;孩子一时冲动打伤了人,家长就应要求孩子自己去登门道歉,并鼓励孩子去照顾被打伤的孩子等。让孩子明白,任何人都别想推卸自己的责任,让别人替他们收拾残局是不可能的。

1929年7月4日,美国国庆前夕,一个11岁的美国男孩搞到了一些被禁止燃放的烟火炮,其中包括一种威力巨大的鞭炮,叫做鱼雷。一天下午,他走近一座桥边,朝桥边的砖墙放了一个鱼雷大鞭炮。一声巨响,让男孩神采飞扬,可就在这时,警察来了,把男孩带上了警车,去了警察局。警察尽管认识这个男孩和他的父亲,依然严肃地执行烟火禁令,判定这个男孩要交14.5美元的罚金。

男孩自然交不起,只好由父亲代交。让人感慨的是,这位父亲当时没说太多的话,回到家后,他跟儿子说:“这件事是你惹出来的,你必须对这件事负责任。到了16岁后,你要通过打工来还我的钱。”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做了许多零工活,才还清了我欠爸爸的那笔罚金。”显然,这件事让里根懂得了什么叫责任——那就是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像里根的父亲那样,让孩子自己承担自己的过失,看起来似乎有点儿“残酷”和“不近人情”,其实这才是父亲深沉的爱。一般来说,当孩子有了过失的时候,恰好是家长教育孩子的最有利时机。不论孩子有什么过失,只要他有一定的能力,就应该让他承担责任,而不是由父母大包大揽。

4.约定责任内容

家长应该和孩子约定责任的内容,让孩子明白该做什么、怎样做,否则将会受到哪些惩罚。孩子做事往往是凭兴趣的,要让孩子对某件事负责到底,必须清楚地告诉他做这件事的要求,并且与处罚联系在一起。如把洗青菜的家务活承包给孩子,要是没做好,便不能吃所有的菜。这样,孩子慢慢就会知道一个人是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

5.教孩子学会接受失败的教训

孩子处于成长之中,对一些事情表现出没有责任感也是正常的,因为许多时候他不知道责任是什么,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可以适当地让孩子品尝一下做事不负责任的后果,教孩子如何去面对并接受这次失败的教训,并从中获得成长。如孩子在学校违规受罚,一定要支持老师的做法,不要想方设法去替孩子解围。孩子尝到惩罚的后果,同时承担能力也就增强了。

6.让孩子养成“自己想办法”的习惯

从小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自己的事情,遇到问题要自己想办法,不要总想依赖别人替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孩子没有办法解决自己的困惑时,再给孩子一些建议,多沟通与指导,但不要把自己的某种愿望强加给孩子。

总之,孩子的责任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长年累月的生活中逐渐培养。无论在何时、何地,家长都要学会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孩子充当一些有意义的角色,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行为对集体所产生的重要性,增强孩子的主人翁感。这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