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孩子懒惰的毛病(1 / 1)

方程今年10岁,是小学4年级的学生了,他长得胖乎乎的,走路还有点小喘。尤其让爸爸妈妈头疼的是,他简直懒得没有人样了。在家里,他懒得理发、懒得收拾东西、懒得叠被子,甚至于懒得给自己倒水,当然更不用说锻炼身体了。每天从学校一回到家,他就气喘吁吁地躺在沙发上吩咐他家的保姆给他倒杯水,而他自己则有模有样地看起动画片来。

在学校里,他为了能少干一点事情,经常卖弄小聪明、找偷懒的方法,上课从来都不动手抄笔记,也不动脑用心听,写作业总是马马虎虎“划拉”几下了事,有时候甚至懒得写作业,叫同桌帮他写,他付“工资”。做数学习题时,他最烦的就是抄题目了,至于演算的过程,他自然也懒得写了,为了对付一下,他便把同桌算出的答案直接抄上去……

方程的“懒”是全校出了名的,为此,方程的爸爸妈妈忧心不已。

其实,方程的爸爸妈妈可能不知道,孩子之所以变得这么“懒”与他们的教育是脱不了干系的。长期以来,因为家庭条件优越,方程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从幼儿园开始,每天都由保姆接送,家里的任何事情都不用他沾手。甚至于他的学习用品,从来都是保姆负责整理好,放到书包里的。很多时候,他自己都不知道上课该带什么东西。

在方程还很小的时候,他也曾跃跃欲试,想要扫地、端碗、倒水、自己削铅笔、帮保姆阿姨择菜……可是,只要他一沾手,妈妈就会大呼小叫:“小祖宗,这事情你不能干,让阿姨来吧!”而阿姨也总是对他说:“这事情不用你干,你去玩吧!”“你到一边玩吧,别给我添乱了!”“别动!”……就是这样,他想勤快一下的念头慢慢就被扼杀了。

渐渐地,他把自己不用动手视为理所当然,每天除了吃饭就是看动画片、玩游戏,甚至连写作业,他都觉得太费时间、费脑筋了。懒惰带来的结果是:思维与行动的迟缓,身体的肥胖。等到爸爸妈妈发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后悔莫及。

从方程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孩子的“懒”是家长不正确教育的结果,作为家长,请自我检查一下,你对孩子是否有以下不当的教育方式。

1.制止孩子劳动

孩子小的时候,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很好奇,总是跃跃欲试,想帮爸爸妈妈做一些事情。可是在他们参与劳动或有干事情的积极性时,有的父母怕孩子做不好或者怕孩子弄坏东西、弄脏衣服,却加以制止。这样,就使孩子们失去了尝试的机会。

2.家长盲目地溺爱孩子

当孩子想勤快一下时,父母们总怜爱地说:“乖孩子,到一边去,这事我们来做就可以了!”由于成人过分地包办代替,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逐渐他们变得怕苦怕累,遇到困难就胆怯、退缩、逃避,什么事都要成人代劳,不愿独立地去解决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3.经常无止境地驱使、呵斥

“快一点,你再不吃饭我就把你的饭倒了”,“赶快穿上衣服,要迟到了”,“我对你说过几遍了,怎么还不动”,“赶快上床睡觉去”,这些没有效果的催促,使孩子变得对父母的话毫不在乎,不论轻重都不放在心上。这也导致孩子变得懒懒散散、不思进取了!

富兰克林说过:“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而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茅盾也说:“即使天分很高的人,如果懒惰成性,有时反而不如天分比他低些的人。”

懒惰让孩子思想愚钝,办事困难,精神萎靡不振,意志逐日消沉,本该是努力向上的学生时期,就因懒惰而葬送智能发展的机会,毁了日后可能有的大好前程。因此,帮助孩子克服懒惰毛病是每位家长应负的责任。

那么,如何才能预防孩子养成“懒惰”的毛病呢?

1.从小培养孩子自主的性格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很多孩子对父母都有依赖性,当依赖性发展到一个极端就成了懒惰,由此父母要适时控制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心理,不能任由其发展下去。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父母就不要包办代劳,作为孩子,不要一遇到困难就找父母,应该先让自己独立处理。在学习方面也是如此,若有疑难问题,力求自己解决,不要动不动就问老师、父母,父母在此时更要磨炼孩子的意志,坚强的意志力是克服懒惰的力量。

2.给予孩子最大的鼓励

当孩子主动地做了一点事,不管那事儿做得是否值得称赞,都要鼓励他,这样会使他大大提高做事的兴趣。

如果学习的过程很枯燥,这时又缺乏鼓励,孩子就很难持续学习的兴趣,进而变得消沉、懒散,因此鼓励是必不可少的,哪怕孩子有一点点的进步,父母都应该不遗余力地为他加油打气。无论何时何地,都要适时地赞美孩子,只有这样,孩子的思维才会活跃,才能享受到思考所带来的乐趣。当思考变成一种乐趣时,孩子就会喜欢事事去思考、去探究,就会习惯于勤奋。

3.对孩子的努力予以肯定

爸爸妈妈可抓住适当时机,通过语言,承认孩子的努力和勤奋。其范围可从一句简单的“我喜欢你努力”到对他们所作的预习、许诺和忍耐力作出详尽的评论。爸爸妈妈也可在孩子按标准完成了一项任务后加以肯定和主动赞扬。通常我们还要将对完成一项任务和做好一项工作所确立的标准告诉孩子,例如,“我更喜欢你津津有味地去做这件事。”这句话倾向于强调勤奋与投入,而讲“仅仅把这项工作完成”则不存在这种倾向。

4.激发孩子的兴趣

孩子在对所做的事情不感兴趣时,就会产生惰性,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浓厚的兴趣,就会没有动力,于是就容易懒懒散散地看待。

此时,父母就要从各方面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事情尽量变得丰富有趣,孩子一旦有了兴趣,事情也就比较容易完成了。

5.为孩子制定一个短期容易达到的目标

有时候,孩子会因为懒惰而造成学业停滞不前,甚至退步。当父母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可以对孩子提出一些短时间易达成、难度较小的要求,让孩子可以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促使孩子继续努力。

如此不间断地学习,当孩子可以一个个目标逐步达成之后,渐渐地也就能够克服懒惰的习惯。

6.给孩子动手的机会

让孩子有机会分摊家务,这不仅可以增加亲子间的互动,还可以培养他们勤劳、爱干净的好习惯。此外,家长还可以陪着孩子一起动手,这样不但可以增强他们思考的能力,也可以让他们享受动手的乐趣。

7.让孩子明白道理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是要付出更大的心血的。这不但能激发起孩子的好胜心理,更能让孩子变得自强不息。

值得家长们注意的是,有时候,孩子懒惰可能是因为遇到了困难。因此,家长们不要看到孩子懒惰就一味指责,要细究个中原委。 一个人如果习惯于懒惰,他就会无所事事到处溜达;反之,一个人如果习惯于勤奋,他就会孜孜不倦,克服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让孩子养成勤劳的习惯,家长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