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人体健康成长所需要的一切物质都是从食物中获得的,食物是一个人维持生命、保证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条件日益优越,孩子们想吃什么就有什么,理应不存在什么营养不良的问题。然而,这一问题却实实在在存在着,孩子因为营养不良导致的肥胖、瘦弱等情况屡见不鲜。营养专家认为,这些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与他们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在生活中,孩子经常有以下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
1.主食吃得很少
现在的孩子主食吃得很少,而且目前米越吃越精,面越吃越白,结果导致维生素B1缺乏,易出现烦躁、夜惊等症状。
2.不吃蔬菜
现在有些孩子不吃蔬菜和素食,以致缺乏水溶性维生素、膳食纤维、不饱和脂肪酸、胡萝卜素等,以至于出现多种不适症状。如胡萝卜素缺乏可导致体内维生素A合成不足,抵抗力降低,出现反复的呼吸道感染。
3.爱吃零食,不定时定量吃饭
很多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都喜欢吃零食。孩子的胃本来就不大,胃内食物排空需要3~4个小时,如果吃了零食,胃内总是有食物,到了吃饭的时间孩子自然不会觉得饿,就不会有食欲,影响到正常的饮食。
而且,雪饼和虾条这些膨化食品香、脆、酥、甜,孩子们越吃越爱吃,甚至将其作为主食。其实,膨化食品不但添加大量的膨松剂,更是高糖、高热、高脂。吃得过多会破坏孩子体内营养均衡,妨碍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4.偏食和挑食
人体健康成长所需要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六种营养物质存在于某一类或几类食物中,只有保持均衡的饮食,才能保证营养摄入的全面和均衡。但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毛病:遇见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就猛吃,看到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不是拒绝进食,就是吃得很少,孩子对食物的挑剔,导致营养摄入不平衡、不全面,严重地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
5.爱喝饮料
白开水淡而无味,对孩子的吸引力自然没有甜甜的饮料那么大。然而饮料虽好喝,却极大地影响了孩子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
(1)甜饮料影响发育。儿童因为处在生长发育期,对蛋白质需要量很大。但甜饮料里的糖分偏高,如果儿童从甜饮料中摄取了过量的糖分,血液中的糖浓度一直在高水平状态,儿童就没有饥饿感,也就不能正常吃饭。这样势必对其他营养成分的吸收带来障碍,从而影响孩子的身体正常发育。此外各种饮料都含有糖分和大量电解质,进入胃后会与胃酸、酶等发生复杂的生化反应,不但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增加肾脏负担,影响肾功能,长期下去可致肾炎甚至肾衰。
(2)酸性饮料会使牙齿脱钙。市面上的大部分软饮料出于风味和防腐等需要,一般都呈酸性,处于牙齿脱钙的临界pH值5.0以下,因此当饮料接触牙齿表面时,会侵蚀牙面。频繁地长时间饮用各种含酸饮料都能引起牙釉质表面的脱钙及硬度的降低。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和食品安全研究所专家指出,儿童时期是饮食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的饮食习惯很容易持续到成年后。因此,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保证他们健康成长。而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家长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言传身教,随时教给孩子有关食物和营养的知识
如在吃饭前,家长要主动、积极、耐心地向孩子逐一介绍各种饭菜的有关食疗知识,激发孩子对进餐的兴趣和好感,引发食欲。杂粮为优,偏食为忌;粗粮为好,淡食为利;暴食为害,慢食为宜;鲜食为妙,过食为弊……并且要与孩子一起品尝食物的味道、观察食物的颜色、点评和讨论饭菜的健康功能。
2.定时定量定点吃饭
对每个人来讲,一日三餐定时,就能够形成固定的饮食规律。对孩子两餐间隔时间宜在4~6小时,这正是肠胃对食物进行有效的消化、吸收和胃排空的时间,能保证充分地消化、吸收营养和保持旺盛的食欲。
根据孩子的食量给予适量的饭菜,并坚持要求他们顿顿吃完。千万不能一味要求孩子吃多,更不能依着孩子爱吃多少就吃多少,一顿饱一顿饥,然后用零食填补,这会影响下一顿的食欲。同时会养成任性浪费的不良习惯!
定点吃饭,这需要从小开始养成习惯。孩子几个月大的时候可以让他坐在童车里,放在固定的地点喂,再大一点就可以在大椅子上放小凳子垫高,或者给孩子准备一张可调高度的椅子,让孩子上餐桌与大人共同进餐。
不管哪种方式,都是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固定的用餐地点,而且要让孩子在吃完自己的饭菜后才能离开座位,这样坚持要求,持之以恒,孩子就会形成吃饭时间一到就去找餐椅的意识和习惯,而不致养成追到哪儿喂到哪儿的不良习惯。
3.饭前不吃零食,更不要喝过多的果汁或含糖饮料
饭前吃零食、喝过多的果汁或含糖饮料会影响到孩子吃饭时的食欲,以至于吃饭时挑挑拣拣,长此以往,就很容易让孩子养成挑食、偏食的毛病。
4.教育孩子不要偏食
要想孩子不偏食,家长要有意识地用语言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如“今天的拌黄瓜真好吃,又鲜又脆”,或“我最喜欢吃肉圆了,真香”等,从而激发起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和食欲。
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用游戏的方法激发。让孩子去尝他平时不太爱吃的食物。如“我们来当小白兔吧,小白兔最爱吃青菜和萝卜了”,“看谁先让小鱼游到嘴巴池塘里。”越小的孩子,这种方式便越奏效。
5.了解孩子的需要
如孩子患病期间,饭食一定要做得清淡,多做流食,以适应小孩的口味。为了增进孩子的食欲,要尽量把饭做得好吃一些,变换花样,烹调时使色香俱全,一种菜可以多种做法,再取上个好听的菜名,引起孩子的好奇与兴趣,从而想吃、爱吃、多吃。
孩子不喜欢吃某种食物,不用强迫的方法。实际上,孩子的口味比较挑剔,只要家长加以教育和引导,就能形成好的习惯。教育孩子每一种食物都要吃一些,避免不爱吃的食物吃得少,爱吃的食物吃得多。
6.让孩子了解什么是健康饮食
例如,多喝牛奶既健康又可以长高。可乐虽然好喝,但是会长胖,也可能影响身体健康;含糖饮料很好喝,但会影响食欲,也容易造成蛀牙,所以,不妨试试有益健康的鲜榨果汁。
7.营造愉悦的饮食氛围
保证在最佳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下进餐,有时可播放轻音乐,让孩子的精神得到松弛,有助于孩子提起食欲,造就良好的饮食习惯,要避免如餐前批评孩子、强迫孩子进食等不良行为,这些都会造成环境压抑、心理负担,影响孩子进食。
总之,孩子的可塑性较强,如果家长能精心培养孩子按时进餐,并做到定时定量、吃饭专心、食物多样、细嚼慢咽等,就可改变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大一点的孩子,除了要向其讲清必要的道理外,最重要的是反复实践,持之以恒,并利用鼓励、赞扬和合理的惩罚来巩固并逐渐形成饮食习惯。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让孩子在耳闻目睹中受到启发。对自身难以改变的饮食习惯,要多做“自我批评”,并应尽量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