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说过,“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谁就无异于行尸走肉。”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好奇心缺失的严重后果。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就面有那么一些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天真之心渐失,好奇心不再。这些不再有好奇心的孩子经常把下面这些话挂在嘴边。比如,“无聊,这有什么大不了的”、“没劲儿,也不知道生活有什么意义”以及“我不感兴趣,你不要强迫我去做”……作为父母,不要把孩子的问题归咎于其自身。事实上,孩子之所以对生活缺乏感知能力,并变得麻木不仁,缺乏动力,跟家长的教育是有很大关系的。不信,家长不妨回顾一下自己教育孩子的情况,看看自己是否有过挫伤孩子自尊与好奇心的举动。
1.禁止孩子“调皮捣蛋”
当孩子因为好奇,作出一些出乎您意料的举动时,你是否不分青红皂白,就开始大声洲斥孩子:“不行,你不可以这样做”、“我的话你怎么不听”之类的话呢?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总是不断地听到大人禁止性的言语,他就会变得缺乏热情,从而对什么都失去了兴趣。
2.敷衍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常会问“鸟儿为什么会飞”、“鱼儿怎么呆在水里”之类的问题,而且喜欢追根溯源。然而,一些家长往往会用“我现在忙”、“以后你就会明白了”等敷衍、塞责的话来回应孩子,这种漠然的态度恰恰就扼制了孩子的好奇心。
家长应认识到,好奇是孩子认识世界,实现社会化的起点,如果不予以支持和鼓励,将会挫伤其积极性。
3.说嘲笑、挖苦孩子的话
有的家长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可能会不经意地说:“怎么连这也不懂”,或者“某人都知道,你怎么会不知道”这种看似无心的话,却可能伤害到孩子稚嫩的自尊心,让他因此变得不自信起来。
可以说,孩子之所以变得缺乏好奇心,是后天的教育的结果。孩子的心灵发育一辈子只有一次,每一阶段的发育都是无法重复的,好奇心的发育同样如此。家长应珍惜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不断提高其好奇心的水平,从而促进他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
当孩子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还是充满热情与好奇的时候,家长不但不能漠视他们的好奇心,还应该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使其对生活、对世界始终保持着一副特殊的探究欲望,这才能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好奇心发挥重要的作用。
爱迪生小的时候,是个既好奇又好动的孩子。
有一次,到了吃饭的时候,母亲不见爱迪生回来,很焦急,便四下寻找,直到傍晚才在场院边的草棚里发现了爱迪生。
母亲见他一动不动地趴在放了好些鸡蛋的草堆里,就非常奇怪地问:“你这是干什么?”
爱迪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在孵小鸡呀!”
原来,他看到母鸡会孵小鸡,觉得很奇怪,自己也想试一试。
母亲一看便大笑起来,告诉他,人是孵不出小鸡来的。
“为什么母鸡能孵小鸡,我就不能呢?”爱迪生不解地问道。
直到妈妈耐心地把人之所以不能像母鸡一样孵出小鸡的道理告诉了他,他才肯善罢甘休。
爱迪生后来之所以能取得那么杰出的成就,跟他小的时候,妈妈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事实上,好奇心不但能点燃创新的火花,它更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因此,作为家长,要充分珍惜学龄前儿童求知心理的最佳时期,及时地、耐心地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
与爱迪生一样,司卫东同样有一个善于激发孩子好奇心的父亲。
司卫东生于1970年10月。1986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毕业后在著名超导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处攻读博士学位。1997年6月赴美,现为宾州州立大学物理系博士后。
当卫东进入小学高年级时,爸爸发现他喜欢听歌、唱歌,可是哪一首歌他都唱不到头;他喜欢看足球比赛,可自己并不好动;一台收音机让他拆坏,却不能还原。但是,他喜欢看书,性格好静,因而爸爸认为他学理科比较合适。于是,爸爸便根据这个大的方向来激发他对科学的兴趣。
小卫东有强烈的好奇心,而好奇就会促使他产生兴趣。爸爸从这一点出发,注意在家庭教育中引起卫东的好奇心,而每一次好奇心的诱发又都是以身边的科学为内容的。
坐火车时,爸爸问卫东:“卫东,你看这车窗外的树为什么往后跑呢?”“因为火车在往前开。”卫东回答。“那你再看看远处,远处的那些树木是往后跑还是往前跑呢?”啊,远处的树怎么会朝前跑呢?整个大地看上去好像在围绕一个看不见的轴在转动。“爸爸,这是怎么回事?”于是,爸爸给他讲解了一番,引发了卫东对运动现象的浓厚兴趣。
卫东的父亲正是抓住了孩子的好奇心理,并进行有效的利用、诱发,从而使卫东初步产生了对科学的兴趣。这为他之后的成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家长若懂得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来进行教育,必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作为家长,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但要耐心地回答孩子的问题,还应该表扬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即使遇到自己不会的问题,也不能用否定的话语来阻止孩子的发问,或者索性敷衍过关。为了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家长可以说:“这个问题你问得真好,但是妈妈也不能回答,让我们一起看书来解决这个问题吧”。家长只有珍视孩子的好奇心,并设法进一步激发这种好奇心,才能让孩子的想象力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下。
家长应根据以下几点建议来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1)抽时间多给孩子介绍周围的世界。父母不管多忙,都应该尽量多抽时间给孩子介绍周围的世界。与大人不同的是,孩子对周围了解得越多,对世界的好奇感就越强烈。这是因为孩子的求知欲很强,并且在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后,就能注意、接触到更多的新事物,而这则能会大大地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由于孩子喜欢做没做过的事,尝试没玩过的游戏,并能从中表现出他们的创造力。因此,父母在各种可能的场合,尽量多给孩子介绍周围的世界。
父母在对孩子介绍一些新事物时,注意力要跟随孩子的视线做一些调整,这是由于年幼的孩子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于同一事物的原因。
(2)充分利用家庭环境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比如,当水烧开的时候,可以问问孩子为什么水壶里会发出“嘟嘟”声;可以让孩子摸摸不同质地衣服的手感,让他们比较出不同;电视机图像不清楚时,让孩子看一看插头是否插好、电视天线是否与电视机连接好。
家庭里有许多事都是孩子感兴趣的,关键是抓住机会,让他从看似平淡的生活中找到兴趣点。
(3)多给孩子讲故事。孩子一般都爱听故事,不管是老师或父母讲故事,还是广播电台或电视台播放故事,他们总是会专心致志地听。父母多给孩子讲故事,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开阔他们的想象空间,还可以利用故事对他们的吸引来帮助他们学习知识。
(4)利用大自然诱发孩子的好奇心。父母可以经常有意识地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观察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大自然是孩子看不完、看不够的宝库。春天,可以带孩子去观察小树以及其他植物的生长情况;夏天,可以带孩子去爬山、游泳;秋天,可以带他们去观察树叶的变化;冬天,可以引导他们去观察人们衣着的变化,看雪花纷飞的景象。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猜云彩的形状会如何变化;听鸟啼婉转,猜唱歌的小鸟长什么样等。
除此之外,父母还应该指导他们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比如,让孩子自己收集各种种子;搞发芽的试验;栽种盆花;也可以饲养些小动物。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启发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画出来,并鼓励他们阅读有关图书,学会到书中找答案。这样,既满足了孩子了解新事物的好奇心,又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
孩子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既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感性认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5)鼓励孩子多动手。在动手的过程中,孩子会不断有新的发现,他们的好奇心也能得到保持和发展。而且,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手的动作会在大脑的支配下进行,这也是孩子观察、注意等能力的综合运用过程。同时,手的动作又刺激大脑的活动支配能力,并促进观察、注意等能力的发展。动手不仅可以激发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也是孩子成长发展的基础,更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基础。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这样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1)孩子因为好奇犯了错,家长不是做实质性的引导,而是放大孩子的错误,让他们因此变得战战兢兢,从此不敢再“胡闹”。这种做法会限制孩子好奇心的发展,从而挫伤孩子探究的积极性。
(2)漠视孩子的好奇心,觉得孩子这种做法纯属胡闹。孩子因孤身奋战得不到激励与表扬,时间久了,就会变得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
(3)挑剔孩子,总对孩子所做的事情不放心。孩子会因此变得不太自信,爱依赖人。
教子加油站
家长的教育原则。
(1)家长要摆正心态,不应觉得孩子“好奇”的事物实在是太无聊了,从而制止他的“天马行空、胡说八道”。
(2)由于孩子的好奇心很强,因此他的注意力不会太集中。这时,如果家长强制要求孩子一定要做某件事情,而不能做其他的事情,那么就会遏制孩子的求知欲,从而让他对周围事物不再有好奇与兴趣。
(3)由于孩子的好奇心通常都不持久,因此家长可以激发他们深入地思考,一步一步地发现“秘密”,以激发孩子探究的兴趣,从而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