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智能在手指尖上(1 / 1)

俗话说“心灵手巧”,这句话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观察我们身边的人,我们不难发现,但凡“心灵者"一般都“手巧”;反之,"手巧者”也必“心灵”。不仅中国有这种说法,在外国同样也类似的说法。国外一位从事脑科学研究几十年的专家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孩子的智能在他的手指尖上。”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都知道,人的活动是受大脑支配的。脑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把人的大脑分成为若干功能区,如枕叶为视觉区,颞叶为听觉区等。人体的各个器官在大脑皮层上都有一个相应的代表区,这些代表区的面积是不同的。在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手指机能的代表区,面积就比较大。但人脑又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整体,任何一个复杂的行为都需要各皮层区的联合作用。当人用手进行操作活动时,在手和脑之间就进行着不断的信号传导:手的活动的各种细节不断传输到大脑,经过大脑的分析综合,不断地指挥、纠正、改善手的操作。如果手是在进行一种比较复杂的、创造性的工作,那就需要大脑进行多方面的智力活动。这样,练巧手和长智能就获得了相互促进的可能性。

古今中外,有许多成才人物童年时心灵手巧的佳话,为这一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论证。美国有一个名叫维尼夫雷特的小男女孩,3岁就写诗和散文,4岁能用世界语写剧本,5岁他的诗文在各种报刊上发表,博得好评。这些应归功于她的母亲斯托娜夫人的教育有方。斯托娜夫人在介绍她教育女儿的经验时说道:用纸和布制作物品等运用手指的游戏,对发展孩子的能力是有效的。她在女儿还很小的时候,就教女儿做玩具衣服和简单的刺绣,用纸或手帕教孩子折迭各种物品、形体,用泥巴捏制小玩意儿,学习剪纸、刻花、编织等,以及进行一些书写技能的练习。根据孩子的成长情况,逐步提高难度和要求,是会有很大收益的。

许多人并不知道手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我们的大脑之所以能发达到今天这样的程度,就是因为手的实践作用。大脑的发达、思维的开拓、创新思维的出现都要通过手去实现。要产生创新思维,就是要不断去实践,而且是通过自己双手亲自的实践。由于现在的学生动手少,所以创造性思维就少了。因此在孩子中强调手的机能训练已是当务之急。特别要在中小学生中强化手的训练,要让他们多用手来开发他们的无限思维。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本身就是手和脑的结合,在手脑并用的不断循环中将人类文明逐步引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