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故事:
公元233年冬天,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进兵亚细亚。当他到达亚细亚的弗尼吉亚城,听说城里有个著名的预言:几百年前,弗尼吉亚的戈迪亚斯王在其牛车上系了一个复杂的绳结,并宣告谁能解开它,谁就会成为亚细亚王。自此以后,每年都有很多人来看戈迪亚斯打的结子。各国的武士和王子都来试解这个结,可总是连绳头也找不到,无处下手了。
亚历山大对这个预言非常感兴趣,命人带他去看这个神秘之结,幸好,这个结尚完好地保存在弗尼吉亚城的一座庙里。
亚历山大仔细观察着这个结,许久许久,始终连绳头都找不到。这时,他突然想到:"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行动规则来打开这个绳结?"
于是,他拔出剑来,一剑把绳结劈成两半,这个保留了数百载的难解之结,就这样轻易地被解开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了解到,亚历山大大帝之所以能够解开世人长期以来未能解开的难解之结,是因为他并没有与其他人一样用定势的思维看待问题,而是改变了常规的思维的方式,突破了世人无法逾越的思维障碍,故而成就了自己。可以说,只有善于突破定势思维的人才能有所创新。
在最简单的层次上,创新意味着创造出某种过去并不存在的东西。创新的“新”就在于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可以说,创造性思维就是一种求异思维,是一种独创思维。积极的求异心理、敏锐的观察与联想贯串于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始终。这种求异性是指在认识过程中着力于发掘客观事物之间的差异性、现象与本质的不一致性、已有知识与客观实际相比而具有的局限性等,对常见现象和人们已有的习以为常的认识持怀疑、分析、批判的态度,在怀疑、分析和批判中探索符合实际的客观规律。
有这么一道智力测试题——
古时候,有个富人在自己临终的时候立下遗嘱,自己死后,家里的财产由妻子的哥哥主持,平分给两个儿子。
这位富人去世以后,妻子的哥哥按遗嘱要求把财产平分后,富人的两个儿子都认为舅舅偏心,给对方分多了,自己分少了。于是,吵闹不休。
他们族中的几位长辈调解很多次,可兄弟俩仍然不服气,最后诉诸官府。县令升堂听了二人的陈述后,沉思片刻便作出了决断“……”
而兄弟两听到县令的判决都立即表示欣然接受。请问,县令做出什么样的判决呢?其实,县令的判决很简单,他不过是把兄弟俩的财产互相换了一下而已。可是,得到的结论却是皆大欢喜。试想,如果县令同样用定势思维思考问题,势必依然只能围绕兄弟俩的财产孰多孰少,如何才能做到真正公平而斟酌不定。县令的高明就在于他突破了常规的思维,换一思路考虑兄弟的真正矛盾所在,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问题!这就是突破思维定势的妙处之所在。
还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位牧师正在准备讲道的稿子,可是,他的小儿子却在一边吵闹不休。牧师无可奈何,便随手拿起一本旧杂志,把色彩鲜艳的插图———幅世界地图,
撕成碎片,丢在地上,说道:“约翰,如果你能拼好这张地图,我就给你2角5分钱。”
牧师以为这样会使约翰花费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做拼图,那么,自己就可以静下心思考问题了。
但是,没过10分钟。儿子就敲开了他的房门,手中拿着那份拼得完完整整的地图。牧师对约翰如此之快地拼好了一幅世界地图感到十分惊奇,他问道:“孩子,你怎么这样快就拼好了地图?"
"啊,"小约翰说,"这很容易。在另一面有一个人的照片,我就把这个人的照片拼到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我想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地图也就是正确的。”
牧师微笑起来,给了他儿子2角5分钱,他说:“谢谢你!你替我准备了明天讲道的题目——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他的世界就会是正确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达到目标的道路往往并不是只有一条,无论干什么事情,我们都不要把目光局限在原有的办法上。跳出思维的定式,寻求另外的途径,反一面看问题,也许,我们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
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活动可以归结为两种:一是通过思维活动的突破性把外界观念化,由此积累起丰富的知识;二是通过实践活动把观念外界化,即物化,创造出多彩的世界。前一种情形称为:"自然的人化",即人类的精神生产;而后一种则被称为“人化的自然”,即人类的物质生产。没有创新就没有这个多彩的世界,而思维的突破正是所有创新的来源。
要想你的孩子富有创新能力,家长首先要对孩子进行摆脱习惯性思维的训练。摆脱习惯性思维的训练,被人们称为是"创造性思维的准备活动"和软化头脑的"智力柔软操”这类训练的意义在于促使孩子探索事物存在、发展、联系的各种可能性,从而摆脱思维的单一性、僵硬性和习惯性,以免陷入某种固定不变的思维框架,使思维更具有多瑞性(流畅性)、柔软性(变通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新颖性)。以下是编者为你的孩子提供的有关突破思维定势的训练题:
(1)玻璃瓶里装椅子水,瓶口塞着软木塞,既不准打碎瓶子、弄碎软木塞,又不准拔出软木塞,怎样才能喝到瓶里的格子水?(把木塞推进去)
(2)某人的衬衣纽扣掉进了已经倒入咖啡的杯子里,他赶紧从杯子里拾起纽扣,不但手不湿,连纽扣也是干的,这是怎么回事?(因为倒的是咖啡粉)
(3)某人昨天碰到一场雨,他正好未戴帽子,也未撑伞、头上什么也没遮盖。结果衣服全部淋湿,但头发却没有一根湿的,这是怎么回事?(他的衣服晾在屋外)
(4)一天晚上,老王正在读一本很有趣的书,他的孩子突然把电灯关了,尽管屋子里一团漆黑,可老王仍在继续读书,这是怎么回事?(与他的孩子不在同一个房间)
(5)一只网球,使它滚一小段距离后完全停止,然后自动反方向运动,既不允许将网球反弹回来,又不允许用任何东西打击它,更不允许用任何东西把球系住。怎么办?(用跷跷板的原理)
(6)广场上有一匹马,马头朝东站立着,后来又向左转了270度,请问,这时它的尾巴指向哪个方向?(向下)
(7)你能否把10枚硬币放在同样的3个玻璃杯中,并使每个杯子里的硬币都为奇数?(再加一枚放就可以了,因为没说杯子里面一共只能有10个。)
(8)天花板下悬挂两根相距5米的长绳,在旁边的桌子上有些小纸条和一把剪刀,你能站在两绳之间不动,伸开双臂双手各拉住一根绳子吗?(先拉住一根在走过来拉住另外一根,站在中间不动就可以了。)
(9)汽车司机的哥哥叫李强,可李强并没有弟弟、这是怎么回事?(因为司机是个女的。)
(10)钉子上挂着一只系在绳子上的玻璃杯,你能既剪断绳子又不使杯子落地吗?(减一节多出来的绳子头。)
(11)有10只玻璃杯排成一行,左边5只内装有汽水,右边5只是空杯,现规定只能挪动两只杯子,使这排被子变成实杯与空杯相交替排列,如何移动两只杯子啊?
(将2、4个杯子的水到进7、9。)
(12)有一棵树,树下面有一头牛被一根2米长的绳子牢牢的栓住鼻子,牛的主人把饲料放在离树恰好5米之外就走开了。牛很快就将饲料吃了个精光。牛是怎么吃到饲料的?(牛没有被栓在树上。)
(13)某人在场里发现一只死苍蝇,服务员向他道了歉,然后把这碗汤带回厨房,重新送来一碗显然是换过的汤。过了一会儿,这个人叫来服务员。"这碗汤不就是刚才那确吗?"他生气地说!他怎么知道呢?(他先在汤里多放了些盐。)
(14)某人说,在合适的一天,他将能在河面上走t0分钟而不沉入水中。后来他果然这样做了,他是怎么做到的?(结了冰后再行走。)
(15)两女孩一同来到一所学校报名。她俩长得一模一样,出生年月日与父母的名字也完全相同。然而,当教师问她们:"你们是双胞胎吗?"她们却异口同声地回答说:“不是”她俩到底是什么关系?(多胞胎)
当然,类似的训练题还有很多,在此,编者就不一一累述了!只要家长能经常性地对孩子进行突破惯性思维训练,相信孩子的思维能力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将为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奠定一定的基础!
除了对孩子进行相应的思维锻炼以外,家长还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孩子考虑问题时努力突破定势心理
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由这样一道脑筋急转弯题:有一个人从十楼的窗台上跳了下去,却没有摔死,这是为什么?由于定势心理人们习惯把从窗台上跳下来理解为从窗台往外跳,这样问题当然没法解决,如果我们理解为向内跳,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此定势的刻板性强烈的限制了我们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2、鼓励孩子避免功能固定心理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否改变事物固有的功能适应新的需要,有时是问题能否顺利解决的关键所在,马克·吐温笔下的流浪汉苏比则想到把报纸塞到单薄的衣衫下来抵御刺骨的寒风,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创新。全方位的扩大自身的阅历,提高自己的感性认识:思维作为一种高级的心理过程,是对客观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而这种反映是建立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他需要以感性经验作为材料。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旅游、观看电影及各种展览直接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则是我们获得经验、扩大自身阅历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途径。
3、锻炼和丰富孩子的想象,鼓励他们敢于标新立异,勇于创新
想象力是人的最宝贵的财富,是创造的源泉,每个人都有想象力,只要平时注意锻炼,想象力是可以提高的,不妨试试以下几个方面:
(1)如果有条件的话经常动手制作一些东西
(2)鼓励孩子幻想,因为幻想是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当孩子有了某种新奇的想法以后,让他们把想法随时记下来,或许以后随着经验的积累,孩子将有可能实现它。
总之,突破思维定势训练是个长期的过程,只要做到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及能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