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思考习惯(1 / 1)

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曾经说过:“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喜欢动脑筋思考的孩子内心充满了好奇与求知的欲望,在求知欲的驱使下,这些孩子更加热衷于学习与求解。学习的主动性更强,而注意力也更集中。可以说,培养孩子思考的习惯,等于给孩子的能力安上了“驱动器”,在“未知”的驱动下,孩子必然能成为一个注意力集中,优秀而杰出的人才。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普遍存在依赖性比较强的弱点,这不仅表现在生活方面,也表现在学习方面,他们仅仅满足于别人怎么讲,给他什么答案,而不是自己思考,然后得到答案。教育专家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跟孩子的生活作风有关系,懒惰是他们不爱动脑的诱因。有些孩子从小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上学以后,习惯于家长陪读,学习时懒得思考,遇到问题总希望父母给自己解出答案。如此懒散的态度,怎么可能激发动脑思考的欲望呢?

(2)知识缺乏。因为缺乏相关的知识积累,孩子并不懂得该如何下手思考问题,于是脑中就有很多的“未知”但没有“求解”的习惯和愿望。久了,就养成了一种思维惯性。

(3)家长的“帮扶”过度,造成孩子不爱思考。孩子在学校遇到一点点小问题,就想求助于别人,这时候,很多家长往往怕让孩子思考太费事。就索性替代孩子思考了。更有甚者,一些家长在孩子遇到不会的问题时,索性就帮孩子把答案写上了。

(4)孩子自身贪玩,怕思考。思考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有一些贪玩的孩子,心里老想着精彩的动画片、激动人心的游戏,所以他是没有心情花时间思考的。遇到问题,不是丢在那里不管,就是随便抄抄了事,又或者叫家长代劳。

因此,要想改变孩子不爱动脑,注意力涣散的不良习惯,家长应从自身出发,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专家以为,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孩子的思考习惯。

(1)不要直接回答孩子的问题。低年级的孩子总有问不完的问题,而且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有些家长为了省事,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这样的确能马上“打发”他们,但从长远来说,对发展孩子的智力没有好处。因为家长经常这样做,孩子必然依赖家长的答案,而不会自己去寻找答案,不可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当孩子提出问题时,应该启发孩子,提醒他们运用学过的知识、看过的书、查找到的资料等去寻找答案。当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时,他们会充满成就感,也会更加愿意自己动脑。

(2)让孩子经常处在问题情境之中。如果孩子不爱提问题时,家长应该主动“创造”一些问题去考他,或者放下架子向孩子“请教”一些问题,还可以在家庭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时去和孩子商量。这些做法,可以促使孩子主动思考。

(3)跟孩子一起收集动脑筋的故事和资料。动脑筋的故事和资料很多,家长和孩子共同收集,整理好放在家里。空闲时间,大家可以翻阅这些资料,互相讨论感兴趣的问题。

(4)搞家庭智力竞赛。利用节假日进行,家长和孩子轮流做主持人,设立小奖品或其他奖励措施。为了增强气氛,可以请亲友或其他小伙伴参加,这样既可以令家庭充满温馨,也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到勤于动脑的乐趣。 总之,为了培养孩子勤于动脑、思考的习惯,家长要经常创造动脑筋的氛围,鼓励孩子多想、多问、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