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注意力集中的保证(1 / 1)

除了日常饮食之外,睡眠质量同样影响孩子注意力的集中。

法国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孩子的学习成绩与睡眠时间长短关系密切。凡睡眠少于8小时者,61%的人功课较差,勉强达到平均分数线者仅占39%,无一人名列前茅;而晚上睡眠10小时者,76%中等,11%成绩优良,只有13%功课较差。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人的脑垂体所分泌的生长激素主要在夜间睡眠中分泌,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素的合成,也只有在睡眠和休息的时候才能很好地完成。所以,孩子只有睡眠充足,才能长高长壮、精神集中、精力充沛。而如果睡眠不足,大脑细胞的活动能力大大降低,记忆力也随着下降,学习效率会受到严重影响。

一般来说,7~12岁的孩子,睡眠应该在10~11小时,12~17岁的孩子,睡眠应该在9~10小时。家长要想让孩子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就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

然而,据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做的一项调查发现,由于学习压力过大,老师和家长把考分看得太重,以至于4. 9%的中小学生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9小时睡眠标准。这种做法不仅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健康,同样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

睡眠,从生理上讲,是人的大脑皮质细胞积极的抑制过程。大脑的某些神经中枢预告大脑皮质发生衰竭时,人体开始感觉困倦,随着衰竭程度的加重,人的困倦感愈来愈强,待大脑皮质细胞的这种扩散达到一定程度时,人就会“安然人梦”。这时,大脑皮质下层另一部分细胞,仍然发挥作用,以保证心脏跳动、呼吸、代谢等生理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睡眠不仅是人体生物节律的需要,也是消除一天疲劳的必要休息。人脑在工作时,需要某种氮化合物,而这种物质只限于特定的时间内才能制造。脑生理学家发现,只有在黑夜睡眠的时候,人脑才能大量制造含氮化合物为醒来作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睡眠对于人脑不仅仅是一种休息,也是人体的生理需要。人体在疲劳时,大脑细胞的活动能力大大降低,记忆力也随着下降,学习效率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要想让孩子精神焕发,头脑灵活地学习,家长应从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要想帮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使孩子拥有较好的睡眠质量,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

1.给孩子规定睡觉的时间

如果让孩子在睡觉这件事上养成一个定时进行的习惯性行为,他们就会在睡觉准备活动之时就想到上床睡觉的时间要到了。

例如,家长可以帮孩子制订一个时间计划表,规定好每天入睡的具体时间。当这个时间到了的时候,家长与孩子聊聊第二天的打算,告诉他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取出来等,也可以在睡觉前给孩子讲故事等。等到故事讲完之后,家长可以温和地提示孩子:“好了,睡觉了。”

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每天坚持这么做,那么,等到一段时间以后,孩子就知道自己该什么时候上床睡觉了。这一习惯的养成,是保证孩子良好睡眠质量的基础。

2.睡前给孩子营造祥和、温馨的氛围

在孩子睡觉之前,说笑打闹或者做一些剧烈的活动都会影响到孩子按时入睡,更会影响到他们的睡眠质量。因此,家长不要让孩子睡觉前用枕头打仗或打球等游戏,而应该提前半个小时让孩子平静下来。这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营造一种温馨而舒适的临睡氛围。如给孩子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以帮助孩子入睡,或者给孩子讲一个小故事,之后暗示孩子可以睡觉了。如此一来,孩子就能睡得宁静而安稳,从而保证了睡眠质量。

3.让孩子在陌生环境下获得安全感

如果是在亲戚、朋友家等陌牛的环境中睡觉,在睡觉之前家长要尽量让孩子感到安心,否则他们往往会由于害怕陌生环境而不能很快入睡。在陌生的环境下,很多孩子到了睡觉的时间而不睡觉,是因为他们感到害怕。如果是这样,家长要想办法搞清孩子害怕和担心的原因,让孩子把这些原因都讲出来。家长要一一地帮助孩子解决,这样就可以减轻他们的焦虑了。这种现象在一两岁的孩子身上最容易发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常常喜欢从某种固定的程序或者从某种物品中获得安全感。这些东西家长必须经过细心地观察和体会才会发现。

例如,有的孩子睡觉前一定要把某种玩具放在**等。家长不要取笑孩子的这些行为,也不要无端地加以限制。可能有的家长认为这是不健康的“恋物”行为,其实没有必要这样担心。因为摆上某些熟悉的玩具这种习惯使陌生环境变得相对“熟悉”一些,可以帮助孩子安安心心地离开爸爸妈妈进入梦乡。

4.注意孩子的睡眠环境

除了做到以上三个方面以外,家长还应该注意孩子的睡眠环境是否有利休息。如室内光线、温度、空气流动情况、室内卫生情况以及床铺情况(床是否舒适、被褥是否干净、枕头的高矮是否合适)等进行改进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