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怡正在自己的房间里写作业,妈妈门也不敲就进来了。进来后,妈妈关心地问道:“小怡呀,口渴了没有?想喝点什么呢?妈妈给你拿!”
小怡头也不抬地说:“不了,妈妈,我在写作业,你不要总打扰我好不好?”
“好,好,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呢?妈妈这不是关心你吗?”说完,妈妈喃喃自语地退了出去。
不一会儿,妈妈又探进头来:“作业做得怎么样了?有没有什么问题问妈妈呀?你可不要贪玩哦,作业要认真做!”
小怡不耐烦地抬起头来:“妈,你烦不烦呢?不就是担心我不写作业看课外书吗?你这么放心我,那就坐在我屋里来呀!”
小怡的妈妈因为被女儿识破了心思,脸上有些挂不住了,讪讪地说:“妈妈关心孩子学习有错吗?”
“可是,你这是打扰我写作业的思路!”小怡一点也不领情!
这样的情景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鲜见,有很多家长就像小怡的妈妈一样,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求孩子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另一方面却对孩子没有信心,总担心孩子没有办法做到独立学习,担心孩子学习不自觉。因此,总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一而再、再而三地以“关心”为名打扰孩子独立学习。殊不知,家长这种不信任孩子,“舍不得”让孩子独立学习、自己解决问题的做法,不仅会滋长孩子的依赖心理,让孩子养成过分依赖的习惯,而且干扰了孩子的注意力,使其无法集中精神专注地学习。
事实上,充分地信任孩子,让孩子独立学习,不但能培养孩子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使其形成稳定的注意品质。因此,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习惯,让孩子认真地对待作业,鼓励他们遇到问题时独立思考,帮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查资料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干涉孩子的学习过程。具体做法如下。
1.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就要提供一些机会给孩子自己去独立思考、去判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一个人的与众不同有许多表现,其中最有意义的方面在于能够展示并表达其独具特色的思想。一个成功人士,也许有多方面的建树,但最引人注目的应该是他那极具个性的思想,以及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能不能全面而深入地思考问题,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也决定了结论的正确性。因此,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
2.不要打扰孩子
孩子专心在做某一件事时,不要去打扰他。第一件事还没完成之前,不要叫他做第二件,也不要让他做太多或做一些超乎他能力的事,否则,孩子在匆忙、心急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养成放弃的习惯,怎会有始有终呢?
3.用正面的语言和亲自示范的方式来教导孩子
如果您希望孩子学习一种好的行为,那么您最好使用正面的语言,明确地告诉他所要做的行为,例如告诉他“我们应该……做”,而不只是批评他、责备他做得不对。然后再亲自示范正确的动作来教导他。如果孩子说会,那么就让他做给你看,再指导他正确的方式。
4.多鼓励孩子
只要孩子有好的行为,有一丁点的进步,哪怕他的表现不理想,我们也要鼓励、赞赏他,使他保有学习的原动力。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要适时、适量。“权威”只能造成孩子被动的学习行为,而非内心自动自发的自愿行为。研究证明,家长对孩子的关怀,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动机、态度的形成。真正的爱的教育,是关爱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儿童有良好的学习行为表现,形成良好的注意习惯。这些均有利于孩子今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