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所有孩子的共性。年龄越小,孩子控制注意力的时间越短。作为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时,应避免走入以下的教育误区。
1.认识的误区
生活中,有很多家长一听到老师告状,或者发现孩子的某些现象时,没有判定这种现象是否属于正常范围就认定自己的孩子是不正常的。这样的认识对于孩子来说有失公正。事实上,过分强化孩子的注意力,也会导致孩子创造力的下降。因为,当一个人专心做一件事情时,聚精会神,而对周围的人和事会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这就很难捕捉信息,抓住机会,这种人的思想也不可能活跃。我们知道普通人和成功者的重要区别就是创造力的差别,过分纠正注意力不能集中的问题,不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我们在面对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时,首先应该考虑这是否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对于很多低年级的孩子,学习成绩不错,可上课就是爱讲话,这并没有什么了不得。孩子考试成绩起起伏伏,这本来是正常现象,不要轻易与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挂上钩。
2.没有搞清楚原因就开始纠正
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很多家长轻易就下结论说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所导致的,因此,不分青红皂白,就对孩子采取严加管教的方式,如不好好完成作业,就不准吃饭,不准睡觉,不准看电视,不准……有的家长索性坐在孩子旁边监督,甚至采用体罚手段。事实上,这些措施收效甚微。
因此,当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时,家长首先应该判断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是否属于器质性的,很多时候,孩子是因为对让他所做的事情没有兴趣才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的。特别是对许多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所学的课程,对他来说往往是太简单了,这很容易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3.过早给孩子请家教
现在还有不少小学生的家长自己每天都把一天的功课给孩子讲一遍,或者给孩子请家教,以为可以帮助孩子提高成绩。如果一年四季都自己给补或有家教指导,让孩子认为有了依靠,他就不需要上课听讲,反正回家有人给他讲。
4.家长的批评和抱怨强化孩子的弱点
比如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家长逢人便说:“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注意力不太集中。”久而久之,造成了孩子的认同心理,他就会认为自己就是个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更加难以改变。其实,家长要尽量弱化孩子的这些特点,引导孩子慢慢纠正而不是一味地强化。
5.给孩子太多的任务
有的家长给孩子安排了太多的任务,特别是当孩子提前完成任务后,又不断增加新任务。孩子对学习感到厌倦,写作业的时候就会分心。又比如,让孩子在旅游途中,每天按要求仔细观察某件事或物,然后口头作文,家长将孩子口述的记录下来,做一些修改后,念给他听,并且表扬鼓励他。孩子出去玩,有自己的目的,这些目的也许不是家长所期望的,如果家长期望孩子能够通过旅游学到一些新的知识,那么,我们首先要设法让孩子觉得家长的要求是有趣的。
6.停止活动性强的训练
停止如跳舞、体操等活动,而改为参加书法、围棋等需要集中注意力的训练。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体育锻炼提高机体能力,可以加速孩子心智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