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澳大利亚的货币政策(1 / 1)

澳大利亚储备银行(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是澳大利亚的中央银行,其主要职责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其中制定由银行内部的储备银行理事会负责,而执行由储备银行项下的国内市场部门负责。澳大利亚的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是通过制定现金利率(Cash Rate)来达到国内经济发展的目标。

一、澳大利亚的中央银行

澳大利亚的中央银行是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它是澳大利亚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机构。澳大利亚储备银行依据澳大利亚1959年颁布的《储备银行法》成立,由澳大利亚政府全资所有,并向澳大利亚议会负责。

(一)澳大利亚储备银行的发展历程

澳大利亚储备银行的前身是澳大利亚联邦银行(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1911年,澳大利亚立法建立澳大利亚联邦银行。1959年,《储备银行法》

(The Reserve Bank Act 1959)对澳大利亚联邦银行进行结构性划分,将其分为两个部分。澳大利亚联邦银行的企业组织部分单独划分出来,成立一个新的机构以执行中央银行的职责,这便是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同时原联邦银行中的商业和储蓄银行服务转到另一个新的机构,该机构保留了原有的名称,仍然被称为澳大利亚联邦银行。

澳大利亚储备银行的中央银行的职能并非与生俱来,它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历程:1911年,第一部《联邦银行法案》(Commonwealth Bank Act 1911)规定:银行只具有商业银行和储备银行的职能,并不存在对中央银行汇付,也不具有发行货币的职能。银行由政府进行监管,货币发行由澳大利亚国库部进行管理。1920年,发行货币的职责由国库部转向了货币局。1924年,《联邦银行法案》进行修订,正式赋予银行发行货币的权力。从1924年到1945年,联邦银行开始逐渐发挥中央银行的职责。最初的体现是制定货币政策以应对澳大利亚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经济萧条。1945年,新《联邦银行法案》进一步增加了联邦银行的职能范围,规定了联邦银行拥有管理货币和汇率的权利,并制定了相应的银行制度。1959年,《储备银行法》的颁布使得澳大利亚储备银行成立,开始正式执行中央银行的职责。1983年澳大利亚的外汇管制被取消之后,储备银行开始采用市场的方式来执行货币政策,而不是由银行直接控制。同年,储备银行成立了专门的银行监督体系。1998年7月1日,银行监督体系的执行机构由原来的储备银行转向了一个新成立的机构:澳大利亚审慎监管局(Australian Prudential Regulation Authori-ty,APRA),澳大利亚储备银行不再行使银行监管职能。1998年,修订的《储备银行法案》成立了一个新的支付系统理事会,以保障澳大利亚支付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年颁布的《支付系统法(管理)法》以及《支付系统与净额结算法》(Payment Systems and Neaing Act)规定了银行这方面的权利。

(二)澳大利亚储备银行的主要职能

作为澳大利亚的中央银行,澳大利亚储备银行主要职责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其他职责包括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促进支付系统安全高效运行,参与金融市场,管理外汇储备,发行纸币和代理国库。澳大利亚储备银行还提供有关利率、汇率、货币和信贷增长的统计以及业务研究信息。

澳大利亚储备银行的职能和权力在议会法案——《储备银行法案(1959)》中有所规定。在该法案中,规定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包括两个理事会:一是储备银行理事会(Reserve Bank Board);另一个是支付系统理事会(Payments System Board)。

储备银行理事会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这在《储备银行法案》的第十(二)款和第十一(一)款中有详细的规定。

第十(二)款中表明:“储备银行理事会的职责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障澳大利亚民众的福利。"第十一(一)款则表明了储备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储备银行理事会需要将所制定的货币和银行政策及时告知澳大利亚政府。”除了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储备银行系统还负责管理澳大利亚的外汇储备、向政府提供银行服务、设计制造并发行澳大利亚的货币。

支付系统理事会主要负责支付系统的安全和效率。它的职能在《储备银行法案》的第十(三)款中有所规定:“澳大利亚储备银行中的支付系统理事会在其权力范围内,需保证:(1)制定澳大利亚支付系统政策,以保障澳大利亚民众的福利;(2)1998年的《支付系统法(管理)法》和《支付系统与净额结算法》规定,支付系统需致力于:a. 控制金融系统的风险;b. 提高支付系统的效率;c.《公司法案2001》的7.3章节说明支付系统理事会需最大限度地促进澳大利亚金融系统的稳健性。与此同时,在保持金融系统稳健性的基础上,提高支付系统服务市场的竞争力水平。”

(三)澳大利亚储备银行的组织结构

澳大利亚储备银行下设储备银行理事会和支付系统理事会。其中储备银行理事会项下包括金融系统组(Financial SystemGroup)、经济工作组(Economic Group)、金融市场组( FinancialMarket Group)和货币印刷理事会(Note Printing Board)。支付系统理事会项下包括支付政策部门(Payments Policy Department)。

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在国内设有四个区域性办事处:分别在南澳大利亚州、维多利亚、昆士兰州以及西澳大利亚州。区域性办事处主要负责分析地区经济情况,沟通货币政策执行情况等。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在国内的分支机构只有一家,即堪培拉分行。分行主要负责银行及登记服务的操作性业务。较少的分支机构说明澳大利亚储备银行业务处理的集中化程度很高。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在国外设立了两个海外代表处:分别是在伦敦设立的欧洲代表处、纽约设立的北美代表处。海外代表处负责与国外的中央银行、监管当局和其他金融机构,如国际清算银行进行联络;监测所在地区的金融市场;进行外汇市场操作和国际储备投资。

二、澳大利亚的货币政策

澳大利亚在联邦政府成立之前没有自己的货币,当时通用西班牙、英国的货币。1910年,澳大利亚联邦宪法准许各地方发行钞票,这时澳大利亚伦敦银行、新南威尔士银行等多家银行开始发行澳大利亚镑。1920年,澳大利亚联邦银行成立了货币局,货币发行由该部门统一负责。1959年,新成立的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开始履行货币发行的职责。澳大利亚货币名称为澳大利亚元(Australian Dollar),简称澳元。

在澳大利亚有了自己的货币以后,澳大利亚开始制定货币政策以对货币市场进行调控。现在由澳大利亚储备银行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澳大利亚经济】

(一)澳大利亚货币政策目标今天,澳大利亚已是世界矿产和根据澳大利亚1959年《储备银行法案》中第10(2)款,澳大利亚储备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包括以下三点:

(1)维护澳大利亚货币稳定;

(2)维持充分就业;

(3)促进经济增长和保障澳大利亚人民的福利。

1993年以来,澳大利亚储备银行货币政策目标在实践中表现为:将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年增长率维持在2%~3%,在此前提下,进一步促进经济强劲持续的增长。澳大利亚储备银行认为控制通货膨胀、维护货币价值稳定是货币政策的基石,这会为经济的长期增长奠定健全的基础。

(二)澳大利亚货币政策的运行机制

1.货币政策的制定

货币政策制定是澳大利亚储备银行的基本职能,制定的过程主要由储备银行理事会负责。澳大利亚的储备银行理事会由9名成员组成,包括:储备银行行长、副行长、财政部秘书长和其他6名由财政部部长任命的外部成员。理事会每年举行11次会议,时间分别为每月第1个星期二(1月份除外)。地点在悉尼以外的地方,但每年至少要在墨尔本举行一次会议。每次例会,储备银行理事会对澳大利亚国内经济发展、通货膨胀、国内的金融市场、国际经济情况等问题做出详细的报告,报告还包括所做出的货币政策决议。储备银行理事会根据以上的报告,对现金利率做出调整的决定并阐述原因。现金利率所做出的调整会在储备银行理事会会议的第二天上午9时30分在公共媒介(如澳大利亚储备银行的官方网站)上公布。

澳大利亚政府在本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中所处的地位是:政府对货币政策保有知情权但没有参与权。这在澳大利亚《储备银行法案》的第十一条条款中有所规定。即在货币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储备银行可以不接受政府在利率方面的建议。这就保证了所制定的利率不含有政治目的,单纯的是为了促进澳大利亚经济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尽管政府不参与货币政策的制定,但储备银行理事会就货币政策制定的事宜会与当局政府定期会议。在每次储备银行理事会的例会结束以后,就会举行澳大利亚总理、副总理、财政部部长和储备银行行长、副行长及高级官员的该项会议。并且每年储备银行理事会都需要向政府和议会提交当年的《货币政策年度报告》。

2.货币政策的实施

澳大利亚货币政策的实施由储备银行下的国内市场部门负责。国内市场部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使得"现金利率(CashRate)”(即市场利率隔夜拆借利率)符合或接近储备银行理事会所确定的目标现金利率。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货币政策的实施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其中一种货币政策的实施主要是盯准国际主要货币或者国际货币组合。这类国家没有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货币政策中很重要的环节便是对汇率进行制定和管理。一些较小的国家和地区实行这种货币制度。另一种货币政策的实施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的经济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短期利率进行管理,以追求国内经济的发展和稳定。这类国家一般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度。澳大利亚在货币政策的实施方式属于第二种,货币政策的实施是为了达到储备金利率。

储备银行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影响“现金利率”。在每一次储备银行理事会例会后,若货币政策发生了变化,公开市场操作的目标便是使市场上的"现金利率"变动达到新的水平。因为“现金利率"是通过隔日基金的供求关系作用而由货币市场来确定的。这个目标通过对商业银行的资金调节来达成。具体来说,公开市场操作是通过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管理货币市场中银行的资金供给,来达到一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国内市场部门的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方式有如下几种:(1)以回购协议和买卖政府债券的方式来维持现金利率水平;(2)通过常设信贷便利为银行提供资金来源;(3)通过外汇掉期(Foreign ExchangeSwap)方式为银行融资;(4)通过在二级市场上购买长期债券,来为市场提供多样化的期限结构。

3.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传导作用

澳大利亚的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是通过制定“现金利率”来达到国内经济发展的目标。“现金利率”对国内经济活动的影响,是通过一系列较为复杂的机制的运行进而得以实现的。“现金利率”的变化会带动存款和贷款及其他一系列利率随之发生变化,利率的变化对市场最显著的作用便是会影响储蓄和投资的行为,它还会使得房地产支出、信用供给、资产价值和汇率发生改变。这些变化最终会使整个国内市场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变动。这样货币政策通过对利率的控制就可以对市场有整体的把握,从而达到货币政策的中期目标:在促进经济增长和保障澳大利亚人民的福利的基础上,控制经济领域的通货膨胀水平。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传导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货币政策并非是立即见效的,它对经济传导作用的实现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这是因为社会的各个经济体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在面对利率变动时,都需要一个较长时间来调整自己的经济活动。货币政策传导到经济实体具有一定滞后性。所以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不仅需要斟酌当前的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产出率等数据变量,还需要考虑这些变量的未来发展趋势。除此以外,还需将一些预测变量纳入考虑范围,比如说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前景、海外利率(它可能影响汇率)、住房开工率(经济活动的主要指示器)、工资增长率和进口价格(通货膨胀的主要指示器)等。只有在综合考虑这些变量的基础上制定货币政策,才能得到正确有效的货币政策,达到所预期的经济目标。

其次在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并不是每一次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传导作用都是有效的。利率对市场需求、通货膨胀这两个变量也曾产生不利的影响。在1981—1982年度、1985—1986年度、1988—1989年度三个年度中,储备银行均调高了利率,希望能抑制市场上的通货膨胀现象。但在实际执行中,利率的上升在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也减少了市场的需求。1994年利率的微幅上升造成了需求增长的下降。面对存在的经济发展周期以及通货膨胀的压力,货币政策制定的原则是既能降低通货膨胀,又不影响市场需求。

(三)货币政策的透明度

澳大利亚的货币政策在透明度方面做得很好,公众信赖度很高。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向议会、政府和公众阐明了每一个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对此澳大利亚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1)每次储备银行理事会的例会结束后第二天,即向公众公布所制定的货币政策;

(2)每次储备银行理事会的例会结束两周后,即公布会议备忘录;

(3)每个月发布一份《储备银行公报》,以及储备银行官员的讲话、统计数据和有关金融市场及商品价格的分析资料;

(4)每个季度发布一份政府报告,分析经济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形势,对储备银行所做的货币政策决策予以解释;

(5)每年储备银行行长两次与众议院下的经济委员会、金融委员会和公共管理委员会举行会议,回答储备银行在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的有关问题;

(6)其他措施。澳大利亚储备银行与公众进行沟通。主要采取举办研讨会、发布学术研究信息等方式。

三、澳大利亚货币政策的工具

为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澳大利亚采取了一些工具辅助货币政策的执行。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利率工具。澳大利亚储备理事会主要通过改变现金利率来影响现实经济。除了利率工具,汇率制度同样也是货币政策的一种手段。

(一)澳大利亚的利率制度

对利率的调整和控制是澳大利亚储备银行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从每次储备银行理事会例会公布的利率数据就可以看出当期澳大利亚的货币政策态度。货币政策的变化就意味着操作目标利率的变化。一般来说,目标利率提高意味着储备银行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目标利率下降则意味着实行的是宽松的货币政策。

1.现金利率(Cash rate)

储备银行调控的目标利率是隔夜现金利率,这是货币市场上各家机构之间进行隔夜贷款的利率。2002年~2010年1月,澳大利亚一直保持现金利率的稳中有升。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侵袭下,储备银行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现金利率有很大的下降幅度。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渐缓解,澳大利亚的现金利率又开始出现上升的趋势。

2.现金利率的运行机制

澳大利亚储备银行理事会在每次例会中均规定现金利率的预期目标,希望该利率可以推动货币政策的实行,达到期望的经济目标。现金利率的运行机制较为复杂,是分步骤进行的。

第一步,现金利率会首先影响金融市场中的其他利率。现金利率的影响力十分广泛,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经济活动中的其他利率,从而使整个金融系统中的利率复杂,是分步骤进行的。

第二步,金融系统中的其他利率会对总需求、汇率产生影响。市场整体利率的变化会影响金融市场上借款人和贷款人的借贷行为,澳大利亚的货币政策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最终达到对经济的影响。利率变动会影响市场总需求。首先,利率对总需求的主要影响是通过投资实现的,投资对利率非常敏感。当政府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时,储备银行制定的现金利率会下降,这会带动金融市场的其他利率也下降。在市场利率下降的情况下,借贷成本的减少意味着投资会相应提高。因为总需求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以及净出口额之和,所以当投资额增加时,市场的总需求也增加。其次,利率的变动会对汇率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总需求。在固定汇率的情况下,资本流动不会导致汇率变化,而且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是小的。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本国利率的下降会导致资本从澳大利亚外流到其他利率更高的国家。资本的国际流动会对外汇市场造成影响,即外汇市场上对澳元的需求减少。澳元会发生贬值,汇率发生变化。但在固定汇率的情况下,资本流动不会导致汇率变化。但自从澳大利亚外汇市场解除汇率管制以来,汇率的变化便非常重要。澳元发生贬值会使得澳大利亚的出口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而进口产品的澳元价格上升,会使澳大利亚的进口额减少。这会造成澳大利亚的净出口额上升,进一步增加对国内产品的总需求。所以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刺激国内的总需求。

第三步,总需求的变化会对市场总产出和劳动市场造成影响。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下,利率的下降导致市场总需求的上升,会进一步导致市场总供给的增加,即产出的上升。产出上升会增加厂商对劳动力的需求,进而影响劳动力市场。

第四步,利率的变化最终会影响产品的价格和货币的总量。当市场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发生变化时,在市场作用下会产生新的产品价格。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会最终对价格增加产生适度的作用,并影响通货膨胀。所以利率制度可以帮助澳大利亚储备银行达到它所制定的货币政策目标。

根据上文的分析,澳大利亚的利率制度会对经济造成影响。在联邦银行制定现金利率的过程中,最值得注意的问题便是在短期内要在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如果澳大利亚储备银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一直把利率定得比较低,这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使通货膨胀压力增加;反之,若一直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利率较高的话,通货膨胀率的下降又会以经济停滞为代价。所以储备银行制定合适的利率制度需要大量的经济信息和研究分析。

(二)澳大利亚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除了利率制度以外,澳大利亚储备银行还使用了一些其他的货币工具,比如对法定储备存款(SRD)和流动性资产进行干预、公开市场业务等。

货币存量的一种定义经常被称为狭义的定义,认为货币存量就是基础货币;另一种定义认为货币存量是易于获取的、可用于开支或流通的资金总额,所以在通货的基础上又加上活期存款。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可以通过对银行法定储备存款(SRD)和流动性资产进行干预,来影响信贷市场。银行的法定储备存款是强迫性的,不能动用。流动性资产及政府债券两者之和不得低于SRD的一定比例。而法定储备存款和流动性资产合计也不得低于其存款总额的一定比例。通过对银行业系统适当地进行干预,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可以调整市场上的信贷水平。储备银行可以影响银行SRD的比例。若SRD比例提高,则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缩小,银行就会减少其提供给市场的贷款数量,同时也会鼓励法定储蓄存款户多存现金。除此以外,储备银行还会采取劝告的方式来影响银行放款的数量和投向。但是由于这种干预行为是间接的,所以并没有利率工具对经济市场的影响力大。

公开市场业务(OMO)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以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与一般金融机构所从事的证券买卖不同,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赢利,而是为了干预市场的货币供应量以及影响银行以外的金融中介的利率,最终传导到经济市场中,以影响社会生活和人民福利。这种交易的操作对象通常是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或者是被认可的短期货币市场经理人。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公开市场业务在主动性、灵活性和时效性等方面有较好的特性。

(三)澳大利亚的汇率制度

澳大利亚实行的是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在该汇率制度下,汇率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政府不会采用干预的手段实现特定汇率。所以在澳大利亚,汇率制度并不作为调整货币政策不平衡的主要手段,但澳大利亚储备银行会采取一些纯粹影响汇率的外汇干预,还会进行外汇市场的日常操作以对外汇储备进行管理,这同样会对货币市场造成影响。所以本章也将澳大利亚的汇率制度纳入货币政策工具之中。

1.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

澳大利亚的汇率制度并非从一开始就是浮动汇率制度,它的汇率制度的演变主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1)固定汇率制:1931年12月—1976年11月。在这段时期内,澳元实行的固定汇率表现为三种不同的盯住汇率制度。第一种是盯住英镑:从1931年12月—1967年11月间,澳元实行盯住英镑的固定汇率制。澳元的汇率固定在1英镑兑2.5050澳元,并随着英镑的浮动而对其他货币浮动。第二种是盯住美元:20世纪60年代开始,特别是英镑贬值之后,澳大利亚银行外汇业务中美元所占比例不断增加。为顺应美元在国际贸易和支付中地位的上升,1971年12月,澳大利亚政府将盯住英镑的汇率制度转为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第三种是盯住贸易加权一揽子货币:1974年9月25日,澳元开始不再盯住单一货币,而与澳大利亚主要贸易伙伴国的20种货币一揽子加权货币相挂钩,以避免投机性攻击。

(2)爬行盯住汇率制:1976年11月—1983年12月12日。1976年11月,澳大利亚宣布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即盯住一揽子贸易加权货币的爬行盯住汇率制,以避免市场对汇率长期大幅变化的预期。这样汇率就成为当时经济政策中一个很有弹性的工具,澳大利亚将之作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澳大利亚通过对汇率的管理,以达到降低通货膨胀压力和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的目的。这段时期是澳大利亚由原有的固定汇率制度向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变动的阶段。该阶段内,澳大利亚对汇率和金融系统进行极为严格的管制。

(3)自由浮动汇率制:1983年12月以后。1981年11月,澳大利亚金融制度调查委员会——坎贝尔委员会(CampbeH Committee)发表了著名的坎贝尔报告,自此澳大利亚开展了以放松管制为内容的金融自由化改革。澳大利亚取消对汇率、金融市场、银行数量、资本流动等方面的限制,并且允许资金在境内外自由流动,所以坎贝尔报告成为澳大利亚金融自由化的里程碑。为响应金融自由化的号召,1983年12月12日,澳大利亚取消了原有的爬行盯住汇率制度,放开澳元官方定价,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澳元汇率完全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只有在通货膨胀加剧、或者是澳元汇率波动剧烈的时候,储备银行才会对汇率进行适度的干预。汇率制度的改革使得澳元一跃成为世界上较为活跃的货币之一。

2.汇率制度的管理

澳大利亚外汇市场是由澳大利亚储备银行下的金融市场组(Financial Mar-kets Group)负责操作的。在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初期,澳大利亚储备银行汇率制度的目标是减少汇率的短期波动。后来汇率制度的目标发生改变,是防止汇率的长期超调,即防止汇率走势长期偏离经济和金融的基本状况。

随着汇率制度目标的变化,澳大利亚外汇干预的方式也发生改变。由原有的经常性的小规模干预逐步转向频率较低但规模较大的干预。澳大利亚储备银行主要有三种外汇交易干预的方式,通常情况下,储备银行会同时使用这三种方式进行外汇干预以达到其汇率制度的目标。这三种干预方式分别是:

(1)储备银行直接进入外汇市场,对外汇进行干预。这种干预方式对汇率的影响比较大。储备银行直接以交易者的身份进入外汇市场,在市场上直接报价或是根据其他银行的报价进行交易。通过这种方式,储备银行可以给市场带来实际的信号指示,影响市场的汇率走势。

(2)储备银行直接与其他银行进行交易。在这种干预方式下,储备银行并不进入银行间市场,而只是直接打电话给在外汇市场上报价的商业银行,与这些银行直接交易。该方式也具有一定影响力,它会影响银行的报价水平。除此以外,因为商业银行在与储备银行交易以后需要在市场上平补头寸,所以储备银行通过直接与其他银行进行交易,也会对外汇市场造成影响。

(3)通过代理银行进入外汇市场对外汇进行干预。由于储备银行在这种方式下并没有真正进入外汇市场,所以这种干预手段对外汇市场的影响力是比较小的,所以它通常是在储备银行需要补充资金的时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