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嘉是个内向害羞的女孩。嘉嘉上幼儿园的时候,每天回家跟爸爸妈妈投诉:今天哪个小朋友打她了,哪个小朋友推她了,哪个小朋友扯她辫子了……刚开始的时候爸爸妈妈将信将疑,后来,妈妈特意到幼儿园去了一趟,看见嘉嘉一个人嘟着嘴,一声不响地抱着一个玩具,别的小朋友却三五个的在一起玩游戏。不一会儿,一个壮实的男孩向嘉嘉走过去。妈妈起初以为他要和女儿一起玩,然而,紧接着发生的一幕却让嘉嘉的妈妈非常揪心:那男孩也不知跟嘉嘉说了什么,只见嘉嘉一言不发,低着头,默默地把手里的玩具送到对方手里。看着嘉嘉软弱的表现,妈妈心中有些着急了。
妈妈跟嘉嘉谈了几次,要求嘉嘉要维护自己的权益,被小朋友欺负了要及时告诉老师,还特地嘱咐老师,希望老师多关照嘉嘉,可嘉嘉软弱的个性并没有因此有所改善。
嘉嘉的这种行为是孩子性格软弱的具体表现。生活中,像嘉嘉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因为性格软弱,神经受不了太强烈的刺激,因此在遇到竞争和压力大的情况时,孩子往往会采取退缩的方式,保护脆弱的神经系统。这导致他们做事畏首畏尾,被欺负或者遇到不公平的待遇不敢声张,有道理不敢与人争辩。这样的孩子,就像嘉嘉一样,是不会被他人尊重的。
此外,过于软弱的孩子,在社交中不仅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还很容易被人当成软柿子捏来捏去。
小邓今年15岁,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小的时候,小邓就是一个乖乖型的腼腆男孩,学习认真,为人谦逊,每天一放学就回家,很让爸爸妈妈省心。
上了初中以后,小邓的家离学校远了,他只能在学校寄宿。
在学校里,小邓不适应,他跟班上的同学格格不入,没有办法跟宿舍里的同学和平共处,他唯一的喜好就是埋头苦读,因此,没有人愿意与他分享快乐,更没有人为他分担忧愁。
有一天,小邓一个人走在操场边上,突然,一个篮球“嗖”地飞了过来,砸在他的脑门上,小邓一下子懵了,他还没反应过来,就看到一个高大、结实的男生冲到他面前,大声骂道:“会走路么?没事跑到篮球场找死呀!”说完,抱起篮球扬长而去。小邓原本想找人家理论,但一看人家身上的肌肉就发憷了。于是,他忍住内心的恼怒与屈辱感,“忍让”了。
以后,那些个头大一些的同学有事没事就找他的茬儿,他再也没有办法安心念书了,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最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爸爸为他办了转学手续。
然而,对于小邓而言,性格软弱给他造成的伤害与打击并不因此就停止了,谁也不知道他以后还可能遇到什么。
小邓的悲剧就在于他过予软弱,被人欺负之后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要,因为不善于表达,忍气吞声,又得不到安慰,没有好的自我保护的方式,转学就成了他唯一的出路。这样的情况,相信所有的家长都不愿意看到。
当然,对于孩子来说,软弱的性格带来的伤害绝不仅仅是这些,因为过于软弱,不坚强,经受不了挫折,一些孩子还可能因此走上不归路。小若就是这么一个典型的例子:
小若敏感好强,因为学习成绩优秀,表现突出,一直以来,她都是老师心中的好学生,家长心中的好孩子。
初三下学期第一次测验,因为发挥失常,小若的成绩掉到了10名之外,这让班主任叶老师非常意外。叶老师找到小若,语重心长地说道:“小若,最近是不是情绪波动大了点,学习成绩怎么下降了这么多呢?如果是因为班上的事情影响了你的学习成绩,不如先把班上的工作放一放,我让小芳先替你当几天班长。”
原本就伤心、失意的小若一听这话,心里更难受了,她再没有心思听老师的其他劝慰,头也不回地走了。叶老师没有想到的是,小若居然因这点小小的失意走上了不归路。
那天晚上,小若回到家里,把自己关在了屋里就再也没有出来。她吞服了大量的安眠药,从此平静地睡去了。
小若的妈妈看到小若在日记上是这么写的:“生命如此脆弱与敏感,为什么失意与不理解接二连三地来找我呢?我还有什么颜面去面对我的父母,我的同学……”
故事不长,留给我们的沉思却很长,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如此脆弱?只因为一次失败的屈辱感就把自己的一生都毁掉了吗?其实,小若之所以这样,与她的软弱、不坚强的性格是大有关系的……
像嘉嘉、小邓、小若这样性格软弱,遇事畏手畏脚,经不起失败、挫折的洗礼的孩子是永远无法摆脱自身的逆境与厄运的。唯有变得坚强起来,才能在这个社会中立足。
因此,在孩子性格形成的初期,家长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表现出性格意志上的软弱,应引起重视,及时进行帮助、引导,使孩子的个性变得坚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