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勤劳、勤奋自古以来便被人们推崇和赞美,能给人们带来累累硕果;而“懒惰”只能遭到他人的反对和鄙视,最终使人两手空空。可以说,懒惰是人生成功和幸福的大敌。
首先,懒惰是一种心理上的厌倦情绪,或行为上的倦怠情绪。懒惰的思想和行为将会腐蚀孩子的灵魂,让孩子变得精神不振、不爱动脑、不喜欢学习。
其次,懒惰更是一种慢性毒药,它能慢慢地征服人的勇气、消磨人的意志。懒惰的孩子总拈轻怕重,缺乏生活责任感,缺乏斗志,更缺乏挑战难关的勇气。在面临困难的时候,他最直接的做法就是逃离。
再则,懒惰的孩子体验不到“劳动”以及“生活”的诸多乐趣。他们总寄希望在别人身上,希望有人能帮助自己渡过难关。而自己却是缺乏行动力的,不喜欢主动参加劳动,更不能自强、自勉、自我激励。这样的孩子对生活缺乏热爱,长时间陷入疲乏不堪的状态中。
此外,懒惰还容易使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低下。想一想,一个连袜子都不会洗的孩子,会有多强的生存能力?一个连生存都成问题的孩子,又有多少独立的能力去面对成功所必须要经受的曲折与磨难?
有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小故事:
有个懒人,他靠着上辈人留下的家产过活,平日里这个懒人除了吃就是睡,什么都不做,懒得三年都不洗衣服,乎日里又脏又臭。
坐吃山空,慢慢地,懒人终于花尽了祖宗留下的一分一厘,最后还把房子卖掉了。懒人花尽了所有的钱财,开始过着有一餐没一餐的困顿生活。
懒人已有好一阵子没好好吃上一顿饭了,一天,他想,如果再这样下去自己很可能会被饿死,于是终于下决心要干活养活自己。
懒人首先来到铁匠铺,对打铁师傅说:“请收留我吧,我可以帮你管账。”打铁师傅停下手中的铁锤,说:“我这小小的铁匠铺,用不着管账,倒是缺一个打铁的助手,你若愿意,可以试试。”
懒人看了看大铁锤,摇摇头走了。
接着,懒人又来到了茶馆,他哀求茶馆老板说:“请收留我吧,我可以帮你看门。”茶馆老板一边忙着给厨灶加水,一边说:“我这个小茶馆,用不着专人看门,倒是缺一个挑水的人,如果你不怕吃苦,可以留在这里。”
懒人低头看了看那两个大水桶,又摇摇头,离开了。
懒人的最终下场我们可想而知了……
一个懒惰的孩子,长大以后,连自己的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更别说前途和发展了。
其实,惰性每个孩子都会有,如何帮助孩子去克服才是问题的关键。要帮助孩子克服懒惰的恶习,以下的方法值得借鉴:
1.家长要起示范作用
父母言行一致是极其重要的。父母想在孩子身上培养某种品质,首先应从自身开始。让孩子看到父母努力工作的情景,对培养孩子的勤劳的品质会非常有利。
2.家长要激发孩子的兴趣
孩子在对所做的事情不感兴趣时,就会产生惰性心理,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浓厚的兴趣,就没有动力,于是就容易懒懒散散。此时,父母就要从各方面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勤奋的思想,有利于孩子克服懒惰心理。
在剑桥读书的孟雪莹是一个靠勤奋获得成功的例子。在她小的时候,父母就用“头悬梁,锥刺骨”的勤奋读书故事来教育她。因此,孟雪莹小小的年纪就对勤奋有着自己的看法,读高中时,她在日记本里这样写道:理想好立,目标好定,但难的是实现目标的过程。人多多少少都有点惰性,在目标确定时,信誓旦旦,但真正实施目标的时候,却只是3分钟热情……勤奋的父母为孟雪莹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确是一件苦差事,然而,在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只有培养孩子的毅力,才能让孩子在成功的路途上迈出坚实的每一步。
3.家长要重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
家长要想让孩子热爱劳动,首先要重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
有一部日本纪录片是讲述野生狐狸的:
狐狸妈妈对自己生下的小狐狸非常照顾,可谓舐犊情深。
小狐狸渐渐长大了,狐狸妈妈却发了疯似的要“遣”小狐狸离开温暖的家。刚开始,小狐狸们都不愿意离开舒适温暖的家,但狐狸妈妈就是不让小狐狸们进家,它又咬又赶,非要把它们都从家里撵走。最后小狐狸们只好夹着尾巴落荒而逃,去开始自己的独立生活。
狐狸妈妈看似冷酷,但是,它却懂得小狐狸应该学会劳动、学会独立去捕食,这样才能生存下去的道理。
任何一位妈妈都应学习狐狸妈妈的这种精神,只有让孩子学会劳动。只有让孩子学会独立,孩子才有能力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妈妈一定不要溺爱孩子,应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以社会生活实际、家庭生活实例等让孩子体会劳动的重要性,让孩子从思想上认识到劳动的光荣、劳动的伟大。
4.家长要保护孩子劳动的积极性
当孩子表现出劳动的主动性时,做妈妈的切不可以泼冷水,而应该热情地鼓励孩子:“噢,宝宝知道帮妈妈干活了,是个大孩子”“快来看,小华洗的手绢真干净!”也许,由于孩子刚刚接触家务,手脚还不够灵活,常常会出麻烦,如桌子越擦越脏、地扫得乱七八糟等。这时候,家长千万不可对孩子失去耐心和发脾气,如果那样,孩子劳动的积极性很容易被打消。另外,家长还要耐心地教给孩子做事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孩子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做起事来才会事半功倍,信心十足。
5.家长应该多夸奖孩子
对于孩子来说,夸奖往往比责骂更有力量。因此,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妈妈千万不要简单地对孩子说:“你自己想办法吧!”或者把孩子搁一边不管他,或者严厉地责怪孩子无能,这样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没有本事,从而产生厌倦的情绪。因此,在孩子的劳动过程中给予指导、给予鼓励,培养孩子的劳动技能是比较重要的。在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哪怕这个进步是非常微小的,家长也要鼓励孩子,让孩子从每一点进步中体验到快乐和幸福。
6.家长要帮助孩子摆脱依赖心理
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依赖性,就必须及时给予纠正和改过。先了解孩子依赖心理的形成原因,以此为基础,使用一定的策略。如不少孩子每天早上的起床问题让父母费了不少心思,一次又一次地叫孩子起床,可孩子总是赖在**不起,一旦迟到了,又会责怪父母没有及时把他从**拉起来。让孩子准备上学,成了许多家长的痛苦折磨。
王妈妈也曾经历这样的折磨。后来,她知道自己要改变这种状况,不能让孩子再一味地依赖自己。首先,她把孩子上学能走的路线详细地侦察了几遍,帮助孩子制定好了可以安全到达学校的路线。在与孩子一起外出的时候,向孩子有意无意地讲解了一些交通常识。
通过近半个月的精心策划后,她找了一个机会跟孩子谈了一次心:“上学是你自己的事,晚上睡觉前上好闹钟,早晨自己起床,没有人再叫你了,以后如果再起来晚了,要自己去上学了,迟到了只能由你自己负责。”
第二天,闹钟一响,儿子果然立即跳下了床,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在对孩子施行教育的过程中,王妈妈意识到,父母的包办,会让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与对自己、对生活的责任感。
像王妈妈的儿子那样,大人如果越是不冷静、越是督促、批评、越是替孩子着急,孩子就越磨蹭,越不着急。等到王妈妈不再让他依赖,要求他自己去承担后果的时候,孩子开始意识到,起**学,那是我自己的事情。因为没办法依赖谁,所以孩子的克服了依赖心理,不在懒惰、磨蹭,不再认为叫自己起床是妈妈的责任。王妈妈的做法是值得其他父母借鉴的。
当然,孩子的懒惰,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而改变孩子的懒惰性格也不是一时之功。所以当家长教导孩子的时候,要坚持不懈、始终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