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选故事任你挑(1 / 1)

张良拾履

一些孩子跟他人约好了在某个时间一起去做某件事情,但到了关键时刻,总是爽约,或是不能如期到达。长此下去,孩子必然就养成了“不守约、不守时”的坏习惯。如果不希望你的孩子因此失去很多的机会,不如从现在就开始教导他。

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张良是个非常尊重老人的人。有一天,张良闲暇时在桥上散步,这时,有一位身穿粗布短衣的老年人,走到张良待着的地方,把鞋子扔到桥下,对张良说:“小子,下去给我拾鞋。”张良猛然一惊,真想揍他,但他见老人年纪这么大,就忍耐住了,他想,老人嘛,有些怪脾气也很自然。他顺从地到桥下给老人捡起了鞋子。不料,老人得寸进尺,又“命令”道:“给我穿上!”张良心想,鞋子捡都捡了,给他穿上也无所谓,便跪在地上给老人穿上鞋子。老人很享受的看着张良给自己穿好鞋子,然后长笑而去。

不一会儿,老人折而复返,告诉张良:“孺子可教矣。”然后要张良五天后的清晨在这里与他会面。张良愕然地答应了。

五天之后,张良赶到小桥之处,老人却已经等在那里。老人对张良的迟到很生气:“跟老人约好时间居然还迟到,这是什么道理?”要张良五天后再来。

又是五天过去了,这一天鸡鸣时分张良便赶往小桥,不料再次迟到,惹得老人大发雷霆。于是,张良被要求再等五天。

这一次,张良半夜便赶往小桥。一会儿工夫,老人飘然而来,看见张良等在这里,不禁高兴地说:“做人就应该这样。”然后交给张良一本书,并告诉他,读完这本书并掌握其中的道理,十年之后他便大有用武之地。老人又说:“13年后,你会在济北遇到我,谷城山下有块黄石就是我。”随后,老人又飘然而去。

天亮后,张良一看书名,原来是一本叫《太公兵法》的兵书。

张良得到这本书后认真阅读,终于学到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本领。据说,13年后,张良跟随高祖路过济北时,果真在谷城山下看见一块黄石,张良取回它,并把它当做珍宝供奉、张良死后,就和这块黄石合葬在一起。

孩子,尊重他人,遵守时间,与他人约好了时间提前一点到达,能给别人留下比较好的印象,能获得他人的赏识与成功的机会。相反,一个人总是不守时,人家即便想照顾你,给你机会,却因为你的坏习惯而不信任你,这可能导致你与成功擦肩而过。

千里赴约的范式

东汉时,汝南郡的张劭和山阴郡范式同在京城洛阳读书。

学业结束,他们分别的时候,张劭站在路口,望着天上的大雁说:“今日一别,不知何年才能见面……”说着流下泪来。范式拉着张劭的手劝解道:“兄弟,不要悲伤。两年后的秋天,我一定去你家拜访老人,同你聚会。”

落叶萧萧,篱菊怒放,正是两年后的秋天。张劭突然听见天上的雁叫声音,牵动了情思,不由自言自语地说:“他快来了。”说完赶紧回到屋里,对母亲说:“妈妈,刚才我听见天空雁叫,范式快来了,我们准备准备吧!”

“傻孩子,山阳郡离这里一千多里路,范式怎会来呢?”他妈妈不相信,摇头叹息:“一千多里路啊!”

张劭说:“范式为人正直、诚恳、极守信用,不会不来。”

妈妈只好说:“好好,他会来,我去备点酒。”其实,老人并不相信,只是怕儿子伤心,宽慰宽慰儿子而已。

约定的日期到了,范式果然风尘仆仆地赶来了。老朋友重逢,都非常高兴。老人激动地站在一旁直抹眼泪,感叹地说:“天下真有这么讲信用的朋友。”范式重信守诺的故事一直被后人传为佳话。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有答应了别人在特定时间做某件事情却没有完成的经历,这是非常不好的。因为,讲信用,守时,是一种美德,一种素养。若是答应了别人要在某个时间完成某件任务,即便遇到再多的困难也应该克服。这是我们从小就应该养成的一种好习惯。陈太丘与有期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在正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

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玩耍。

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吗?”

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

客人便生气地说道:“不像话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自己离去。”

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时分见面,到了正午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您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您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十分惭愧,忙下车前来拉元方。元方却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人。

孩子,对于人类而言,时间是唯一公平的拥有,不论穷富、才情高低,不分国籍,每个人一天所拥有的时间都是相同的,谁也没权力侵占别人的时间,更不应浪费别人的时间。一个不遵守时间又不讲礼貌的人连孩子都不会尊重他。只有依时守信,才能够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

鲁迅刻“早”字

明明上课经常迟到,为此很多次被老师批评了,但他屡教不改,依然爱迟到。这不,这天他与小飞约好星期天8点一起去游乐场,可是小飞在游乐场门口等到快9点了还是不见明明的身影。小飞非常生气,就自己先进去了,之后,小飞很长时间都不理明明了。

如果你有一个和明明类似的孩子,不妨给他讲讲下面这则小故事。

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自幼非常聪明勤奋。在他12岁那一年,他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

鲁迅13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

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只是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再到药店去买药,家里的很多事情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开心,心想:“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孩子,鲁迅先生的故事是多么让人感动又令人佩服呀。一个小小的孩子经历那么多的生活磨难已经不容易了,他却还能坚持做到守时,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呀。正因为他从小就有这样的守时意志,才能在长大以后成为一个非常有作为的人。所以,当我们总在自己为自己的不能守时找借口的时候,想想鲁迅先生的故事,也许你就不会再为自己找借口了!

惨痛的教训

因为不守时,还可能耽误一些重要的事情。这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发展,对其无一利却有百害,下面的故事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高考的第一天下午,同学已经开始准备考英语了。按照规定,考生必须在开考前十五分钟进入考场,否则,将被取消考试资格。在大家看来,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非守时不可。可是就在考生进入考场信号发出不久2分钟,一对母女居然姗姗来迟。

校园门口的两名保安同志按规定阻拦了他们,不让考生进入考场考试,因为这违背了考场规则。那位该考生痛哭流涕,孩子的母亲也是苦苦相求,甚至于跪地磕头。

可是,这又有什么用呢?在铁一般的制度面前,没有什么感情可言。面对着高考这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位考生不战而败。她的失败,不是因为她的技不如人,而是因为她迟到了两分钟。因为微不足道的两分钟却付出了不能考试的代价,这是多么惨痛的事情呀!

孩子,这个考生之所以失败了,是因为她没有太强的时间观念。所以,让我们做个守时的孩子吧!否则,我们失去的,又何止是几秒钟或是几分钟的时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