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长的悄悄话(1 / 1)

有些父母埋怨自己的孩子非常懒惰,在家什么事也不做,吃完饭把碗一推,换洗衣服往水池旁一堆,什么事都要家长催。其实,孩子并非生性就懒惰,他们懒惰的习性是在生活中逐渐养成的。孩子变得懒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果家长要追问原因,那最好是先检查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

(1)孩子小的时候,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很好奇,总是跃跃欲试想帮爸爸妈妈做一些事情。可是在他们想参与劳动或有干事情的积极性时,有的父母怕孩子做不好或者怕孩子弄坏东西,弄脏衣服,加以制止。这样,就使孩子们失去了尝试的机会。

(2)家长盲目的溺爱孩子。当孩子想勤快一下时,父母们总怜爱地说:“乖孩子,到一边去,这事我们来做就可以了!”由于成人过分地包办代替,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他们变得怕苦怕累,遇到困难,就胆怯、退缩、逃避,要成人代劳,不愿独立地去解决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3)经常无止境地驱使、呵斥。“快一点,你再不吃饭我就把你的饭倒了”,“赶快穿上衣服,要迟到了”,“我对你说过几遍了,怎么还不动”,“赶快上床睡觉去”,这些没有效果的催促,使孩子变得对父母的话毫不在乎,不论轻重都心不在焉了。这也导致孩子变得懒懒散散、不思进取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孩子懒惰的习惯是逐渐累积而成的。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变得不再懒惰,就应该重新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你正确的教育下变得变得“勤快”起来。

家长应该怎么培养孩子“勤劳”的品质呢?

1.从爸爸妈妈自身开始

爸爸妈妈言行一致是极其重要的。爸爸妈妈想在孩子身上培养某种品质,首先应从自身开始。让孩子看到爸爸妈妈努力工作的情景,那对培养孩子的勤劳的品质会非常有利。

2.养成有规律的生活节奏能矫治懒惰的习性

日常生活井然有序的人,做事就不会拖拖拉拉、疲疲沓沓。

3.从小培养孩子自主的性格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懒惰是一种不良习性,很多孩子对父母都有依赖性,当依赖性发展到一个极端就成了懒惰,由此父母要适时控制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心理,不能任由其发展下去。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父母就不要包办代劳,作为孩子,不要一遇到困难就找父母,应该先让自己独立处理。在学习方面也是如此,若有疑难问题,力求自己解决,不要动不动就问老师、父母,父母在此时更要磨炼孩子的意志,坚强的意志力是克服懒惰的力量。

4.对孩子的“勤劳”给予关注和承认

爸爸妈妈可抓住适当时机,通过言词,承认孩子的努力、耐力和勤奋。爸爸妈妈也可在孩子按一定标准完成了一项任务后加以肯定和赞扬。适当的赞美和鼓励,能激发孩子做事情的热情,让孩子变得更加主动积极。

5.指出“勤劳、勤奋”是孩子获得成果的因素

让孩子明白,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的。激发起孩子的好胜心理,更要让孩子懂得自强不息。

父母的教育原则:

(1)当孩子主动地为家里做了一点事,不管那事情做得是否值得称赞,都要称赞他、鼓励他、表扬他,这样会使他大大提高做事的兴趣。

(2)父母要注意,态度不宜生硬,不宜拿出常有的唠叨,因为这些常常会引起孩子的反感,结果事与愿违。

(3)和孩子一起劳动时,要尽可能使劳动变得有趣,不要那么枯燥、那么无趣。劳动更不应作为一种惩罚去让孩子承受,那样,孩子只会增加对劳动的厌恶感,变得更加不爱劳动。

(4)也有的孩子在学校表现积极,经常受到老师表扬。回到家里却偷懒,处处等大人来侍候。这样的孩子,就需要父母与老师的密切配合,让孩子在家里也能像在学校一样,做一个勤快的惹人喜爱的孩子。

教子加油站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长大自然会变好的”,因此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虽然不是绝对的,但说明了从小就应开始教育的重要性,对孩子从小就采取良好的教养方法,因势利导、耐心教育,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当不良的性格养成后,再去纠正,不但孩子受苦,家长受累,其效果也往往是事倍功半。

Tip:网页底部有简繁体切换,我们会帮您记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