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多伯森说:“尊重他人的、有责任感的孩子,产生于爱和管教适当结合的家庭中。”如果你的孩子情感冷漠,不关心、不尊重别人,作为父母,不要把孩子的问题归咎于孩子本身。孩子品性是家长教育的结果。良好的教育能给孩子带来良好品性。归纳起来,造成孩子缺乏“孝心”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家长溺爱、骄纵过度
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父母却在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全家人对孩子百般疼爱、千般关心、万般呵护,使孩子不自觉地养成娇惯、任性、懒惰、自私的不良习惯。
2.缺乏正确的管教
家长缺乏教育意识,或者根本不懂得怎么去教育孩子,很多家长认为抚育孩子,让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是天经地义的,而做父母的,应该不求回报,用孩子还小不懂事为借口掩盖孩子的错误等。这些想法与做法养成了孩子只求索取,不愿付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花钱如流水、情感冷漠的性格。
3.缺乏“孝”的榜样
家长自己对父母、对亲人态度恶劣,感情冷淡,甚至呵斥自己的父母,这样的家长培养不出有爱心、有孝心的孩子的。
只有你的孩子将父母对长辈的“孝行”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孩子才能真正学会孝顺。不然,我们是没有办法,更没有资格“强迫”孩子孝顺的。
身教重于言教
有这样一则广告:一位刚下班的年轻妈妈,忙完了家务,又端水给老人洗脚,老人对她说:“孩子,歇会儿吧!别累坏了身子。”她笑笑说:“妈,不累。”年轻妈妈的言行举止被儿子看在眼里,聪明的儿子也一声不响地给妈妈端来一盆水,把水放在母亲的脚下,为母亲洗起了脚。是啊,“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孝心就是这样学会的,这样传递的。因此,要想培养孩子的孝心和爱心,父母自己要以身作则,要做孝敬长辈的榜样。
周高尚的道德做孩子成长的引路人
张兰芹是一位医生,也是一位好母亲。和其他人一样,用无私的母爱,细心呵护着孩子的成长,用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影响和教育着孩子,通过言传身教感染着孩子,为他的成长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使他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人生追求,践行着人生的价值。
从孩子出生那天,张兰芹就对他寄予了无限的希望,为了培养孩子尊老敬老的品德,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张兰芹教他把盛好的第一碗饭送给爷爷。
最初的时候,孩子很不高兴,撅起了嘴,张兰芹便趁机给他讲起了“孔融让梨”的典故。告诉他,孔融只有4岁的时候就知道人有长幼之分,要懂得孝敬长辈。听完这个故事,孩子使劲地点点头,说:“我知道了,爷爷是长辈,我们就应该孝敬他。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行动不便,我还要多照顾他们……”
久而久之,尊老敬老成了孩子的一种习惯。如今已经长大成人的他依旧把第一碗饭送给长辈,把好吃的东西让长辈先吃。
可见,一个出色的家长是懂得如何去引导孩子孝顺的。
培养孩子的孝心,应从以下几点抓起——
1.从小抓起、从小事做起
让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着手塑造和培养。如:平时教育孩子要关心父母的健康,要帮父母分担忧愁,要帮助父母做家务。当孩子不会时,父母要耐心地教,孩子做错事时,不要横加指责,孩子做得好时,要多表扬鼓励。孩子只有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才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尝到为别人付出的快乐。当孩子“父母养育了我,我应当为他们多做事”的观念逐渐形成时,孩子就有了一份生命的义务感和责任感。
2.制定家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家庭需要民主,不可家长制、一言堂,但必要的家规是不可缺少的。家长可与孩子共同商量,制定“孝敬父母”的行为规范。比如,要求孩子要了解父母,要亲近父母,要关心父母,要尊重父母,要体贴父母。不要影响父母工作与休息,不要惹父母生气,不要顶撞父母,不要独占独享好东西,不要攀比享受。孩子在习惯的引导下,慢慢就形成了“孝”的品性。
3.学会感恩
要让孩子学会感恩。感恩源于良心、良知、良行,这是孝心的亲情基础。然而,感恩这种情感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必须通过教育。做家长的应有意识地让孩子体会父母的辛苦,体会父母挣钱养家的不容易,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因此父母不妨经常给孩子讲讲自己一天的情况:起床、做饭、洗衣服、整理家务、上班等,让孩子体会到自己如何关心孩子,如:孩子生病了,父母怎样心疼,怎样整夜地不睡觉护理孩子等。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体会父母也同样需要孩子的关心和爱。
4.故事的引导,沟通交流
有些时候,家长对孩子讲过多的大道理反而让孩子心烦,所以,家长不妨把道理放到一边去,多跟孩子谈心交流,多给孩子讲一些故事。家长给孩子讲故事,不但可以增加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感情,还能让孩子懂得爱需要回馈:孝心是可贵的。
教子加油站
多给孩子一些表达爱,表达“孝心”的机会,如果你连机会都不给,孩子对你表示关爱时候,你粗暴地拒绝了,孩子因为“羞涩”“惧怕”也就停止了“孝行”。
当孩子对别的人表示“爱心的时候,你要理解并且支持,试想,一个懂得关爱别人的孩子又怎么会不孝顺自己的父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