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做出决定的时候会有一番痛苦的抉择,一旦决定做出就如同发出的箭,只有前进之途,决无后退之理。如果箭已出,却又改变主意,那也没关系,杀个回马枪也未尝不可。总之,选择是艰难的,行动则必须果敢坚定。最忌讳那种前怕狼后怕虎,出来总念叨往昔的好日子,回去又放不下今天的新**。
如果在国内怀才不遇,想换个环境,求个发展,做好吃大苦受磨难的准备,破釜沉舟地搏一把,也没什么大不了,别人能吃的你也能吃,别人能扛的你也能扛,不是说“一年大苦,二年小苦,三年不苦”吗?虽然没有那么准确,但也说明苦尽甘来的道理。在国外,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就是为什么许多精英豪杰乐在异国他乡闯**的缘由。
可以说,能出国的人不是精英也是人才,不是英雄也是好汉。譬如一个国家是一口井,出国起码可以看到另一重天地,哪怕落到另一个井里也是过别样的生活,人生多了一重经历必将多些感受,也能更全面地体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另一个国度生活,语言文化不同,风俗习惯不同,举目无亲,没有根基,想要扎根,寻求发展,确实困难重重,不仅要经受肉体上的磨难,还要经历思想上的洗礼,但这般撕裂的生活既然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也就实在怨不得别人,能忍且忍,不能忍也得忍,实在忍不下去只有回国。关键是回国后你能找到原先的感觉,跟得上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吗?最难堪的就是:在国外总觉得虎落平阳,回国后又感叹龙搁浅滩。
海归回流率有多大,什么样的人在去留之间无所适从?2006年9月,中国人才研究会指出:海归率还是低,中国面临人才泡沫化。据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王通讯粗略估算:20多年来中国到海外留学人员总数达93万,而归国创业的只有23万。这只是官方的报道,其中提到的海归率可能基本上为公派,不回国实在有愧于良心。那些砸掉国内工作饭碗自费出国的移民,海归的可能性应该比公派的少很多。试想,自己了断国内的退路,不混出个名堂又有何脸面见江东父老?而混出名堂后好马又怎么会去吃回头草?即使回去找到暂时心仪的工作,不少人因为事业、家庭和孩子的缘由最终又出国定居。
与那些早期移民相比,我们现在的境况和待遇真是幸运。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加拿大开始加强引进具有较高学历和工作技能的移民,由此导致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新移民源源不断地进入加拿大。新一代移民已改变落叶
归根的传统观念,转而追求落地生根,既然决定成为这片土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应该如水般融入这块土地,滋润这方养育我们的土地,因为这里将是我们为之奋斗的国度,也是子孙后代的故乡,是他们成长生活的地方。
总体上看,加拿大是一个拥有比较完善的教育及社会福利制度的国家,曾连续7年被联合国评选为世界上最适于居住的国家。加拿大的移民政策又相对宽松且灵活,她的多元文化政策也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尤其移民的权力在宪法中得到充分体现和保障。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移民的初衷是寻求一种崭新美好的生活,但现实与理想总会有差距,再者,实现或接近理想也要有一个奋斗的过程。移到一个新的国度,等于一切从零开始,没有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和接受困难挑战的勇气注定要大失所望。
比起那些被歧视、受压迫、赤手空拳开辟新天地的早期移民,现在的移民实在没什么可抱怨。其一,在国内的生活还不到贫困潦倒的地步;其二,在这里的生存也没到水深火热的程度。如果不能适应加拿大的生活,回国努力也可踏上小康之路;如果最终还是决定留在加拿大,那么就说明经过体验,感到加拿大还是一个适于生存和发展的现代化国家。
想想我们为什么背井离乡?不就是为了寻找一种丰富、有着美好前景的生活?既然我们想要自己的后代生活在这种环境,在这块土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这块土地真正的主人,就让我们做那土壤必需的水,把自己献给土壤的水,也必将从土壤中获取永不枯竭的源泉。
有人说:第一代移民是劳力又劳心。
此话一点不假。移民的过程是一个蜕变的过程,也是一个涅槃的过程,如果不能升华,那么就只有坠落。但是,哪怕坠落,也该像瀑布一样坠落,在坠落的同时也奉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而坠落的结果也许就闯出另一方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