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才子佳人的情爱故事多辜负。古有卓文君、崔莺莺,今有张爱玲、于凤至,她们懂男人,爱男人,在一次次成全中,将自己推入险境。可是,不成全他们的想法,就能将他们永远留在自己身边吗?她们不傻,不是不懂撒娇诉苦,就能获得他们的怜爱、不舍不离,只是,这样的挽留,不是她们想要的。她们除了陪伴,更需懂得。
当他懂她时,她也要懂他,成全他。
赵明诚来到莱州初期,心心念的依旧是金石之学,在他看来,这项事业还未完成,需要他倾尽全力。随着公务越来越多,金石之学逐渐落下,直到李清照来到莱州,才与她再次开启了学问的研究。
赵明诚当然没有第一时间与李清照夫唱妇随。卓文君一首《怨郎诗》能唤回她的夫君,李清照来到莱州后写下的《蝶恋花》和《感怀》,也打动了赵明诚。他被她的才华折服,也读懂了她内心的凄苦,没多久,他再次变成一位好夫君。
李清照不再寂寞,他每天公干完,便回到东莱静治堂,与她一起校勘诗书,装裱成册,并放好书签。三十多年后,李清照再看此书,仿佛还能看到他夜夜操劳的身影,那流下的汗水,气味依旧如昨。
在莱州,赵明诚做了三年知州,在金石方面,亦有功传千秋之志。是她对学问的追求再次唤醒他,使他明白当官只能功成一世,未必能世世代代获益,但对学问的建树却可功成千秋。担任太守期满后,赵明诚和李清照来到淄州担任知州,这段时间,李清照和赵明诚和好如初,过起了她想要的举案齐眉、夫妻情深的生活。
赵明诚初来乍到,前去探访当地居民。他来到一个叫作邢氏村的地方,在这个村子里,有一位叫邢有嘉的人。他看赵明诚性情纯朴,又是读书人,便取出自家所藏的白居易手书《楞严经》让赵明诚欣赏。赵明诚见到此手书欣喜若狂、激动万分,只想找到知音,与他一起分享书画之乐。
他立即飞奔回家,将此手迹拿给李清照看,与她一起品鉴、欣赏。白居易是唐代诗人,也是一位有佛教造诣的居士,能亲眼见到他的手迹文书,真是难得的机会。这部白居易手书,共一百篇,三百九十七行,是《楞严经》第九卷的后半段。他们一同品赏手迹,二更天也不肯睡去。她和他,一边赏书,一边浅酌品茗,真是快乐至极。蜡烛燃了一支又一支,已是午夜时分,仍是意犹未尽。
据说,他们喝的茶也不一般,是名贵的小龙凤团茶。此茶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蔡襄在福建做官时改制成的,是向皇帝进贡的贡品。在蔡襄所著的《茶录》中,欧阳修写了《后序》,专门介绍了此茶:
茶为物之至精,而小团又其精者,录序所谓上品龙茶者是也。盖自君谟始造而岁贡焉。仁宗尤所珍惜,虽辅相之臣,未尝辄赐。唯南郊大礼致斋之夕,中书、枢密院各四人共赐一饼,宫人翦金纸为龙凤花草贴其上,两府八家分割以归,不敢碾试,相家藏以为宝,时有佳客,出而传玩尔。
此茶珍贵无比,虽为宰相也不轻易赏赐,只有在每年南郊祭天地的大礼中,中书、枢密院各四人共赐一饼。八位大臣一饼茶,每饼茶一斤重(宋代一斤约现代十六两),每人不过分得二两。因为此茶贵重稀有,大臣们带回家后,也不会立即品饮,而是当作传家宝般珍藏起来,只有贵客来访时,才会拿出供客人观赏。
李清照和赵明诚更重生活情趣,好物、好书、好茶,自要欣赏把玩、品饮品尝过,才算过瘾。好不容易欣赏珍贵文物,此时不喝杯好茶更待何时?人生得一知己不易,若是换了旁人,定要将茶品供奉起来,以作传家。她是李清照,他是赵明诚,他们不重钱财外物,更重生活情趣,而情趣难道不是好好地享受当下吗?
也或许,只有李清照可以这样自在坦然。她无子嗣,亦无须为子女打算,所以才能这般即时享乐。倘若,她有子嗣,虽不一定为子嗣谋划前途,怕也会为他留下点精神享受吧?那书,那画,那金石碑刻,以及这珍贵的茶,她又怎会只顾与赵明诚独享?
他爱她,欣赏她,视她为知音,这些她都懂。可是,有些事难以启齿,不是只有爱情便能解决,也不是有了爱,就能改变赵明诚,不再求子嗣后代。是的,赵明诚有妾室,不止李清照一位佳人。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记述了赵明诚去世时的情景:“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分香卖履”一词,出自曹操的《遗令》:“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意思是,将家中部分财产分与诸夫人,并告诉她们,要学会自食其力。而她写下这段话是想说明,赵明诚与曹操不同,他没有财产家业可分于其他侍妾。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她不能为赵家传宗接代,自是理亏,所以只能“欲说还休”。她默默写下埋怨诗句,能唤回赵明诚的心,却依旧不能改变他纳妾的事实。翟耆年在《籀史》中说:“又无子能保其遗余,每为之叹息也。”意思是说,赵明诚文物收藏丰富,但却叹息无子嗣继承,可见,他对子嗣的期盼是急切的。
如何能不急切?赵明诚已过不惑之年,身体正在衰退,再晚便来不及了。或许,李清照写下《感怀》不是埋怨他不陪她,而是埋怨他有了其他女子吧。这些年,她尝尽孤独与寂寞,写遍相思与哀愁,他忙于公务的不理,又岂会烦躁生气呢?一直记得,她从老家章丘回到汴京时,赵明诚忙于仕途,与她相见不相逢,她也尽是感慨,不舍得骂他一句。如今,倒是变了。她懂他的呀,成全他的呀,她能亲手将他送上仕途之路,却不能将他送给别的女人。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这是女子的期望,也是李清照的期望。只可惜,她期望落空了。她不能说,说出来就不是知音了。
他自是觉得没错,他还爱她,纵使那些女子年轻貌美,窈窕俊俏,她在他心中的位置,其他女子是不能比的。她要他的心,这心不是还在吗?
不,不是的,这种感觉,男子不会懂,永远不会。可能在他看来心还在,只是有些事,一旦越轨,就什么都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