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时,父母觉得女孩的童年就该无忧无虑,于是包办了孩子的一切事情;
8岁时,父母觉得女孩笨手笨脚,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懒得跟在屁股后面收拾“残局”,于是大包大揽了;
12岁时,父母觉得不能让其他杂事打扰女孩的学习,以免其分心,于是将女孩的大事小事全部变成了自己的头等大事;可是,女孩一旦离开父母的庇护,就成了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漫无目的地随风飘**,不知自己该去向何方。父母对女孩的过度宠爱和保护,使得孩子在前行的道路上慢慢丧失了独立自主的机会,遇事不知如何解决。
父母要知道,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会去过自己的生活,就如电影《少年派》中的那句台词:“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但最遗憾的是,我们来不及好好告别。”面对人生中纷至沓来的离别,父母不仅自己要学会成熟,更要教孩子学会成长。
世间万物都有其成长规律,春天播种,秋天收获;春天开花,秋天结果;而孩子到了青春期,也应该开始学会独立,试着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她才能更加茁壮地成长,不惧怕任何暴风雨的洗礼。
可惜的是,父母没有意识到过度保护对女孩造成的危害,以至于孩子长期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下,变成了以下样子:
第一,做事优柔寡断,胆小怕事;
第二,不知事有轻重缓急,不知该从何做起;
第三,缺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性格孤僻、不合群。
这样的结果,是父母希望看到的吗?我想,任何父母都不愿自己的孩子踏入社会,变成一个唯唯诺诺、任人宰割的羔羊。既然如此,还请父母对女孩多一些信任,少一些包办,多一些鼓励,少一些唠叨,试着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你会发现,她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般柔弱。
看完下面这个故事,或许可以给父母一些启示。
小颖学校组织了一场主题为森林探险的活动,活动目的地在离小颖学校10千米外的一座小镇上。小颖妈妈为了培养女儿的独立能力,给小颖提供了一辆自行车和地图,并讲解了一些小镇特殊的地理风貌后,便让小颖自己骑着自行车去与同学们会合。
让13岁的小颖单独一个人去这么远的地方,妈妈内心还是有些担心的,所以她一路开着车偷偷地跟在女儿后面。到了交叉路口,小颖拿不准方向,于是拿着地图左看右看,还主动向过路的叔叔问路。看着女儿的举动,妈妈内心焦急却也忍住不去打扰,只在身后远远地跟着。
后来,眼见着小颖骑过了与老师同学约定的集合点,妈妈还是没有主动提醒。好在小颖绕了一圈后又成功绕回来了,最终顺利与大部队集合,虽然比约定的时间晚到了15分钟,但她却是所在班级中唯一一个自行前往集合点的学生。
活动结束后,小颖回家向父母抱怨说:“别的同学都是父母陪着去的,一家人有说有笑的,只有我是一个人去的。”
“是吗?那你有没有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呀,一个人独立完成了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一旁的妈妈笑着说道。
“真的是这样,去之前我也以为自己不可能完成,中途也想过要放弃,但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被妈妈一语点醒的小颖,心中充满了自豪感,高兴地冲妈妈说道,“原来独立完成一件事的感觉是这么美妙,以后我要让这种美妙每天都萦绕在我的周围。”
案例中小颖妈妈的做法,可谓明智之举,不仅锻炼了小颖独立自主的能力,还进一步激发了她的自信心,让独立自主的意识在她心底埋下了种子。我相信,不管是在以后的生活中还是学习中,小颖都能快速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女孩,有自己的想法与主见。
当女孩遇到问题,请还她自主解决的能力。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女孩拥有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呢?相信下面的方法能够帮助到你:
(1)认识和了解青春期女孩的特质。
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具备的年龄特点也各不相同。作为父母,理应认识和了解青春期女孩的特质,并根据她们的特质去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鼓励和引导女孩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而不是用“我觉得”“我认为”之类的话来限制孩子的发展。
(2)给予女孩自由活动的时间。
父母要给予女孩自由活动的时间,放手让女孩走出去,踊跃参与社会实践,在此过程中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自主解决的能力。
(3)让女孩学会自己安排。
为了更好地培养女孩自主解决的能力,父母可以从日常小事做起,让女孩学会自己安排生活。比如,外出旅游前,让女孩自己收拾行李,哪怕重要的东西忘记带了,也不要随意发脾气斥责;制订假期安排时,让女孩自己计划安排,即便她的做法欠缺妥当,也不要否决,应试着帮她分析利弊。
总之,父母要从身边的小事开始,让女孩学会自己安排生活,哪怕在此过程中犯了错,也要勇于承担错误,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才能便于下次做出更周密、更详细的计划安排。
想让女孩拥有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父母还要注重和女孩的心灵沟通。要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与安全感,做好女孩的避风港,让女孩觉得即使自己做得不够完美,但在自己背后依然有人在默默地鼓励和支持着自己,这样,女孩才能尽快地独立成长起来,坚定地去追寻自己梦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