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孩子的过程中,各种鸡毛蒜皮的事情太多了,再看一集电视、再吃一块糖、外出非要买不该买的东西,非要抢不属于自己的玩具……这一地的“鸡毛”,若是件件都违背原则去妥协,孩子就没法管了;若件件都坚持原则任由孩子哭闹,当妈的也没法活了。
孩子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对于大人来讲,也不是规矩之外全是自由,自由之外都是界限。很多时候采用折中的方式也能巧妙地缓解僵局。
CC三岁之后我又解锁了一项新技能。不仅治娃有效,而且还能促进家庭和谐,所以我想分享给大家。
解锁的灵感自然又来自CC这个“麻烦精”了。这姑娘隔三岔五地就会抵触刷牙,从前遇上偶尔不配合的情况,我的套路是这样子:跟她生动地讲道理。比如,牙齿上爬满了小细菌啊,必须请牙膏警察来帮忙!我们要刷得干干净净,帮CC把小细菌全部消灭掉!
通常这样讲,CC就会配合地刷牙了。
但是什么招数都如此——用多了就不好使。前阵子,这招完全没效果了,CC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我就是不想刷牙……我不需要牙膏警察帮忙……我就想让细菌住在我的牙齿里……
没经过Horrible 3(恐怖的三岁),你不会理解这个阶段的孩子能有多执拗,分分钟让你有进医院的风险。
我也是“走投无路”了,被她逼得马上转变角色,秒变“小细菌”。
“小细菌”发出来自地狱的邪恶声音:“嘿嘿嘿,CC这个大坏蛋,终于投降啦!平时每天用牙刷和牙膏对付我们,她不刷牙真是太好了,以后再也没人赶我们出去了!”
CC一脸蒙,但是很快入戏,假装紧张地求救:“不要啊,妈妈快帮我刷牙,赶走它们。”
看她配合了,“小细菌”继续叫嚣:“呀,她怎么这么快改变主意了,这个小孩真是太讨厌了。”
听“小细菌”这么说,CC刷得更得意了。
等到刷得差不多了,“小细菌”又有话说了:“嘿嘿,把我们从牙齿上刷下来又怎么样?我们还是在嘴里啊,只要不把我们冲出去,口腔就是我们的天下。”
CC边笑边央求道:“啊……啊……快点,快带我漱口,我要把它们冲到地中海。”
在吐漱口水的过程中,“小细菌”也不消停:“嗷……CC这个小坏蛋真是太冷漠、太无情了,明明说了不再刷牙,说话不算数。啊!救命啊,下水道好黑啊……”
全程CC既配合又开心。
最近,这个“新套路”简直帮我找回了面对Horrible 3丧失的所有信心。而且,这种方法可不是C妈随便编造,而是有心理学依据的哦。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期的孩子,特别是三四岁的孩子,(也正好是CC这个年纪),普遍存在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泛灵心理。
就是说,孩子会把身边的东西都视为有生命、有思想感情和活动能力的。他们会跟玩偶谈心,跟布娃娃说话。这也是为什么一岁之后就鼓励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戏,不仅可以强化规则认知,培养好的行为习惯和表达能力,也是孩子情感宣泄的窗口。
而父母“入戏”的方式,就像是角色扮演的加强版。家长用自己更为丰富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戏剧表演力,让角色更加生动,孩子也能更加投入,你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就更容易完成。
当娃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穿衣、不洗手、不珍惜玩具时,这个技能随时随地都能用起来。
随便来几段,各位感受一下!
CC有个不好的习惯,乱丢鞋子,经常东一只西一只,不管怎么强调,她都不会放好,常常气得我绝望。
化身“戏精”的C妈是这样子的:
左脚拖鞋:哎呀,我的姐妹,你在哪里啊?CC老是让我们分隔两地,我们真的好惨啊。
旁边的袜子:哼!你们有什么好抱怨的,有我惨吗?我的另一个兄弟,至今下落不明,它都失踪两天了,我也准备离家出走了。
CC听到这儿笑得前仰后合,自然也会非常配合地让两只拖鞋“团聚”在一起,然后再帮袜子找到它失踪的“兄弟”。
C爸一直有个规矩,出去玩一圈回来,第一件事必须立马洗手。
小孩子嘛,哪有那么自律,有的时候就不愿配合,拖拉拒绝,逼得大人忍不住大吼。
化身“戏精”的C爸是这样子的:
细菌A:嘿嘿,大拇指上的细菌,你是新来的吗?
细菌B:是啊是啊,我之前一直住在小狗身上,CC摸狗的时候,我就趁机爬到她手上了,你呢?
细菌A:我一直都住在楼下的单杠上,很久没人摸过我了,CC今天摸单杠,我就趁机爬到她的手上,把她的小手心搞得脏兮兮啦!
细菌B:嘿嘿,她如果不洗手,我们就可以趁她吃东西的时候钻进她的肚子里啦。
每次CC听到这些,就会义正词严地宣布:“不可以,我要把你们统统消灭掉!”然后非常认真地去洗手。
自从解锁了这个新技能,家中安宁了许多。
尽管我们一直强调,该立的规矩一定要立场坚定、鲜明,但对于不刷牙、不洗手、不吃饭、不整理玩具这类小行为,天天上纲上线吧,显得太严重;次次放任不管吧,又显得太放纵。刚好可以用这种折中的方式,既能达到目的,又不伤害亲子关系。
这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方法,孩子明明知道这是大人演的,但他却不觉得假,并愿意去配合;明知道是套路,却乐意被套路。一般一岁半以后的孩子都适用。
养娃没有千篇一律的方法,也没有适用于孩子的统一教材。大多是边摸索边前进,一路升级打怪,旧的方法失效了,就升级换代,妈妈的养娃路还很长啊。
当然,C妈还是要友情提醒,技能虽然好用,但不建议滥用哦。当常规的管教没那么有用的时候;当孩子调皮出了新高度的时候,当你的耐心没那么强大的时候,不妨偶尔改变一下管教方式,缓解一下焦虑的情绪。有松有紧,一张一弛,养娃也得讲究点弹性哦,不然一直绷着会很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