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分辨“毒药”(1 / 1)

活着本该快乐 黄荧 713 字 3个月前

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主见,完全听从外界的声音,那便注定会与快乐背道而驰。

不知为何,当我们决定自己应该怎样生活时,总会被生活所误导,并相信生活会告诉我们应该怎样过活。可事实上,只有你自己才能告诉自己,你究竟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与其等生活的垂怜与施舍,不如问一问你自己的内心,因为你渴望的、坚持的,就是你内心最想要的。倾听心灵的召唤,才能活在无尽的快乐中!

志明是一名中文系的学生,他爱好文学,从小就喜欢读书,写文章。上大学后,由于时间充裕,他决定撰写一篇小说。在自己的勤奋努力下,小说终于完成了,他想请学校里的文学教授指点一下。

而这位教授的眼睛在那段时间正好不舒服,在接受治疗,志明只好将自己的作品读给教授听。

当读到结尾处的时候,教授问道:“结束了吗?”听语气似乎意犹未尽,很渴望还有下文。这一追问,燃起了志明的**,他灵感顿生,马上接道:“没有啊,下部分更精彩。”于是,他继续讲述了下去。

当志明讲完后,教授似乎还难以割舍,问道:“结束了吗?”

志明想,这部小说一定十分精彩,叫人欲罢不能!于是他又接着讲述了下去。就这样,他不可遏止地一而再、再而三地接续、接续、接续……

最后教授忍不住打断他;“你的小说早该收笔了,在我第一次问你是否该结束时就应该结束,何必画蛇添足、狗尾续貂?看来,你还没掌握写作的要领,尤其是缺少决断。要知道,决断是作家的根本,否则写出来的作品绵延不断、拖泥带水,如何打动读者?”

此时志明追悔莫及,自认性格太易受外界左右,难以把握作品,恐不是当作家的料。大学毕业后,尽管他难以割舍,但还是选择弃笔从商,下海做了一名商人。而商场如战场,他摇摆不定的性格注定成不了大事,再加上这本就不是他想要的事业,因此,几年经商下来也未能取得成功。

过了几年,李志明偶遇之前的教授,这位教授询问他最近的写作情况。志明惭愧地告诉教授他现在已经没再坚持写作了,谁知这位教授惊呼:“你的反应迅捷、思维敏锐、编造故事的能力也很强大,这些都是成为作家的天赋呀!你若能正确运用,一定会脱颖而出。你为什么没有坚持呢?真可惜!”

志明听完教授的这番话,后悔自己当初不够坚定,过于在乎别人的意见,而磨灭了自己内心的热爱。于是,他想趁着自己还年轻,好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把写作事业重新拾起来。在他奋斗不息地耕耘后,他的作品在文学界开始崭露头角,虽然只是小收获,但他非常开心,因为他终于找回了属于自己的路。

人生最怕的不是没有路,而是摇摆不定,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路。世人最常犯的错误,就是不能坚守自己的本心,听信所谓“权威”的指导,从而改变了初衷。遇事没有主见的人,就像墙头的小草,风吹两边倒,完全没有自己的立场和原则,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会干什么,自然与快乐无缘。

世界充满了来自外界“应该”的命令,社会有着各种各样的“设限”。但是,那些人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知道你脚下的路该怎么走吗?他们不知道。他们所知道的,只是他们想要的东西和他们要走的路,并不是你的。

你想要的人生,不是别人的,是你自己的,所以,你应当勇敢地面对艰难险阻,忍受重重压力,耐心寻找那条只属于自己的路。找到它,并为它付出所有的努力,终有一天你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当你能坚定自己的初心,不让你的人生被他人左右时,人生便会开启一页新的篇章!

静静思考

1.你是否很容易听信别人的意见?

2.你在做决定的时候是否会犹豫不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