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解码华为高速发展期的薪酬之谜,我们先从基本结构入手。
2010年之前华为中方员工的年薪包主要涵盖了三个部分:基本工资,年终奖金,以及股票分红。对一个入职超过两年而又不是当年创朝元老的普通华为老员工而言,这三大部分的组成基本是“三一三剩一”的,也就是各占三分之一。
其他我们先按下不表,这里先看基本工资。具体而言,基本工资水位是按照“定岗定薪”的模式进行评定的。
“定岗定薪”是华为不同于任职资格“发展坐标系”的另外一套“薪酬坐标系”,只不过这套坐标系所标定的并非你个人的任职能力或者专业能力,而是你的岗位与薪酬的匹配。简而言之,华为为自己的所有员工建立了一个从13级到22级的岗位级别体系,每一级中间也像任职资格一样分了三等。这样算下来,从13级到22级,就跨越了10个级30个等的岗位区分。当然,22级并没有封顶,从22级往上还有成长空间,但22级以上的干部,在华为已经是整个华为大厦的天花板,其成员凤毛麟角,并不属于普通员工范畴了。
定岗定薪的意义在哪里呢?
首先,一个人的任职资格只是你在华为发展的职业通道,代表的是你在华为公司个人发展的精神需求。但是光有精神还不行,还必须有实惠。这个实惠任职资格给不了你,你的任职级别再高,也只是代表了你的业务水平,并不能如实反映你把自己的能力变现的水平。那么定岗定薪,就是体现你将自己的业务能力变现的水平的。
此外,如果没有定岗定薪这个约束,仅仅是靠绩效或者入职年头长短来评价一个人,会出现两种极端情况。
第一种极端,如果严格按照绩效进行工资匹配,那些常年默默无闻、与世无争的老员工就会被埋没。毕竟绩效衡量的仅仅是一段单位时间内的业务表现,并不能够长远考察一个人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劳动态度。特别是在一些非销售类的岗位上,你并不能够用销售数字来衡量一个人的硬指标,绩效考核很多时候也代表了直接主管的个人好恶。这样一来,一些有能力但却并不擅长与领导沟通的员工,一定会成为最吃亏的那一个。
第二种极端,如果严格按照入职年头长短来进行工资匹配,就会出现论资排辈的现象。事实上,老革命未必能够经得起战争考验,新兵蛋子也未必不能迅速成长为董存瑞、黄继光式的作战英模。如果说因为入职年头比较多,就一定能够拿到比别人更多的薪酬,这个从根子上就可能会挫伤一些年轻人的积极性。因为他们看不到自己薪酬跨越式增长的希望,只能够默默地盼着岁月的流逝给自己带来增加收入的机会。
两种极端情况,都会造成“薪酬倒挂”现象。
第一种情况的薪酬倒挂,是一个部门的老员工久而久之成了部门薪水最低的那个人,甚至他的薪水可能还不如刚刚入职一两年的年轻人;第二种情况的薪酬倒挂,是一个部门最有本事的人拿着最低的薪水挑大梁,而那些悄悄地躲在角落里敷衍了事的老员工,却偷偷地享受着年轻人拼搏奉献带来的部门红利。两种情况无论哪一种,都会造成人员的积极性下降,第一种会赶走老员工,第二种则会赶走新员工。所以,定岗定薪这套标准在华为也就应运而生。
定岗定薪的不同级别不同等之间,会体现出比较明显的薪酬差异,从原则上讲,13级的员工,基本工资一定会小于15级。只不过,为了让级别之间也充满赛马文化,华为会特意设计一个小细节。一个级别的末等,与下一个级别的最高等,会出现基本工资相同的情况。举个例子来讲,当年15A的基本工资可能是月薪14500元,而上一个级别中的16C,则同样是14500元。
如此一来,就有了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当你拿到15A的时候,也就知道自己已经升到了实际上的16C的水平,那么只要稍微努努力,就能达到16B的门槛了。因为,定岗定薪的升等,跟任职资格是相类似的,一般情况下每次升一等,但是如果表现优异,则可以跨等升上去。所以,如果你本来已经是15A了,但定岗定薪的结果是升一等,对你来说是一点意义都没有的,因为左右都是这个工资水平。你的选择只有加倍努力工作,争取一次升两等,这样才算对自己的荷包有个交代。这样周而复始,一个人的积极性也就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
当然,光有基本工资还不够。华为是个灰度文化无处不在的公司,即便是这样的定岗定薪的薪酬体系制定出来,华为内部依然设计了一些弹性。这些弹性指标,则掌握在你的直接主管手中。
弹性指标分成两个:一个是岗位胜任系数,一个是地区差异系数。
比如你的主管认为你的岗位完全胜任,系数就是1,基本胜任是0.9,而暂不胜任的系数就掉到了0.8。换言之,同样是15A这个岗位级别,大家所拿到的薪水也可能是不一样的。
在此基础上,还有地区差异系数,用来调节地区之间的消费水平差异带来的不平衡。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地区差异系数中的一级城市系数是1,二级城市系数是0.9,三级城市系数是0.8,其他城市是0.7。
如此一来,一张相对比较清晰的华为基本工资分配方法论也就最终成型了。
定岗定薪的“薪酬坐标系”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其光芒会盖过所谓的任职资格所标定的“发展坐标系”。因为人都是实际的,尤其是在聚集了大量“寒门二代”出身的华为。官阶上的高低有时候可能并不能准确反映上下级之间的天然鸿沟,而等到定岗定薪出来,一报自己的名头,就知道大概能够每个月拿多少钱。在钱面前,所有解释都是苍白无力的。
正因为如此,不同于部队上的自报军衔,比如“我是少尉吴老二”“我是少校王老五”,华为人自报家门的时候几乎没有人报自己的任职资格,大部分人都直接报自己的定岗定薪级别。
于是,才有了我们前文出镜过的所谓华为“十八级以上干部”的说法。
其实对于岗位技能来讲,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只不过是约定俗成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