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程管理的角度来说,管理者在下达命令之后,经常要对流程进行跟踪,希望掌握执行者的工作动态,并努力推动下属进行工作。管理者对流程进行管理和监督,这本身就是职责所在,不过现实的情况是,一项工作如果没有管理者过问,那么下属可能很难会自觉落实,所以整个流程往往要依赖于管理者的监督来运作,而这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还会让下属产生依赖管理者的想法。
在20世纪90年代,许多中国企业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流程管理体系,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经常在工作中开小差,一些年轻人还经常跑到车间里抽烟,还有一些人根本搞不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以至于整个工作流程常常断断续续。而更加严重的问题是,一旦流程中出现了问题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更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解决,这让员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变得更低。为了确保生产额,管理者不得不天天派人从旁盯着,有时候管理者自己也要站在旁边监督,亲自指导员工做事。
这种打陀螺的管理方式一度让员工感到厌烦,也让管理者感到身心疲惫。在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为了使“靠管理者推动工作”的模式转变为“靠流程管理工作”,许多企业开始向西方企业取经,并且引入了完整的流程管理体系,而在这套体系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就在于整个流程是透明的,每一个人都能够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都能够明确自己在流程中的位置和作用,并且明确管理者是否监管到位、是否做到了公平。而管理者也可以轻易了解哪个环节出现了错误,可以轻易了解哪些员工做得不够好,这样就为内部沟通以及管理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思路。
那么一个完整的、透明的流程应该是怎样的呢?最重要的就是明确每一个流程的具体业务工作,明确各个环节的任务,也就是说流程的每一个节点都要明确,每一个执行者和参与者都要明确。通常来说,一个透明的流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所有的工作被简化成各个节点,每一个节点分工明确,权责明确。
每一个工作都是环环相扣的,参与者之间相互合作、相互牵制。
整个流程贯穿始终,确保所有人连成一个整体。
流程的运作依赖于相互之间的沟通来推动。
正因为具备以上几个特点,在实施控制的时候,往往更加明确,更加简单。对于管理者来说,通过一个清晰的流程,就能够清晰地了解相关的工作。比如弄清楚谁才是总指挥,他是否被授予了相应的职权;弄清楚中层管理者在事前是否有工作派遣单,是否将高层的战略规划解码成执行者应该做的事;执行者是否认真完成任务,是否有什么工作出现了遗漏,这些问题究竟归属于谁的责任范围;执行者是否具有自动汇报和反馈的意识……所有的情况都会一目了然。
即便是管理者本人,也需要纳入整个流程体系当中,他们同样需要明确自己是否一直都在关注过程,并及时做出调整;是否在一定的时段,对失误、疏忽、敷衍、损害进行诚实的总结;是否撤换了错误的人选。这一切都要做到自知、自明。
透明的流程有助于管理者进行精准控制,确保所有的工作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下,确保所有的沟通都更有针对性。比如当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管理者就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错误,而这个环节主要由谁负责。整个调查过程非常轻松,接下来,管理者只要找到这个负责人进行一对一沟通就可以有效解决问题,而不是盲目寻找责任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流程管理体系的完善,是打造沟通体系的一个重要保障,毕竟只有工作任务明确,分工协作得到合理落实,只有每一个人在体系中找到合理的位置,相互之间的联系才能被纳入整个团队的执行体系中去,彼此的沟通也才会更有针对性,达成的共识才能更有效地履行。
需要注意的是,一个完善的流程,并不仅仅在于明确谁应该做什么,谁负责什么环节、什么岗位的工作,还在于明确一个合理的流程运作时间,确保每一个环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样就不会影响到其他环节的运作。在一个团队内,所有的工作都是环环相扣的,只要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可能会对其他环节造成影响。如果某一个环节不断拖延,那么其他环节工作的实施也必定会受到拖累,这个时候,整个流程的效率就会降低。因此只有规范好每一个环节的时间,规定每一项工作必须在什么时间段内完成,才能够保障流程的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