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沟通时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1 / 1)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常常会出现沟通上的障碍,这时候一些人会认为自己在对牛弹琴,可实际上对牛弹琴不能简简单单把责任归咎到牛身上,对牛弹琴的人同样犯了一些错误:第一,说话的人不懂得把握自己的交谈对象,因此导致沟通陷入僵局;第二,谈话的人不懂得把握合适的沟通方式,对牛不能弹琴,如果给一把青草,牛就会知道该进食了;鞭子轻轻一挥,牛就知道该犁地了;轻轻喊一嗓子口号,牛就知道该回家了。对牛弹琴的出现在于对沟通对象了解不够。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不同的人往往具有不同的地位、性格、兴趣爱好、利益需求、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种沟通方式显然不可取。为了减少摩擦,在沟通的过程中,需要保持沟通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在面对不同的沟通对象时,需要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

比如有的人是专门追求结果的人,无论沟通者表达的内容是什么,他们更希望得到一个结果;有的人是质疑者,他们对于说话者所说的观点和思想表示怀疑,因此说话者必须想办法对自己的观点作出解释;还有一种人是执行者,他们关心的是要做什么,以及具体该怎么做。

这三种人完全可以对应三种角色:“管理者”“专家”“员工”。管理者通常只追求结果,因此沟通必须简洁明了,直接切中主题与核心,没有必要拖泥带水或者说一些毫不相干的废话。这是沟通者与管理者进行交流对话时需要关注的一个基本要点。而除此之外,沟通者需要明确一些沟通的规律和原则,比如和管理者进行沟通,最好先说重要的话,先说结果,先说观点,至于次要内容、过程以及论据可以在后面进行解释。

专家可以是客户,也可以是同事,他们往往是某领域内的专业人士,能力和经验比较出众,具有怀疑精神,不会轻易相信他人的话,沟通者如果想要说服这些专家,就必须精心设计好自己的语言,需要找到充分的证据,而且还要把握好内在的逻辑。

比如,专家会一直提出各种问题和质疑,沟通者必须谨慎对待每一个问题,并针对性地给出相关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沟通者既需要回答专家提出的问题,还需要在解释的过程中想一下对方可能会提出哪些新的问题,从而在一开始就做好准备。

至于员工,他们往往不会过多地质疑他人的决定或者计划,更不会轻易对上级的指令提出质疑,他们真正关心的是自己需要做什么,需要怎么做等详细的信息,因此沟通者应该尽可能详细地交代相关工作的细节。此外,为了更好地引导他们执行任务,沟通者需要主动了解员工的能力、兴趣、利益需求,然后针对性地做出安排,确保员工的积极性。

除了以上三种人,还有依赖者,这一类人主要包括工作中的副手和第二负责人,也包括一些能力很差的合作对象,他们往往不具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没有自主意识,凡事依赖别人做主,希望别人能够承担所有的重任,而自己最好不承担任何责任。对于这种人,一定要明确分工,做到权责分明,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所有工作按照预期计划的那样执行下去。

有时候还可以进一步从风格上进行划分,毕竟不同类型的人往往具有不同的风格。比如有的管理者是雄辩型的管理者,他们更喜欢运用**澎湃的情绪和强有力的论证来增强感染力,面对这样的人,沟通者应该保持倾听的姿态;一些精干型的管理者,办事简练,追求效率,沟通者应该直入主题,精简自己的话语;一些协助型的管理者,乐于帮助下属完成任务,因此沟通者可以适当示弱;一些亲和型的管理者,为人比较温和,且能够体谅下属的工作,沟通者可以适当说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对方往往能够虚心接受。

一般来说,比较常见的人际风格包括这几种:支配型、表达型、和蔼型、分析型。

支配型的人喜欢掌握话语权,语言非常直接且目的性很强,拥有独立的想法,面对这样的人,可以直接进入主题,并给出一个肯定性的答案;沟通者要充满自信,说话洪亮且身体前倾;沟通的时候要提出一些自己独有的观点;注意倾听对方的观点。

表达型的人善于表现自我,说话直率幽默,但不注重细节,和这种人交流时,应该展示出丰富的肢体语言,应该注意直视对方的眼睛,最好将交谈内容进行书面化确认。

和蔼型的人说话很有耐心,声音柔和,面带微笑,经常赞同他人的观点,这类人看重关系而不是结果。沟通者在与之交谈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保持态度的真诚,面带微笑且要注意声音放缓一点。

分析型的人面部表情很少,但是说话有理有据,目的明确,注意一些沟通细节。沟通者在交谈时要认真倾听,注意细节,最好及时对交谈内容做记录,此外,用词要准确一些,要以具体的数据和图标增强说服力。

除了对风格进行分析之外,沟通者必须明确自己的沟通职责,也必须明确他人的职位和责任,沟通者还必须了解对方是干什么的,了解对方沟通的目的是什么,同时也需要明确自己沟通的目的是什么。只有全方位地把握沟通的技巧,才能有效提升沟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