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提出一个尴尬的问题,或者容易引起误会和纷争的话题时,人们应该如何去面对呢?是实话实说,还是隐瞒掩饰;是顺着他人的意思回答,还是故意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答案;是正面阐述自己的想法,还是引用他人的话来回答,又或者干脆避而不答。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回答方式,而不同的回答方式也容易引发不同的反应。那么,在面对这些容易引起不适和纠纷的问题时,人们应该如何做出回答才不会伤了和气呢?
有一种常见的方式就是答非所问,答非所问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回答者提供的答案与提问者的问题没有直接的关联。当对话的一方提出某个观点或某个问题时,对方直接将答案转移到另外的主题上,巧妙地避开前面的话题。答案在逻辑上根本不成立,即原本要在特定的场景中,按照对方的提问逻辑进行回答,却突然按照自己的需求和理解进行回答,导致答案和问题脱节,让人觉得摸不着头脑,但是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其中的趣味性。答非所问是语言位移的一种形式,而位移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幽默表现手法。
有个商人带着谈判团队和客户公司谈判。谈判过程中,客户方的代表明确表示对商人此前提出的合作要求不太满意,认为这样做会让自家公司承受巨大的成本和风险。所以客户代表坚决反对此前提出的条件,他希望商人可以进一步降低价格,这样双方的合作才能正常进行下去。可是,由于双方在谈判中寸步不让,会议始终没有达成协议,客户方的几个谈判者对此有些不高兴,直接强调,继续僵持下去的话,可能会导致整个会议不欢而散。客户代表更是直接说:“希望大家都想一想,如果你们现在结束了会议,将会面临什么?”
面对客户公司咄咄逼人的态势,商人带来的谈判团队有些坐不住了,几个人都紧张地看着商人,看他会做出什么样的表态。只见商人微微笑了一下,然后看了看手表说:“如果现在结束会议,我想应该正好是午饭时间,我们何不吃完午饭再继续谈呢?”
客户代表的话充满了威胁,本意是“如果不同意我方的要求,那么就可能会导致谈判会议就此结束,然后你们将会损失一大笔收入”。面对这种威胁,商人却巧妙地将客户谈话内容的逻辑转移到吃饭上来,形成一种逻辑错位。这一类逻辑错位可以有效缓解尴尬气氛,将问题的杀伤力消弭于无形,或者说通过这种错位来转移自身承受的压力。
语言哲学家保罗·格赖斯曾经提出了一套沟通交流的“合作原理”。在这个原理中,他提到四条用于指导礼貌相处和效率沟通的基本准则:第一条是量的准则,即沟通交流所需的必要信息;第二条是关系准则,即人们描述的内容必须和主题相关联,不能跑题;第三条是方法准则,核心理念就是沟通的简洁性和顺畅性,避免出现歧义;第四个准则是质的准则,它要求人们在沟通中叙述那些绝对真实的事物,描述的内容不能脱离真实情况。幽默的人善于打破这四条准则,从而营造出一种错位的、不合理的沟通方式,形成幽默的效果。
答非所问其实就是破坏了第二准则“关系准则”,回答问题的人并没有按照提出的问题的内容和逻辑来回答问题,而是选择脱离问题自己设定一个答案。
需要注意的是,答非所问并不是胡乱给出一个答案,它虽然没有针对问题进行回答,但是通常都会意有所指。回答者会将自己对事情的一些看法以一种更为隐晦的方式表现出来,提出问题的人可以从答案中感受到趣味和幽默感,也能感受到那些隐藏的意思。
一家啤酒吧里正在播放皇家马德里和巴萨的世纪大战,有两位球迷为各自喜欢的球队打气。穿红色衣服的球迷认为巴萨一定会胜出,因为最近几年,他们的战绩要明显好于皇家马德里。而穿白色衣服的球迷却认为皇家马德里最近的竞技状态非常好,加上主场优势,必定能够在主场击败老对手,取得关键的三分。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一直争执不下,于是就找到啤酒吧里的一个第三者进行评判,看看谁的说法更正确。两个人找到第三个人之后,都迫不及待地问:“皇家马德里和巴萨,你觉得谁更强?或者你希望谁赢得比赛?”
这个人看着双方的火气都很大,于是拿起杯子对着两位球迷说道:“这杯酒还不错,除了有一点儿火药味。”面对这样的回答,两个人相视一笑,很快意识到自己应该文明观球,没有必要在这里大吵大闹。
无论是在逻辑上形成错位,还是在回答时直接避开问题而给予一些暗示,本质上都是对尴尬事件的回避,都是采取一个相对安全的方式来回避自己可能受到的伤害,或者避免自己可能在问题上犯错误。这种错位是避免矛盾激化或者卷入纠纷的保障,也是营造良好沟通氛围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