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这是一个“以和为贵”的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个人往往难以解决所有的问题。社会分工使人际交往越来越密切,在共同的利益需求和相互补充的合作体制下,人们并不会轻易与他人发生激烈冲突。因此,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正在加强,相互之间的协作也得到了强化。这就使得人们不得不更多地考虑通过合作而非竞争的方式来达到进步和发展的目的,通过相互协作来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从这一个角度来说,人们必须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强化彼此之间的交流,确保彼此之间可以达成更多的一致。
事实上,整个社会的和谐程度的确正在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争执、情绪失控现象相比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美国有一位社会学家把20世纪30年代的纽约地铁氛围和现在的地铁氛围进行对比,发现打架事件发生的概率越来越小,人们的乘车行为越来越文明。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工作中的争吵现象越来越少,竞争对手之间也不像过去一样容易爆发激烈的冲突,人们似乎意识到自我克制与相互之间保持和谐的一些优势。正如一些史学家所说的那样:“在中世纪,做慈善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而今天遍地都是,人们都懂得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德。”
但在日常生活中,分歧和冲突还是难免会出现的。那么在面对分歧、过失、误解、竞争、对抗等情况时,人们是否会情绪失控?是否会表现出强烈的不满、攻击性?或进行激烈的对抗?我们可以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否因为别人的一些小过失而生气?是否曾因他人的攻击性行为而动怒?
——“我不清楚为什么马路这么宽,他非得往我身上撞,这让人很难容忍。”
——“这件事我已经在会议上强调过了,我认为这已经无可辩驳了,没想到今天举手表决时,他投了反对票。”
——“这件事一定是谁做错了,不是我,就是你,不会再有第三个人了,那么你觉得会是我吗?”
——“很难想象你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我不知道有谁还会犯下这样低级的错误。”
——“我不明白你在说些什么,难道我之前的立场还不够明确吗?”
——“如果有人打算用这件事要挟我,那他的如意算盘就打错了,我会告诉他什么叫反击的。”
——“这件事情太糟糕了,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
——“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很意外,事实上,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现在我什么也说不了,什么也不想说。”
……
生活中总是免不了会出现一些摩擦,无论是陌生人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竞争对手之间、还是家人之间,都会出现一些分歧和矛盾。而这些分歧往往是引**绪攻击的因素,人们对自身情绪的克制似乎并不奏效,尤其是自我保护的本能时常会发生作用。人们对外来的侵犯(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都会保持警惕,他们给自己安装了一套非常敏感的警报系统,一旦发现有人侵入了这套警报系统,就会立即保持警觉,做出有力的回击。正因为如此,人们很容易以坏情绪来面对他人,而这些坏情绪本身又具有很强大的破坏力,会对个人的社交关系和个人形象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有个教师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自从丈夫婚内出轨后,她备受打击。每次和丈夫吵完架,她都会将怒气发泄到学生身上。在她心情不好,而学生们又刚好表现不佳的时候,她就会责骂、惩罚他们。有次因为和丈夫发生了争吵,她直接让全班同学抄写了一百遍课文。
有个小伙子觉得他的父亲是世界上最慈祥、最和蔼的父亲,从小到大他几乎没有看见父亲在家里发过火,更没有对几个孩子动过怒。可是,这位好父亲在公司里却是另外一副形象:说话尖酸刻薄,待人非常严苛,动辄就对员工发脾气,为人非常自我和自大。但凡自己下达的命令,所有人都必须遵从;但凡自己说过的话,所有的人都要记住,并且从不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
阮先生一直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平时待人还算友好,可是每次工作中受了气,回家后就会冲着妻子和孩子乱发脾气。邻居们都说阮先生只有在假期时才表现得像个君子,平时工作下班回家后,经常和妻子发生口角。他经常嫌弃妻子问东问西;嫌弃妻子没有及时做饭;抱怨妻子没有将自己的西服熨好;指责妻子没能带好孩子。由于工作不顺,他常常将压力发泄在家人身上。
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人们几乎每天都在和身边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几乎每一天都要受到他人的影响或影响他人。行为互动和情感交流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而不同类型、不同性格、不同遭遇的人之间难免会在情绪上相互影响,也就是说,人们经常会将自己所承受的痛苦以负面情绪的形式施加在他人身上。这种负面情绪的表达,一方面源于对方的伤害,另一方面源于生活中的不如意。但无论是哪一种,人们往往会以坏情绪示人,并容易引发矛盾和冲突。
正因为矛盾和冲突无处不在,也因为负面情绪往往会以伤人的方式发泄,所以人们更加需要掌握合理的情绪控制方法,避免负面情绪对自己的社交生活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