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熵减:永远的狼群(1 / 1)

热力学第二定律阐述了,自然界不可能将低温自动地传导到高温,必须有动力才能完成这种逆转。人的天性会在富裕以后怠惰的,这种自发的演变趋势现象并不是客观规律,人的主观能动是可以改变它的。

我们组织的责任就是逆自发演变规律而行动的,以利益的分配为驱动力,反对怠惰的生成。民意、网络表达多数带有自发性的,我们组织却不能随波逐流。组织的无作为,就会形成“熵死”。

这不是任正非第一次提起熵减。

任正非为什么特别推崇“熵减”的管理哲学?因为熵减的核心价值就是激活组织和组织中的人。

熵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概念,用来度量体系的混乱程度。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熵增定律:一切自发过程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发展。

任正非把这个概念扩展到了社会学领域和管理学领域:

我把“热力学第二定理”从自然科学引入到社会科学中来,意思就是要拉开差距,由数千中坚力量带动15万人的队伍滚滚向前。我们要不断激活我们的队伍,防止“熵死”。我们决不允许出现组织“黑洞”,这个黑洞就是怠惰,不能让它吞噬了我们的光和热,吞噬了活力。

小到个人,再至集体、社会、国家,大至地球,乃至宇宙,都逃不过最终一个“死”字,再挣扎也没用。人的衰老,组织的懈怠,这种“功能的丧失”便是熵增。

但是,在这个必然的方向上,我们又可以做一些事情,延缓死亡时间的到来。人通过摄入食物来强身健体,组织通过建立秩序焕发活力,这就是熵减。

那些让我们从熵增变为熵减的事物就是负熵,如物质、能量、信息、新的成员、新的知识、简化管理,它们是一些活性因子。

2011年,任正非曾经举过一个吃牛肉的例子:

你每天去锻炼身体跑步,就是耗散结构。为什么呢?你身体的能量多了,把它耗散了,就变成肌肉了,就变成了坚强的血液循环了。能量消耗掉了,糖尿病也不会有了,肥胖病也不会有了,身体也苗条了,漂亮了,这就是最简单的耗散结构。……你们吃了太多牛肉,不去跑步,你们就成了美国大胖子。你们吃了很多牛肉,去跑步,你们就成了刘翔。都是吃了牛肉,耗散和不耗散是有区别的。所以我们决定一定要长期坚持这个制度。

这就是熵减。

对狼来说,吃胖了就跑不动,跑不动就捉不到猎物,捉不到猎物就是死,所以我们从来看不到肥胖的野狼。

对个人来说,就是要通过锻炼来激活人体,不令他沉淀、堆积,不然补充身体的能量就变成了要人命的刀。

对一个公司来说,就是要时刻保持活力,管理和制度不僵化。变僵化了,技能老化,队伍板结,其实就是变傻了,竞争对手就会暗喜。

曾经有人给任正非提建议,华为应建一个企业博物馆,把从第一代小交换机开始的产品等都放在里面。任正非没同意。一个高科技企业绝不能对历史怀旧,绝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里,那样就很危险了。

有人统计过死掉的世界500强企业,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都有一个企业博物馆,专门展示企业的光辉历史。

有了活力,公司就如同活水一样,会自动绕过大山的阻碍,主动填满坑洼的低地,百转千回,终归大海。

公司就有了自动纠错功能,可以随时修订战略、战术,随时提出建议,虽然很多只是碎片化的灵感,但这没有关系,决策层自然会提炼。

给华为赚了大钱的数据卡业务,就是缘于公司的接待陪同人员听到沃达丰的客户偶尔问起,福至心灵,于是有了华为数据卡。

靠小灵通风头一时盖过华为的中兴和UT斯达康,它们的弱点也是华为的一个普通员工发现的。华为采纳之后,很快就终结了中兴和UT斯达康的高利润。

为拓展海外市场做的近100个国家的国别商情调查和国际合同商务指导书,是公司投标办的员工提出来的,这让华为避免了无数的商业欺诈和损失。

华为给运营商做的千元以下的智能定制机,是公司消费实验室的一个员工提出的,做出来后,运营商十分认可。

重要的是,员工提出合理方案后,公司就会采纳,并将其推广。华为这30年,就是一边不停地跑,一边不停地改进,从不停下脚步,也从不停止改进。

加入华为的新人,会时刻感受到华为的狼群氛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不知不觉中成为一只狼。

这就是华为的活力。

有了活力,士兵碰到敌人就敢嗷嗷叫着冲上去,仅仅两三个华为海外人员就敢去非洲开辟一个新的销售区域,任正非就敢定下别的公司看得目瞪口呆的高目标。

华为是有创造力的狼群,而不是没脑子的僵尸群。

2018年4月,有记者采访任正非,提到近两年华为的“狼文化”提得少了,华为还会坚持“狼文化”吗?

这时华为刚刚公布了2017年营收业绩,形势一片大好,成绩非常耀眼。即便如此,任正非依然认为自己做得不好。

2017年华为有一个活动,叫“烧不死的鸟才是凤凰”,当时处理了不少高级管理人员,很多人都是降两级,任正非也是受处分对象之一,轮值CEO都被处分了。为什么?就是要以此来警戒。

对于“狼文化”,任正非很肯定地答道:“我们永远都是狼文化。可能有人把‘狼’歪曲理解了,并不是我们拟人化的原意。第一,狼嗅觉很灵敏,闻到机会拼命往前冲;第二,狼从来是一群狼去奋斗,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第三,可能吃到肉有困难,但狼是不屈不挠的。这三点对奋斗都是正面的。”

为了让华为这支狼群保持体形,不变成只会哼哼的一群猪,任正非坚持华为不上市。一上市,就会有一批人变成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就会衰退,由奋斗者变成享受者,这对华为不是好事,对员工本人也不是好事,华为会因此增长缓慢,乃至队伍涣散。

华为每年要招五六千新人,其中大部分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用这些新鲜的血液来帮助华为保持血管通畅,又用末位淘汰制每年刷掉一批人。哪怕这些人里有一些其实做得很努力,业绩也不错,但身居末位,便要被淘汰掉。公司虽然是由有感情的人聚合起来的,但公司作为集体是没有生命的,血液停止流动,公司即告死亡。

此外,又有大批的战略预备队充当了在后面追赶的恶狼。华为整体是狼,内部也是狼追狼,防止狼群退化。老狼精力不足时,新狼马上顶上去。整个狼群自然地新老交替,狼群生生不息。

华为尊重历史上做出贡献的人,但绝不会因其过去的贡献,就放任其尸位素餐,德位不配,损害公司的整体利益。在华为,至高无上的目标是不顾一切地生存下来,是获得胜利,而不是平衡和脸面。一切有害于公司生存的人和行为,都必须被制止和驱除。在“生存”这个大问题面前,平衡和脸面不值一钱。

甚至为了保持狼的战斗性,华为没有退休福利,它给奋斗员工在持续绩效条件下保留获取投资收益的机会,绝不承担员工退休福利带来的压力。华为永远不会变成养老型的公司。

2011年,徐直军发表了一篇《告研发员工书》,直指研发人员的娇气怠惰倾向。此篇被列为华为“四大名著”之一,非常有名。有趣的是徐直军的口吻与任正非的极其相似,如果说这篇文章是任正非写的,肯定没人怀疑。之前孙亚芳也写过类似风格的文章,可见华为高层思想和价值观之统一。

《告研发员工书》全文如下:

公司研发是成功中的要素,不是唯一的要素。公司的成功是各种综合因素构成的,研发人员也不是天之骄子,不能要求别的部门对你过度地服务。

公司研发人员的收入,支撑在食堂享受较好的膳食是没问题的,但总有部分员工通过各种渠道在抱怨公司各基地食堂的菜价太高(我们的月平均标准为350元)。且有部分干部也在为民请愿。我们希望改变这种现状,员工已经是大人了,应该可以自己生活,可以不选择购买公司的行政服务;为民请命的干部不成熟,可以抽调去帮厨三个月,以去实践他的建议,直到实现再回到研发岗位。我们研发人员不要做葛朗台式的人物,一个连自己每天的基本生活都不愿花钱保障的人,对别人的服务百般挑剔的人,怎么会有人喜欢?由于华为虚幻的光环,社会上有些女孩子盲目地喜欢我们的研发人员,她们真的了解吗?试问,与连自己的伙食费都舍不得花的人在一起生活,你会幸福吗?那种对别人的服务百般挑剔的人,你受得了吗?不会挑剔你吗?不把你折磨死才怪呢。

一个对生活斤斤计较的人,怎么能确保高效工作呢?葛朗台式的人在公司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我们正确的做法是努力工作,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同时也要理解为你服务的人,他们也要生活下去,不是你一人生活好,而不顾及别人。我们的研发人员要学会感恩,感谢为你服务的人。干部也不要随便把矛盾转移出去,学会管理员工的心理预期。你去帮厨的这三个月,暂不降低你的工资,做不好再考虑。

任正非的批示如下:

此文写得何等好啊!希望研发及海外代表处的员工学习一下。你们都是成人了,要学会自立、自理。我们是以客户为中心,怎么行政系统出来一个莫名其妙的员工满意度,谁发明的?员工他要不满意,你怎么办呢?现在满意,过两年标准又提高了,又不满意了,你又怎么办?满意的钱从什么地方来,他的信用卡交给你了吗?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多辛苦一些,让客户满意,有了以后的合同,就有了钱,我们就能活下去。员工应多贡献,以提高收入,改善生活。我们的一些干部处于幼稚状态,没有工作能力,习惯将矛盾转给公司,这些干部不成熟,应调整他们的岗位。海外伙食委员会不是民意机构,而是责任机构,要自己负起责任来的,而不是负起指责来。国内后勤部门要依照市场规律管理,放开价格,管制质量。全体员工不要把后勤服务作为宣泄的地方,确实不舒服要找心理咨询机构,或者天涯网。

对想过安稳日子的员工,看到这两篇文章会觉得扎心;对一只奋斗中的狼来说,这不过就是芝麻绿豆大的事情,根本不会萦绕在其心上。正如徐直军所言:“一个对生活斤斤计较的人,怎么能确保高效工作呢?”所以,对于华为,不能从普通上班族的角度来看待,也不能以“常理”揣度。

一方面,给华为员工高工资和丰厚的分红,另一方面,任正非对“耽于享乐”又保持着强烈的警惕和反感。他很清楚,一个被“享受”腐蚀了的老员工,价值还不如一个刚刚走出校门,一无所有的热血大学生:

成功是一个讨厌的教员,它诱使聪明人认为他们不会失败,它不是引导我们走向未来的可靠的向导。华为已处于上升时期,它往往会使我们以为8年的艰苦奋斗已经胜利。这是十分可怕的,我们与国内外企业的差距还较大,只有继续艰苦奋斗,长期保持进取、不甘落后的态势,才可能不会灭亡。繁荣的背后,处处充满危机。

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做熵减,就要跟人的天性做斗争,永远保持奋斗者心态。

访问美国硅谷的时候,任正非曾与一些年轻科技人员座谈。这些年轻人工作勤奋,不分白天黑夜,比任正非想象的拼命三郎还厉害。

任正非问他们,这样干能干一辈子吗。他们回答说,现在社会技术进步得太快,不拼就注定是死路一条。

很残酷。但是你不对自己残酷,你的后半生就会对你残酷。在这个年代,你永远摆脱不了越来越快的技术进步的压力和生存的压力。花前月下,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传统工业的生存方式,那时有一项产品可以保证企业活20年,而现在,3个月前世界领先的,今天就可能无人问津。

任正非曾和一些美国、欧洲公司的创始人一起聊天,发现他们也是很辛苦的。论付出的辛劳代价,美国人不比中国人少。任正非感慨“真正想做将军的人,是要历经千辛万苦的”,绝不会有什么捷径可以走。

落后了几百年,华为想要短期内追上,除了拼命,别无他途。

华为的创业史,就是一部追赶史、超越史。

销售人员敢拼命,研发人员不怕辛苦,敢做穿山甲,凿穿大山!

华为的好多技术都是从“0”开始创造,在一张白纸上作出世界名画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是,他们敢抄近道,直接瞄准更有竞争力、具有差异化的、面向未来的产品方案,不超过友商不罢休,绝不做“苟且方案”。定下目标后,就算面临再大的困难,他们也会千方百计想办法解决,这种决心和行动力,在华为的研发部实属常态,是华为特有的企业文化。

微波研究就是这样。最初,华为没有自己的解决方案,只能靠卖别人的产品,成本高并且带宽小,于是华为下决心自己做。2007年,华为到米兰投标沃达丰的项目,被沃达丰的负责人毫不留情地批评:“你们的产品指标没有竞争力。”“你们的产品更像是临时拼凑的方案!”没想到,一年后,华为微波团队就拿出了让沃达丰感觉“不可思议”的满意产品。凭借技术创新上的优势,如今华为微波已经是世界第一,成为行业的领头羊,产品及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服务于全球前50的运营商及广电、电力、政府、能源、交通等多个领域。

IP芯片也是如此。从10G、20G路由器向40G路由器跃进时,华为研发团队采用了全新的架构和算法以及最新的半导体工艺,由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到2009年,掌握了核心技术的40G IP芯片被研制成功。一年内,他们又做出了集群路由器,成为世界上第三家能做出集群路由器的公司。2013年,400G路由器开始商用,技术上比友商提前了一年半,进入了无人区。2016年的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华为展出了世界上最快的2T路由器!

G**系统是这样,G**多载波技术是这样,Single天线同样如此。在做方案时,研发人员坚决不肯苟且,在现有的基础上稍作改动,以求尽快推向市场,而是瞄准业界最佳。5年时间,华为天线又成了领跑者。

华为第二代软平台便是在第一代基础上进行的颠覆性研发,采用全新架构,力求领先友商5年。几百人的几百个日日夜夜过后,2007年,第二代平台顺利问世!

就在第二代平台遥遥领先于友商的时候,华为研发又开始革自己的命——做新一代云化平台!

其实,华为的第一代软交换平台,是在研发犯了严重的错误后才启动的。这一错误,差点儿要了华为核心网的命。

2001年,华为研发推出了新一代综合交换机iNET。这是几百个研发人员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奋斗出来的成果。没想到,迎接他们的不是鲜花和掌声,不是源源不绝的订单,而是客户痛心疾首的批评:“华为根本不懂新一代电信网络!”

竞标失败,不能被客户接纳入网,被客户抛弃的现实,其实祸根早已埋在华为研发人员的骄傲自满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上。他们固执地认为基于ATM的综合交换机才是客户需要的,在与客户的沟通中,不仅反对软交换的演进方案,甚至对客户的决策进行抨击,令客户大失所望。

实际上,基于IP的软交换才是正解。深陷在“技术推动”泥潭中的华为研发屏蔽了自己的耳朵和眼睛,一厢情愿地向客户硬推iNET,直到被客户失望地抛弃,他们才猛然惊醒。

好在华为还是那个年轻有勇气的华为,他们调整了战略方向,决定基于IP重做平台,重新回到“以客户为中心”!

到了2003年,华为的软交换平台终于成功,后来居上,再次大幅度超越了友商。最后,华为的核心网成为全球第一!

正是有了18万敢于拼命的华为人,才有了现在的华为,才改变了国外对于中国科技企业“落后,低端”和中国商品“价廉质低”的不良印象。

任正非曾经用乌龟寓言来要求华为人,而狼和乌龟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动物结合在一起,竟然不显得冲突:

古时候有个寓言,兔子和乌龟赛跑,兔子因为有先天优势,跑得快,不时在中间喝个下午茶,在草地上小憩一会儿,结果让乌龟超过去了。华为就是一只大乌龟,25年来,爬呀爬,全然没看见路两旁的鲜花,忘了经济这二十多年来一直在爬坡,许多人都成了富裕的阶层,而我们还在持续艰苦奋斗。爬呀爬……一抬头看见前面矗立着“龙飞船”,跑着“特斯拉”那种神一样的乌龟,我们还在笨拙地爬呀爬,能追过他们吗?

乌龟精神被寓言赋予了持续努力的精神,华为的这种乌龟精神不能变,我也借用这种精神来说明华为人奋斗的理性。我们不需要热血沸腾,因为它不能点燃为基站供电。我们需要的是热烈而镇定的情绪,紧张而有秩序地工作,一切要以创造价值为基础。

在中国,“乌龟”是“慢”和“保守”的代名词,而“保守”又是贬义词。近现代以来,激进就成了中国的主流意识,大家都很着急,恨不得几年内就赶上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一切都是一快到底。

这种心态在如今的生活中依然处处可见,是很多人的常见心态。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一切都急,恨不得今天有个互联网创业模式,明天获得投资,后天就IPO,大后天就推向全球。

太急了。

太多人以快为好,喜欢大而耀眼的事物,喜欢面子上的东西,喜欢幻想(空想),不停地追逐热点,不能把全部精力用于踏实做事。

任正非就曾号召学习日本人和德国人的扎实工作态度。在GDP总量上,日本、德国虽然早已被中国超越,似乎中国之后就可以俯视日本、德国了,其实不然。日本、德国的企业质量、员工素质,都要优于中国,值得中国企业继续学习几十年。

而且,美国并没有变得衰老。新的世界级企业正在不断诞生,从谷歌、亚马逊、Facebook、Twitter,到特斯拉,美国正焕发着强大的生机。

“我们要正视美国的强大,它先进的制度、灵活的机制、明确清晰的财产权、对个人权利的尊重与保障,这种良好的商业生态环境,吸引了全世界的优秀人才,从而推动亿万人才在美国土地上创新、挤压、井喷。硅谷那盏不灭的灯,仍然在光芒四射,美国并没落后,它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特斯拉不就是例子吗?我们追赶得艰难,绝不像喊口号那么容易。口号连篇,就是管理的浪费。”

所以任正非认为宁可步子迈得小一些,宁可显得保守一些,哪怕是被人嘲笑也无所谓。因为承担企业生存压力的人是他,而不是那些嘲笑他的人,大可不必为了别人善意的劝解或者恶意的嘲讽而改变自己的步调、节奏。

2016年,任正非再次提醒,人力资源政策要朝着熵减的方向发展,各部门的循环赋能、干部的循环流动千万不能停,因为停下来就沉淀了,就有了惰性,就不可能适应未来新的挑战。预备队方式的旋涡越旋越大,把该卷进来的都激活一下。这种流动有利于熵减,使公司不出现超稳态惰性。

什么时候进入了超稳定,什么时候华为认为自己不需要改进,什么时候华为觉得可以停下来舒舒服服地待着,华为也就离死不远了。

在2007年华为“离职再上岗”事件之前,任正非曾在华为内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天道酬勤》的文章。

任正非写道:“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企业,是难以长久生存的。而我们现在有些干部、员工,沾染了‘娇’‘骄’二气,开始乐道于享受生活,放松了自我要求,怕苦怕累,对工作不再兢兢业业,对待遇斤斤计较,这些现象大家必须防微杜渐。不能改正的干部,可以开个欢送会。”

这篇文章被称为这场“集体辞职事件”的前奏。

2007年10月,5100多名在华为工作满8年的员工,以个人名义向公司提交了辞职申请。按照N+1方案,这批员工“自愿辞职”后,华为将支付高达10亿元的赔偿金。与此同时,华为将有选择性地与“自愿辞职”员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薪酬略有上升。

很多人只看到了“自愿辞职”,却没看到10亿元的赔偿金。之所以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保持公司的狼性和奋斗精神,任正非宁可要一个充满**的刚毕业的大学生,也不愿意要一个意志消沉、浑浑噩噩度日的老员工。

2017年2月24日,任正非在泰国与地区部负责人、在尼泊尔与员工座谈的讲话中,回应了员工34岁要退休的传言:

网上传有员工34岁要退休,不知谁来给他们支付退休金?我们公司没有退休金,公司是替在职的员工买了社保、医保、意外伤害保险等。你的退休得合乎国家政策。你即使离职了,也得自己去缴费,否则就中断了,国家不承认,你以后就没有养老金了。当然你们也可以问西藏、玻利维亚等战乱、瘟疫……地区的英勇奋斗员工,征集他们愿不愿意为你们提供养老金,因为这些地区的奖金高。他们爬冰卧雪,含辛茹苦,可否分点给你。华为是没有钱的,大家不奋斗就垮了,不可能为不奋斗者支付什么。30多岁年轻力壮,不努力,光想躺在**数钱,可能吗?

此话一经发出,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

任正非平易近人吗?

是的。

员工眼中的他非常亲切,很暖心。任正非见谁都是讲鼓劲儿的话:“好好干,未来很好。”工号63号的孙进进回忆起最初的那段打拼岁月:“他记性非常好,很多人见过一次,第二天马上能叫得出名字。晚上加班,他会亲自数人头,安排司机去采购面包、牛奶和夜宵,发给加班的员工。”

对于海外开拓人员,任正非细致到把蚊子咬手的事情都考虑进去了:“我们要把公共区域(如食堂等)的消毒做起来,宿舍可以安装紫外灯,员工出门的时候,把紫外灯开着,晚上回去就关了。紫外线可以杀菌,包括埃博拉病毒。有人说怕蚊子、怕疟疾,为什么不给每个人买个大蚊帐呢?可能有一些年轻人睡觉不老实,手会伸出床外去,可以把蚊帐做大一点,晚上把蚊子赶尽后,再把蚊帐放下来。”

但是他又能“狠心赶走”员工,毫不留情。

究其原因,只能用“熵减”和“狼文化”来解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