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角度来说,每一个人在交往中,都有自己的需求。依据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每个人都有不同层次的现实需求,这些现实需求就使得个人在生活、工作、社交中表现出不同的角色。将话题缩小到工作当中,这种在工作中追求个人目标、实现人生价值和相互帮助的行为模式、社交模式本身就是推动个人前进的基础,也是维持整个社会正常运转的前提。
了解他人以及自己的角色,往往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比如当两个人准备进行合作时,他们由于有着更多的价值需求,有着共同的目标而愿意坐在一起进行深入交流。对于双方来说,深入社交的意愿来源于这一次的合作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苹果公司与谷歌公司多年来都是死对头,双方在科技领域内一直相互竞争,而且还为此打了数场知识产权的官司。可是双方的领导者最后却愿意坐在一起深入交流,各自谈论彼此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和解的方法。而造成这一切的主要原因就是双方都希望能够停止互挖墙脚,毕竟每一次的人才流失都会导致科技和机密的外流,这对双方都没有什么好处。正如乔布斯所说的那样,这是一次双赢的会晤,没有任何理由去反对。因此,即使双方再有竞争,如果有一致的目标,也可以用“求同存异”的方法去化解矛盾。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个人的需求往往就是社交的直接动力,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和利益时,必定会想方设法与他人深入进行交流,这是一种合作,就像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价值交换一样。
除了共同目标的需求之外,人们还有情感上的需求,这些需求是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简单来说,人们应当明确自己的角色。进行此类交际的时候,人们通常不以获得经济上的效益或报酬为目的,他们更注重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思想信仰或道德情操。他们往往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更加关注个体的社会性和自我实现性。类似于教师、医生都是表现性角色,他们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很强烈,并且不会仅仅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标。
比如当一个人缺少朋友,缺少一个值得倾诉的人时,往往会寻求一个情感寄托,这个时候他会千方百计与其他人进行深入交流,这种交流并不以利益的获取为目的,并没有什么利益上的满足和交换,个人试图与他人建立更稳定、更亲密的关系,目的是在情感上获得支持,为了给自己一个更好的情感释放空间。
因此,在交际中,如果从感情方面入手,有时候,即使双方有一定的矛盾和利益冲突,也能够化解很多矛盾。
在某种意义上,比如老师、医生等职业的人,他们更愿意帮助他人,他们之所以愿意和其他人建立更深的关系,其主要原因在于实现个人的价值,这是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的最高层次。老师愿意和学生家长建立更深层的交流,就在于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育价值,更好地尽到自己的教育职责。医生以救人为己任,对他们来说,和患者沟通的次数越多,交流的内容越深,治疗的效果也就越好,自己的成就感也就越大。这是他们社会责任感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双重体现。
每个人在社交中的角色都是由现实生活的需求决定的,都是由个人的实际目标来决定的,每一个人都有多重身份,都在不同的环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而这些不同的角色就具备不同的社交目标,可以说每一个人的身份和角色都是灵活多变的,而人们要做的就是遵守每一个角色、每一个身份的责任与立场,明确不同角色划分的界限。明确界限才能够有效实现角色的平衡,而这是稳定和强化彼此关系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