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场合,人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善言辞的人,或者不想谈话的人,与他们的对话很容易陷入冷场状态,这个时候人们应该给对方一些启发和引导,确保谈话可以顺利进行下去,而且能够不断深入。有时候谈话会陷入僵局,以至于大家都没有兴趣把话题继续下去,这个时候如果一方率先打破僵局,主动进行引导,那么就会让对话更易延伸。
一般情况下,人们可以采用一些实用的技巧来引导对方说话,并将对方引入到一个愿意主动分享、愿意积极互动的谈话模式当中来。最常见的两种模式就是:第一,谈论对方喜欢的内容;第二,以采访的形式进行交流。
——谈论对方感兴趣的内容
一般情况下,人们都喜欢谈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因此这就会成为社交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如果对方对谈话表现得很冷淡,不愿意深入交流,或者对方对你的谈话没有什么回应,那么就意味着自己的谈话方向和内容出现了错误。而调整的策略很简单,那就是尝试着了解对方喜欢什么,了解对方喜欢谈论什么内容,而把握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则可以一步步引导对方适应彼此之间的对话模式。
有几个妇女在游轮上谈论着各自的家庭生活,其中一个妇女谈起了自己丈夫:“他是一家公司的管理人员,平时工作非常忙,两个人基本上很难见上一面,上个月的时候,他打来电话说自己在外出差遇到了一点儿麻烦,身边的那个翻译临时请假回家了,我不太放心,所以——”可是刚说了几句,其他几位妇女就打断了他的话,并且开始纷纷炫耀自己的丈夫。
“唉,出门在外难免会有什么事情发生,我的丈夫是一位律师,为人比较谨慎,他去年的收入达到了7位数,我让他出门也小心点儿,这不我刚唠叨几句,他非要给我一笔钱让我出来散散心。”
“嗯,我丈夫的珠宝生意这一次做到国外去了,所以我这一次出来旅游,顺便帮他看一看店面。”
“我丈夫最近忙着炒股,挣了不少钱,直接给了我十几万,让我出来走走。”
“我丈夫……”
当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话时,第一个开口说话的妇女默不作声了,这时有人才想起了最开始的谈话内容:“对了,你刚才说你丈夫遇到了点儿事,应该没事吧?”
第一个说话的妇女微笑着摇摇头,转身离开,觉得没有必要与其他人继续交谈下去。这个时候,有一个之前没有说话的妇女跟了上来:“你刚才谈到了你丈夫的事情,那么你这一次是自己一个人来的吗?”第一个说话的妇女点了点头。
对方接着问道:“如果我猜得没错,你是不是学习过英语,我猜你应该还当过翻译。”第一个妇女说:“确实学过。”“我尝试过学习外语,但我觉得那很难,我不清楚你是怎么做到的,天哪,那真的很难,也许我一辈子也做不到。”
听到这里,第一个妇女来了兴致,主动谈论起当年学英语的种种经历,谈论起了自己毕业后给外资企业的高管担任翻译的事情,还主动分享了自己担任翻译时的一些糗事。
——多提问题,以“采访”的方式进行交谈
几乎从上学时候开始,人们就意识到想要获得更多的知识,想要更深入地了解相关的信息,那么就要懂得主动提问,这是深度挖掘谈话内容的关键点。心理学家认为提问比直接的陈述更容易让人产生兴趣,提问具有延伸话题和激发思考的功能,在提问中,接收问题的一方往往会在所提问题的引导下进行思考,这个时候双方反而容易产生良性的互动,从而加深彼此的交流。
在提出问题之前,首先需要怀有好奇心去倾听,这是客观地理解对方的故事和谈话内容的一个好方法,也是迎合对方的一种最基本表态。而好奇心也是提问的一种表现形态,这种表现形态可以借助一个非常实用的对话载体,那就是采访。
有个年轻人准备去拜访一位成功的商人,准备收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在见面之后,对方却表现得非常冷淡,事实上商人是一个非常有耐心的人,但是最近几天他对于类似的拜访有些厌倦了,之前他都是一个人讲述自己的故事和经历,根本提不起什么兴致,就像是一次次自说自话一样。为了不至于让慕名前来的年轻人扫兴而回,他只好继续之前的谈话套路。
可是谈话开始之后,他很快就意识到这位年轻人与之前遇到的其他人不同,年轻人经常会在谈话中提一些问题,诸如“您在创业的时候,是如何将知识与信心结合起来的”、“您刚才多次谈到了自己的父亲,您觉得他在您的人生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自己也曾创业过,但是多次失败,您觉得一个创业者最需要什么东西?或者说如果让你自己选,你希望获得什么东西?智慧,资金,勇气,执行力?或者其他什么东西?”
在整个谈话中,年轻人并没有一味地充当倾听者,而是将自己当成一个采访者,他通过不断的提问和互动来挖掘谈话的深度,确保双方谈话质量和水平得到提升,结果商人这一次聊了很多,而且将一些非常好的经商经验分享给了年轻人。
有人认为,良性的对话应该是彼此之间的一种探索,而采访形式的对话就使得这种探索和互动变得更加深入、有趣,它可以有效挖掘更多优质的内容,可以挖掘更多的感情。
在提问或者采访的过程中,应该多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你对于自己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你谈到了多种食物,那么您是怎样看待肉食主义者和素食主义者的饮食模式的”、“你能告诉我关于饲养宠物需要注意哪些事吗”、“为什么你会了解这么多”,开放式问题往往不是简单地用“是”或者“不是”进行回答,而这些问题往往更能够增强互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