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雅典返回北京,我着手投入的第一项工作是寻香。
是的,寻香,寻找我心目中最能够呈现美好生活样貌的味道。
在日本游学时,第一次接触到香道。彼时我只是懵懂间被合香的雅致打动,对香道的认识少得可怜。日本朋友推荐我尝试老店鸠居堂的黑方,我到银座的本店买下,回家却发现没有香炉和香灰,只能对着一整块香丸束手无策。后来在无印良品的六本木中城店买下两小盒线香,才终于开始属于自己的品香之旅。
黄庭坚曾赞香有十德:“感格鬼神,清净身心,能拂污垢,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常用无障。”这段话我在京都的百年香铺看到,从此念念不忘。
室内腾起袅袅烟雾,伴随着檀香或沉香的气味,身心也渐渐安定下来。
即将离开日本前,在大分县厅工作的朋友专程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仪式结束时,他从背包里摸出一只小小的锦盒,腼腆地递给我。回到中国后我发现,那是日本著名老铺香雅堂的手制香囊。因为曾在照片中和言谈间向他表达过对传统书、香、茶、花道的钟情,他便在临别前郑重地赠我以香。此间情谊,真如袋中的香料一样醇厚。
之后我的旅行并未停歇,长路绵延辗转,通向预想过或是未曾设想到的地方。每次出发前,我都会在行李箱中放入一束线香。旅途的居所不定,五星级酒店不少,乡野民宿也有过。但无论落脚何处,我都会点燃一支香。
我知道自己有只挑剔的鼻子,多年的用香经验形成了一定的心得。日本香太甜腻,藏香太厚重,北印度产区的香太混浊。家里囤积了不少来自著名香料产地班加罗尔的线香和塔香,也有产自台湾的合香盘香,都不太符合我对香的想象。
兜兜转转后,发现还是最中意单方的老山檀香。
檀香,佛家谓之“栴檀”,意为“与乐”,用作殊胜的供养。《苏悉地经》中,把香列为五种供养之一,《大日经》将香列为六种供养之一。《首楞严三昧经》中,以“香光庄严”来比喻念佛三昧的作用,也是修行的果德之一。对于檀香,中医谓之味辛,性温,无毒,入脾经、胃经、肺经,理气和胃,且白檀能治热病,赤檀能去风肿。
香道中谈到“老山檀香木”,系指来自印度传统产区,生长至少六十年以上的老檀香树,原木砍伐后需要至少陈放三十年,以使木性真正达到醇和的状态。老山檀香的香型纯正柔和,前调是温暖而香甜的木香,后调微带玫瑰香、膏香与动物香。越是陈年老山檀,越是沉稳醇和。有人说熏过陈年老檀后,会感到舌面上微紧的麻酥感,舌根却有乳香和清甜。
这样的感受,无法用言语准确表达,只有静下心来燃起一支香,细细品味后才能体会。
好香难寻,好在我终于找到最符合自己情调的一款。与美好的事物相遇,是人间乐事。缘分,往往都是经由不经意的开始,导向久远而深刻的影响。
人和香的缘分,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