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2]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注讲
[1]齐安郡:指黄州。唐高祖把隋朝的郡改为州,唐玄宗又把州改为郡,唐肃宗再把郡改为州,所以唐代的每个州都有郡名,每个郡也有州名。杜牧写这首诗时正值仕途失意,外放为黄州刺史。偶题:表明这首诗是偶然情况下的即兴之作。这组诗一共两首,第二首也道出了同样的抑郁哀声:“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2]两竿落日:落日距离地平线尚有两竿的距离。“竿”是计算太阳高度的量词,常用词如“日上三竿”。
名句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这一联不但写出了荷花独有的神采,而且巧妙地衬出了诗人的情绪,历来被推举为咏荷诗句的典范,是表现“写物之工”的极佳例证。苏轼说“诗人有写物之工”,董其昌解释这句话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这句诗只能描写桑树,没法用在别的树身上;“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只能是咏梅,不可能是咏桃李;“无情有恨何人见,月冷风清欲堕时”,这只能是咏白莲,不可能是咏红莲的诗。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林逋传诵千古的名句,但它是从五代诗人江为的“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改来的,仅仅把“竹”改成了“疏”,把“桂”改成了“暗”。为什么江为的原作反而默默无闻呢,江为那两句诗虽然漂亮,但并没有道出竹子和桂花无可替代的特点,而林逋仅仅改了两个字,却道出了梅花无可替代的特点,这也就是苏轼所谓的“写物之工”。
范温也早就说过类似的观点,说他行走蜀道,路经筹笔驿,这是传说中诸葛亮北伐驻军之处,前人吟咏很多,比如石曼卿“意中流水远,愁外旧山青”,久已脍炙人口,但这诗用在别处山水上也是一样的,只有李商隐的诗“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才切合筹笔驿其地,切合诸葛亮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