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铜仙人辞汉歌[1](1 / 1)

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2]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3]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4]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5]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6]

?注讲

[1]诗题下有一段小序:“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魏明帝派人要把汉武帝建造的金铜仙人从长安运到洛阳,金铜仙人辞别故宫,临行之时潸然泪下。李贺有感于这段史实,因而写下这首诗歌。

汉武帝的迷信是历代帝王中最著名的,金铜仙人只是他所有求仙努力中很普通的一个例子:金铜仙人被建造在神明台上,据《三辅故事》记载,它高二十丈,粗十围,手里托着一个盘子,叫作承露盘,用来承接露水,以供炼制仙丹。

唐朝诗人经常吟咏汉武帝求仙主题,因为他们自己也生活在一个求仙修道的时代。唐朝从中期以后,唐宪宗服食丹药,性情变得异常狂躁,结果被宦官所杀;至于唐穆宗、唐武宗、唐宣宗,三代帝王都因服仙丹而死。道教的衰落也与此大有关系:成仙升天、长生不老的好处永远只是传说,从来无人亲见,但因炼丹吃药而致病、致死的却大有人在。李贺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一方面自家对道教有很深的渊源,有相当的好感;另一方面也深知炼丹修仙的虚妄,对帝王求仙总有一些讽谏的意思。

从《金铜仙人辞汉歌》的诗序来看,汉武帝当初铸造金铜仙人,幻想炼丹修仙,结果还不是和普通人一样死掉了,偌大的汉王朝还不是江山易主了,金铜仙人要被新朝帝王搬到自家宫阙去了,但搬去做什么呢?如果靠它真能炼成仙丹,汉武帝会死吗,汉王朝会亡吗?这样显而易见的事情,为什么帝王们总是看不明白呢?是贪欲太大,以至于蒙蔽了双眼吗?魏明帝是这样的,但他也和汉武帝一样匆匆离世了,魏王朝也不复存在了,但这样的荒诞剧为什么到了现在还在上演呢?

[2]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刘郎:即汉武帝刘彻。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误解,认为“郎”是对年轻男子的称呼,这是不对的,年轻和年长的一概可以称“郎”。在唐朝,“郎”这个称呼是相当尊贵的,安禄山就称李林甫为十郎。秋风客:汉武帝曾经写过一首《秋风辞》,感叹人生易老,岁月无情。李贺称汉武帝为“秋风客”,正是强调这个意思,让我们感到,无论汉武帝如何叱咤风云,如何修仙炼药,也和所有的凡人一样被无情的秋风吹老,在坟墓中静静地安息。

夜闻马嘶晓无迹:仍是汉武帝的典故,传说一到夜晚,在甘泉宫附近总能影影绰绰地见到武帝的仪仗,一到拂晓,却什么都看不到。这样的事情持续了很多年,直到汉宣帝的时代才消失无踪。

[3]三十六宫:指的是汉武帝豪华铺张的离宫别馆。土花:苔藓。

[4]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魏朝的官员安排着运输的车马,“指千里”道出了路途之远;“酸风”即凄风,道出了节序之悲;“射”道出了凄风的凛冽,风不是吹在眼里,而是射在眼里,是一种深深的刺痛。这就是李贺自成一家特色的遣词造句。金铜仙人被拆之后本要送到洛阳,无奈体积太大、分量太重,无法运输,只好留在霸城,单单把承露盘拆下来送走。《汉晋春秋》记载说:拆承露盘的时候响动很大,几十里外都能听见,金铜仙人流下了眼泪,所以被留在了霸城。

[5]将:送。汉月:喻指承露盘,承露盘被人从金铜仙人身上拆了下来,金铜仙人只有无可奈何地目送着承露盘被运出了汉宫旧址,这就是“空将汉月出宫门”。

[6]渭城:秦都咸阳汉改为渭城县,这里以渭城代指长安。

名句 天若有情天亦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