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悲怀(三首之二)[1](1 / 1)

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诗人小传

元稹(779—831),字微之,是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的后裔。元稹9岁时就能写一手漂亮的文章,15岁时明经及第,28岁时参加制科考试,名列榜首,官职做到监察御史。元稹有一次离京公干,归途中在驿站住宿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大大影响前程的事情。元稹在住宿的时候率先占了正房,这本来符合朝廷的规定,没想到太监仇士良半夜也来这里歇宿,要元稹让出正房。当时的太监群体很有权势,仇士良更是一众太监的首领。纵观仇士良的一生,前后共杀二王、一妃、四宰相,几乎无人可以撄其锋。在和元稹发生龃龉的时候,仇士良虽然大恶之迹未彰,但已经目中无人,骄纵跋扈得很。元稹依据朝廷规定,不肯让出正房,仇士良恼羞成怒,痛殴元稹,打伤了元稹的脸。事情上报朝廷之后,唐宪宗偏袒仇士良,宰相也认为元稹年纪不大却乱树官威,有失大臣体统,将他贬官外放。幸而元稹的诗写得很好,朝廷里的乐师和妃嫔们都爱读他的诗,认为他是才子;唐宪宗也喜爱元稹的诗,终于还是把他调回了朝廷。回朝之后,元稹屡屡升迁,甚至做到了宰相,但他素来举止轻浮,缺乏威信,大臣和百姓们都不服他,因此没过多久就卸任改做节度使了,最后死于节度使的任上。

元稹和白居易交情最好,又有一致的诗歌主张,世人将他们并称“元白”。论到新乐府的创作,元稹的成就不及白居易,但元稹的悼亡诗(共三首)堪称独步古今,向来受人称赏。编纂《唐诗三百首》的蘅塘退士称:“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悼亡诗是悼念亡妻的作品,如此看来,元稹和妻子应当是琴瑟好合、如胶似漆才对,然而考察元稹的一生,却始终让人感到他对男女之事不免轻薄。他写过《会真记》记述自己始乱终弃的初恋,后人据此改编为《西厢记》,主人公张生的原型就是元稹。陈寅恪讥讽元稹“巧婚”“巧宦”,这与悼亡诗里那个痴情丈夫的形象实在大相径庭。元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的确很难说清。

?注讲

[1]这首诗是元稹著名的悼亡之作,共有三首。悼亡诗在传统诗歌中专指为悼念亡妻而作的诗歌。元稹所悼念的是自己的妻子韦丛,诗歌作于韦丛去世的当年。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幼女,20岁时嫁给元稹。元稹其时尚未发迹,娶韦丛颇有政治投机的意味;韦丛自豪门下嫁元稹,在婚后的艰难处境中淡然自若,无怨无尤,却不幸在七年之后早逝。从元稹这一组悼亡诗的语气来看,二人的感情似乎至诚至坚,然而考察史料,就在韦丛辞世之前卧病在床的时候,元稹正以赴成都公干为名,秘密寻访著名乐伎、女诗人薛涛,地方官得知此情之后,安排薛涛去侍奉元稹。待元稹辞别薛涛,回到长安之后,又以“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的诗句思念薛涛,这不由得使读者对他的悼亡诗的真诚抱有几分怀疑。

名句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