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问:你是说我们的所有痛苦都是因为活在了过去或未来,是不是?
答:没错,其实你不可能活在过去或未来,你只能活在当下。痛苦是因为你的思维抗拒当下产生的。换句话说,你的思维跑到了过去或未来,用过去或未来的思维意识活在了当下的这一刻,用虚幻的假象抗拒着当下的实相。不管你有什么样的思维意识都只能在当下发生。过去与将来的思维意识使你看不到当下的实相,失去实相的结果就是与当下一切失去存在的认知。万物都是存在,存在就是爱,失去存在的认知就是失去爱,失去爱的结果就是恐惧,恐惧制造痛苦。痛苦证明你活在幻象中、过去或未来。
·2
问:怎样才算是活在当下,而不是过去与未来呢?
答:因为我们的思维在不停地想事情,大部分时候都在考虑以前发生的事,或者又想将来怎么样,所以做一项令你专注的事情能够把你带到当下,当下是没有时间性的,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问:有啊,我陶醉在音乐中的时候就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我盯着一朵花出神的时候也很享受,直到回过神来才知道发生了什么。
答:在那无时间性的当下就是实相发生的时刻。在这个时刻,你与物相融,不分彼此,爱和合一在此产生,这时,你就来到了当下。
问:如果我回忆美好的过去,憧憬美好的将来,那么我就不会有痛苦而是很幸福,虽然它是幻象。
答:让你的美好回忆与憧憬在当下发生,那就是活在当下,但是你不能相信它在将来发生而放弃现在,你也不能让过去的回忆左右你的当下。当下没有判断,只是同在状态。判断是基于过去,所有的事只能在当下发生,包括回忆与憧憬。也就是让过去和未来在当下发生。因为没有过去和未来,它们只不过是你逃离当下的借口。
·3
问:为什么我们要制造过去和未来,不愿驻足当下呢?
答:这就说来话长了。
问:那就长话短说。
答:当你还是小婴儿的时候,你是完全处于当下的,没有思想的牵绊。随着成长,因为得不到无条件的爱,恐惧就产生了。为了逃避恐惧不安的情景,你发展出了一套应对策略,这套策略至今仍然控制着你,这就是思维模式。
你就是靠着这套思维模式去应对当下的一切,你把这套思维模式当成了真正的自己。如果没有这套思维模式,你是谁呢?你就是生活在当下的那个小孩。你不是你的思维模式,思维模式只是你用来逃避恐惧的工具。但是现在变成了你,你已被模式所控,失落了真正的自己。
也就是说,你还在用旧的策略应对当下新的事件,你还在用你小时候建立起来的没有能力应对的情景模式,来反应现在你有能力选择应对的情景。所谓自由,就是能摆脱模式的控制,选择自己想要的应对方式。
·4
问:如何做到选择自己想要的应对方式呢?
答:来到当下,止息思维,只是看着事件发生而不做出反应,不要给事件下什么定义。就像你第一次来到地球,看到的一切都那么新奇,这就是还没有建立思维的小孩子眼中的世界,当下的世界。
问:那么未来呢?
答:因为你用过去建立的模式应对当下,得到的仍然是过去的结果,那就是恐惧不安。为了逃避它,又制造一个将来,等到某时也许会好起来,这只是一个逃避当下的借口,画饼充饥而已。逃避从来不会使事情变得更好,只有当下才是一切。
问:那么对未来的恐惧呢?
答:那就是最糟的情形了,虽然等待一个美好的未来不现实,但是对未来的恐惧无疑是雪上加霜,不但让过去控制了当下,还把它投射到了未来。
问:没有远虑,必有近忧,未雨绸缪不对吗?
答:你不必为了将来,牺牲当下。耶稣说:“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何时才是忧虑的头呢?
·5
问:设定目标与计划,是不是执着于未来呢?
答:你当下所做之事,就只是当下之事,不要思虑是为将来做的。目标与计划只是让你知道做什么,不要执着于目标或计划,全身心地投入做当下之事。你不是为了目标而做,而是与当下之事拥抱彼此,这样达到目标的速度会更快,虽然你并不执着于它。
举个例子,如果你为了考个高分数或担心考不好而辍学,你就不能专注答题,成绩就不会好。如果你只是为答题而答题,就能发挥你的最高水平。
再举个例子,你为了退休后的生活保障,工作期间积蓄养老钱以备急用,你失去了现在随心所欲的生活,却是为了退休以后,是否值得?我们大部分人都是这种生活状态:为了以后,但以后是不可知的。有一位大师曾说:“我早上醒来,我不知道是否能活到日落。”
问:这么说我们不能为了将来做我们现在做的事?
答:你可以计划将来如何(虽然它是不确定的),但是你不能失去当下所想要的。当下不是为将来准备的,将来也不能影响当下,但当下却影响着未来。活在当下就是活在了未来。但是我们说的当下并不仅仅如此,它是一种物我两忘的合一,是我们本质的表达,除此之外,都是思维创造的幻象。
·6
问:过去、现在、未来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呢?
答:它们本是“一”,就是当下。过去和未来是当下创造出来的,并且它们就是在当下,因为发生的一切无不是在当下发生。如果你有美好的过去和未来就让它在当下发生吧,过去和未来在当下合为一体。如果你有不堪回首的往事和恐惧的未来,那就专注当下之事吧,它会给你带来平安,消解幻象。
·7
问:如果当下之事是痛苦的呢?比如正在经历痛苦的折磨。
答:当下只有事件发生,没有好坏之别,好坏是你的定义造成的,定义是你过去的思维模式的延续。
·8
问:怎么才能把痛苦看成是好的呢?
答:你不需要把它看成“好的”或者“坏的”,你只需要和它同在当下,既不抗拒,也不接纳,只是观察,不判断,这就是同处当下的力量。
问:这样会发生什么事?
答:这样就会来到合一、存在的状态,痛苦消失了,只有平安与爱。
问:真的?这样就不痛苦了吗?
答:痛苦是抗拒引起的,抗拒是恐惧引起的,恐惧是判断引起的,判断是失了爱引起的,爱就是存在,接纳了存在就是接纳了爱,有了爱,一系列的负面情绪就崩溃了。
问:再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吧。
答:什么事令你最痛苦?
问:失恋。
答:令你痛苦的不是失去了她,而是抗拒失去她这个事实,你抗拒这个事实有用吗?
问:没用。
答:你之所以抗拒是因为害怕,害怕什么?你会想:
以后我可怎么办呢?
问:是啊,以后怎么办?没人陪,注定是会很孤独的。
答:你为什么会做出“孤独”这样的判断呢?
问:为什么呢?
答:因为你已没有了爱,“孤独”就是失了爱创造出来的幻象。
问:你是说,我失去她很痛苦是因为我不爱她了?不对呀,我是爱她才如此痛苦的,如果我不爱她,高兴还来不及呢。
答:爱就是爱她的一切,不是凭她的行为。有选择地爱,根本不是爱,那是一种伪装的爱。他如何我就爱,不如何我就不爱,这是一种交换。这种交换一旦失去平衡(一定会失去平衡),伪装的爱就露出了真面目,那就是控制。你一旦失去了这种控制的能力,就会产生恐惧。让你痛苦的不是爱,而是失控的恐惧。
·9
问:如果她的离去我是高兴的,这算是爱吗?
答:这也不是爱,这只能说明你并不接纳你们在一起的事实,你想摆脱她。如果她离开使你高兴,那就证明你并不爱她。
问:那就是既不痛苦也不高兴,对吧,那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答:爱是接纳一切——发生的一切。
问:爱到极点是痛苦吗?
答:世俗之爱是这样的,真正的爱是没有对立面的。
问:为什么?
答:因为爱是存在,存在不可能不存在。
·10
问:为什么不存在可以证得存在,存在不能证得不存在呢?
答:这叫借假修真,真相一直都在,怎么知道呢?创造一个假象。爱一直都在,怎么知道呢?创造痛苦的幻象。
问:所以,令我们痛苦的是假象,借着这个假象来认识我们本是爱。
答:是的,但是令你痛苦的不是假象,而是对假象的认同。
问:我很认同视角这个问题,所有的局限都是因为视角太低造成的。
答:所以,最高的视角就是看到万物的整体性、合一性。
·11
问:在生活中如何提高视角并有效运用呢?
答: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要放到生命的大环境中去看待。这样,令你伤心的事就不值一提,高兴的事也不会令你忘乎所以。痛苦与悲伤都是陷在某个事件里不能自拔,跳出你为自己编织的牢笼,才会发现外面的海阔天空。回想起过去曾经以为天塌下来的大事,现在就会觉得很可笑。不要拘泥于生活的碎片,发生的让它发生,过去的让它过去,生活不是曾经发生了什么,而是正在发生着什么。它就像一条流淌的小河顺流而下,不要留恋于某段风景,也不要为某段不快揪心,免得错过接下来的风景。生命就是当下的流淌,没有哪个时刻比当下更重要。
·12
问:再问一个问题:恐惧的极点是什么?悲伤的极点是什么?
答:你这是两个问题。
问:两个就两个吧。
答:开玩笑了,其实就是一个。所有的负面情感皆是恐惧派生出来的。所以问题就是:恐惧的对立面是什么?这个问题早谈过多次了。
问:是爱,可是生活好像挺复杂的。
答:一点儿也不复杂,爱是一切的答案。
问:举个事例,恐惧是怎样变成爱的?
答:你最害怕什么?
问:我怕死,你可别见笑。
答:没什么,大部分人都怕死。如果不怕死,生活会幸福很多。当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你就会产生对死亡的恐惧,为什么呢?因为你在抗拒正在发生的事实,抗拒有用吗?当然没用,于是你越抗拒越恐惧,当恐惧达到极点的时候,也就是当你发现抗拒改变不了事实的时候,抗拒就放弃了,接受就现前了。接受就是爱的表现,平静就充溢了你。
问:接受在我们遇到危险的时候有什么帮助吗?
答:除了不用去体验恐惧之外,它会把对你的伤害减到最低。
问:怎么讲?
答:因为恐惧会使你丧失理性,接纳会使你想到更好的方法。
问:如果想不到更好的办法,例如遭遇的是不可控事件……
答:那也会提高生命的概率,例如在灾难中生存下来的大都是乐观积极的大人和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