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性都有弱点,成功者能成功是因为他们能善用人们的弱点。人们并非都想要真理,他们需要的是偶像。他们不想自己规划自己的生活,而是想要偶像、权威和成功人士来告诉自己怎样生活。即使他们自己知道了,也会这样做。崇拜偶像是从远古就流传下来的人类基因,只要你看一下这个社会崇拜偶像的疯狂程度,你就知道这种基因的根深蒂固。
问题来了,你追求成功能否达到成功呢?当然不可能,这是对你的误导,是给你制造了一个永远不会来的梦。但是,真的有人成功了,这是成功者的游戏。就像你到彩票中心看到的一样,墙上挂满了中奖者的名单和让人心跳的奖金。你看不到的是,背后有多少人垫底。他们把这些特例放大在聚光灯下,好像人人都能像那些特例一样。于是在你眼里只剩下成功者的形象,把其他都忽略了,这就是成功者要告诉我们的。
能站在金字塔顶点的永远是少数中的少数,如果人人都能成功,金字塔就会倒过来了,而这样的成功结构是站不稳的。成功美梦**然无存,他们就再也没有办法让你跟随他们的脚步,牟利也变得不可能了。人类潜意识里都有一个歪理,以为少的就是好的,这就是他们得以引导成功的秘密之一。真正的成功者都不是听从别人,而是追寻内心的。不管外界如何评论,始终勇往直前,真正的成功就是走出自己的路。金字塔上哪一块砖最重要?
·2
问:应该是都重要。
答:那么又何来成功与失败呢?成功是什么?
问:成功就是富足的生活。
答:富足的生活会让你有什么感觉?
问:很幸福,很知足,很有面子,很有尊严。
答:可真不少,选一个,哪个是最终的?
问:幸福。
答:可不可以这样说:成功=幸福?
问:可以。
答:幸福是什么?
问:应该是知足、满足的感觉吧。
答:多少财富才能达到知足、满足的感觉?
问:这不太好说,因人而异吧。
答:你知足的程度是多少?
问:呃……越多越好。
答:越多越好是多少?
问:越多越好就是越多越好。
答:你不知道多少,怎么知道成功了呢?你没成功就没有得到满足,没有满足就不会幸福,难道你不想幸福了吗?
问:好了,服了你了,1000万元。
答:1000万元。很好,在得到1000万元之前你是不幸福的,可以这样理解吗?
问:随你,你到底想说什么?
答:得到1000万元你就知足了,是不是?
问:是啊,不过,只要我愿意,我可以继续赚呗。
答:为什么是1000万元呢?
问:因为有了1000万元我就可以买我喜欢的东西而不会有负担。
答:买什么?
问:买车、买房足够了。
答:买一辆好车也许还不够呢?
问:我就买几十万元的就可以了。
答:这是不是就是你的幸福标准?
问:对啊。
答:这个标准是如何定制出来的?
问:啊……什么?
答:是根据与现状的比较,只要实现了就会比你的现状好很多,是不是?
问:对。
答:所以,是根据你对现状的不满制定了一个理想的标准,达到它,让它带来你要的幸福感。
问:对。
答:为什么对现状不满?
问:因为好多东西我都没有。
答:跟别人比较得出的结论,是不是?
问:是啊。
答:你怎么知道达到这个目标后不会再去比较?
问:应该会知足了。不知足又怎样呢,越来越富有不是更好吗?
答:知足会带来幸福感,是不是?
问:是,可是……
答:请听我说。如果你对现状不满,你是不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候寻找到幸福的,因为幸福是一种感觉,与物质没有关系。你的不知足是由比较得出来的,而比较永远存在,但幸福是内在的、不变的。如果你让幸福与可变的物质环境扯上关系,那么,它将会永远处于动**不安的状态之中。知足就会瓦解趋乐避苦的弱点,虽然利用趋乐避苦能够达到某些目标,但终归达不到目标所带来的知足感。
·3
问:如果我知足了,我怎么会有动力去创造财富呢?
答:你知足了,你就幸福了。对于一个幸福的人来说,他当然不会再去寻求财富了,因为他已经拥有了一切。如果你还在追求财富,就表明你还未知足,没知足,当然也不会有幸福感。
问:难道我什么都不用做了吗?
答:知足的人就是拥有一切的人,拥有一切的人还会要什么呢?什么也不想要了。这并不表示你什么都不用做了,事实上你什么都可以做。这时,你的行动像流水般顺畅,没有任何阻碍,没有冲突、纠结、痛苦与烦恼。你只是顺应自然规律,听从内心的引导,既不想改变什么,也不想索取什么,没有目标、理想与计划,也不想控制什么,只是做着当前该做的事。
问:我可不想变成一个幸福的穷光蛋。
答:如果你真是一个知足幸福的人,你就不可能是一个穷光蛋。事实上正好相反,听说过吸引定律吗?
·4
问:吸引定律,怎么讲?
答:你外在财富的多少与你内在的富足是成正比的。财富的多少,首先是心灵上的富足,然后外在的财富才会被吸引到你身边。思想创造实相。你目前所拥有的就是你心里所拥有的,你心里拥有多少,在外界就会看到多少,你之所以看到自己是多么缺乏,是因为内心的缺乏。
问:也许你说得不错,这又有什么用呢?
答:如果你继承了一笔巨额财产,这一辈子也花不完,你有什么心情?
问:哇,那肯定爽爆了。
答:但前提是你只能在20年之后支取,现在不能动它,你感觉如何?
问:那样也不错,毕竟20年之后……哇,不可想象。
答:那么,从现在开始到往后的20年,你将会怎样度过你的生活,你是否还会持续过去的思维模式生活?
问:不会。我感觉我现在就是一个富人了,不会再为了节省一分钱而伤脑筋,也不用再去存钱,我想干吗就干吗,太棒了。
答:可是,你继承的财富需要20年才能兑现,你就不担心生活入不敷出吗?
问:有什么好担心的,难道会饿死吗?只要期限一到,全都搞定了。
答:你看,这就是内心的富足。虽然你仍然一无所有,但20年后的财富竟然也能改变你现在的生活,你不觉得很神奇吗?再问你一个问题,你确定你能再活20年吗?
问:确定,因为我还年轻。
答:你百分百确定在20年的时间里不会有意外发生?
问:当然,这谁也不能确定。
答:如果有意外发生呢?
问:那只能怨命运不济吧。还是想好的吧,如果现在就想到死亡,生活还怎么过呢?
答:很好,所以,你过什么样的生活不是由现状决定的,而是你内心的想法。你的想法决定着你的生活,改变着你的生活现状。
·5
问:可是,为什么得道的大师们都那么穷呢?古往今来,几乎皆是如此。难道他们内心不富足吗?
答:哇,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高宗大德们的内心当然是富足的。当然,我们看到的他们一贫如洗,是用我们凡人的眼光根据富足的意义而看到的现象。但他们想的跟我们不一样,对于一个真正富足的人来说,他是不需要通过外在的物质条件来证明的。尤其,当他看到每个人都极其富足时,他更不需要去证明自己富足。
问:可是……
答:你需要去证明一下你是一个人吗?
问:什么?
答:你当然不会去证明,因为你本是人,这个你有怀疑吗?
问:没有,可是,他也可以让自己变得物质富足啊,起码可以让他人看到富足的心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财富。
答:这会把人引入误区,因为他们知道,这会让人们的眼睛盯在外在物质上,而不是内心。外在物质拥有得再多也是有限的,内在的富足才是无穷无尽的。如果想用有限的外在去证明内在的无限是永远都无法做到的。所以,一个人不管拥有多少财产也不会知足,并在这个角逐的游戏中耗尽生命也品尝不到满足的喜悦。所以外在财富不是他们要的,他们也不需要给别人看。
问:等一下,你说每个人都是富足的是什么意思?你没有看到贫困地区的儿童正在经历饥饿吗?
答:连一贫如洗的大师都是富足的人,还有比他们更穷的人吗?差别就在内心。你看到的富足与贫穷等所有现象都是通过比较得出的结论,而比较永无止境,即使你拥有100亿元你仍然比更富有的人少1000亿元。
问:最起码或应该……
答:没有起码,也没有应该,有比较就有不平,这就是社会动乱的原因。
·6
问:这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答:进步了什么?进步带来了什么?科技越进步,幸福并没有越多。你越想证明自己有什么,失去的就越多。所有的一切在你内心都已经拥有,无奈人却向外求,人的贫穷就在于用外在物质去证明自己的富有。
问:照你这么说,人类不用去创造价值财富,那么这个社会该是多么物质缺乏,生活会失色很多。
答: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不缺了吗?缺房、缺车、缺水、缺电、缺石油、缺新鲜空气,甚至还缺少另一个地球。我们创造得越多,缺乏得就越多。如果人们能看清这是一个怎样的循环,就会产生了不起的转变。
·7
问:那么,我们就什么也不去追求吗?
答:先追求内心的富足,自然会知道如何处世。
问:如何追求内心的富足?
答:追求内心的富足就是知道我本富足这一事实。
问:我本富足,听起来不错,我如何认识到我本富足这一事实呢?
答:拥有智慧。
问:看来我需要再进大学进修个十年八年的,你看怎么样?
答:刚好相反,你需要把你学到的所有知识忘掉,你的智慧一直都在,只是让你的知识遮盖住了。
问:这么多年学到的知识全浪费了,你是这意思吗?
答:当然不是了,它们很有用,但是前提条件是你使用知识,而不是让知识束缚住你的思维。
问:怎么讲?
答:1+1等于几?
问:啊?你肯定不会考我这么小儿科的问题,你设的什么圈套?让我想想……可以是2,或11,或是“王”字,或是3,或是……
答:好,非常好,在实际生活中,你是否会这样去思考问题、运用知识?
问:那样会很累的。
答:所以,智慧就是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运用你的知识、怎样运用知识以及放弃知识的能力。
问:好复杂呀,有没有更简单一点的?
答:它只是听起来复杂,其实一点儿也不。越智慧的就越简单,复杂只是卖弄学问的人用于唬人的虚荣心。大道至简,因为知识的渗入,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麻烦。这倒不是知识的问题,是我们使用知识的局限所造成的。
问:举例说明。
答:手机是干吗用的?
问:通话用的。
答:为什么要用它通话呢?
问:因为方便、快捷、节省时间。
答:真的吗?它确实有这些优点,但它真的给你带来这些好处了吗?我看到大部分人在手机上浪费的时间太多了。
问:它可以上网、拍照、玩游戏,我想它是一个娱乐工具比较合适。
答:因为这会给你带来很多方便,是不是?
问:对呀。
答:方便了什么?
问:拍照、上网、通话、玩游戏都很方便呀。
答:所以,你一直沉溺于手机,忙个不停。你受控于手机的各种功能而不能自拔,这就是你想要的生活吗?
问:这没什么不好。
答:这有什么好?你不用它的功能为自己的生活添助力,反而受制于它,你忘了发明它的初衷、忘了如何使用它。现在,变成了多彩的功能引诱着你、使用着你。
问:好像是这么回事。
答:生活中类似的事多着呢,而人们情愿沉溺其中,还说这就是生活。这不是生活,这是生活的幻象。我们已忘了怎样使用知识,而是被埋没在知识的海洋里,越游越深。有一句话说“知识就是力量”,有人改编说“使用知识才是力量”。而我要再改编一下,知道怎样使用知识才是力量。
·8
问:怎样才能拥有正确使用知识的智慧呢?
答:跳出知识的海洋,你才能有更广阔的视角。
问:这就是你说的放弃知识吗?
答:是的,你只有放弃,才能跳出。
问:只有放弃才能有新收获,只有舍才能得。
答:不错,放弃多大收获就有多大。
问:我要放弃所有。
答:那么,你就会拥有一切。
问:哇,太棒了!可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答:别灰心,只要想做,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你知道自己是如何学到这些知识的吗?它们在什么时候变成了你深信不疑的真理?这些真理又是如何指导你的生活的?就像你说的,1+1并不一定等于2,一滴水加一滴水还是等于一滴水。这就要看在什么情况下了,也就是说我们一直以来信奉的真理并不真,它们的作用取决于我们如何去使用。明白这一点,你就走上了智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