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会选择长时间加班,会忽略基本的休息时间,在他们看来,时间永远都很紧张,时间永远都很珍贵,因此会毫不犹豫地利用好尽可能可以用的时间。正因为如此,有的人经常从早上做到晚上,就连吃饭也在办公桌前解决,就连厕所也不舍得去上。这种工作状态也许看起来能够彰显一个人的工作态度,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决心和毅力,但是从工作的结果来看,这种方式在多数时候都不够合理,不仅不会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反而会造成工作效能的下降。
比如,连续长时间的工作会造成身心的疲劳,这种疲劳有时候是隐形的,即便我们工作劲头很足,即便我们的工作状态非常好,可是在长时间的持续工作中,往往会慢慢显现出来,而且对身体的损耗和精神损伤也是隐性的,以至于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的身体越是到最后,就越是疲劳得快,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下降。与此同时,长时间的工作会增加个人的精神压力,这对日后的工作同样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此外,连续长时间的工作会让我们的生活受到影响,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过度投入在工作中而忽视了对家人的关怀,而这可能会导致家庭内部矛盾的爆发,这种家庭矛盾同样会反过来影响个人的工作状态。尽管我们一直在强调工作的连贯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连续几个小时或者一整天都坐在办公桌前,必要的休息还是要安排的,否则,工作时间越长,效果可能会越差。
事实上,在我们读书的时候,一般都会安排45分钟的课程,然后是10分钟左右的课间时间,基本上每节课都是如此,而这样的安排显然是为了做到劳逸结合,保证学生在学习一节课之后可以通过课间休息来放松大脑,同时也舒展一下久坐僵硬的身体,然后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事实证明了这种时间安排的合理性,它可以有效保证学生的学习状态。
在工作之后,我们同样采取这类方式来工作,尽管多数人未必能够做到这一点,但还是记住了这样的模式。比如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就应该起身做做运动,最好眺望一下远方。在很多企业中,领导会经常提醒员工注意休息,或者说在办公室的墙壁上贴上一些提示。这种人性化的设计不仅在于体现企业内部的关怀,还在于公司对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法的重视。
实际上,任何一种工作都会安排相应的休息时间,上班族的人每天都会设置相应的休息时间,而且经常间隔在两份工作之间。同样地,我们每一个星期都会安排周末,每年都会安排年假,这些其实都是一种非常好的时间管理方式,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在长时间工作之后得到休息,为了防止自己被连续的长时间工作给拖垮。可以说,适当的休息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这些休息时间的安排必须按照某种规律将所有的工作时间错开,必须做到劳逸结合。
在农业方面,同样如此,务农的人都知道在秋冬季节会停止务农,这样不仅给自己一些休息时间,也给了土地更多的休息时间,毕竟经过一个冬天寒冷气候的影响,地里面的害虫被冻死了,田间的草也在枯萎中变成田里的肥料,从而为来年的耕作提供保障。
通常情况下,连续长时间的工作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单位时间内的连续性,比如一天以内连续5个小时工作,而没有休息一下;第二种是某一时间跨度内的连续性,比如接连一周或者一个月没有休息,工作者放弃了正常的休息时间而将每一天都用在了工作上。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连续工作时间都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
首先,工作者应该尽量避免连续好几个小时不停歇地工作,最好还是制订科学的休息计划,比如尽量在工作30~40分钟之后,休息几分钟,因为人在连续30~40分钟保持高度专注之后,大脑会慢慢产生疲劳,思维能力会有所下降,而且我们一直盯着屏幕或文件资料的眼睛,我们一直保持坐姿的双腿都会出现疲劳现象,这些疲劳不仅会积劳成疾,影响健康,同时也会影响身体的灵活性,导致日常工作受到影响。在完成一天的工作之后,最好还是放下工作,尽可能地享受生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者参加户外运动来放松自己,消除一天的疲劳。
其次,工作者需要严格遵守每周的休假时间安排,即便不能保证自己每个星期都能享受两天休假,至少也要确保有一天的时间远离工作。其实无论是职业倦怠症,还是“星期一上班综合征”,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自己在长时间的工作中感到疲劳和厌倦,导致他们会对工作产生恐慌和排斥。实际上,连续长时间地工作会破坏我们内在的快乐因子,导致工作状态的起伏,如果我们能够准时在周末休假,利用周末的时间来进行休息和调节,那么就可以适当缓解疲劳和负面情绪,确保自己能够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星期一的工作。
无论如何,关键还是要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表,然后严格按照时间表来工作,不能因为头脑发热就将休息时间忘得一干二净,不能因为暂时状态不错就坚持打破常规,更不能为了尽快完成任务而选择疲劳工作。我们需要记住一点:适当的休息从来就不会影响工作的状态,反而能够恢复和缓解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