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时候,笔者参加了一次中小企业探讨未来发展模式的会议,在会上,一位来自天津的企业家提到了一个有趣的法则——“约会困境”。所谓约会困境实际上指的是,很多人在与别人进行约会时,常常会习惯性地迟到,这会极大地影响对方的心情与状态,从而降低对方的好感。事实上,对于那些迟到的人来说,他们并非有意让别人等待,而是习惯了磨磨蹭蹭,约定晚上8:00见面时,他们往往会习惯性地磨蹭到8:15出现。
约会困境会带来很多尴尬现象,至少在人际关系方面会造成严重的破坏,想要破除这样尴尬的现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尽量准时赶到现场。想要做到这一点往往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确保自己不会无缘无故拖延,只要约定了是8:00约会,那么就要在第一时间内赶到约会地点;第二种方法是确保在意识中能够将约会时间提前,即不断提醒自己约会时间是晚上7:45,而不是8:00,这样一来自己就会提前15分钟出门,然后在8:00准时到达。
解决约会困境实际上就是采用一种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它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出现。比如,很多设定目标期限的人,常常会在工作开始之后产生延误,最终导致不能按照原先设定的期限达成目标。为此,执行者可以在自我规定中适当将设定的期限提前一些,这样就可以确保按时完成任务。比如,很多企业在下达任务之后,规定必须在什么时候完成任务,不过下面的执行者可能会有一些习惯性的拖延,他们往往会拖延到规定时间之外才完成自己的工作。如果管理者可以巧妙地提醒执行者将完成工作的时间提前一些,那么执行者即便按照正常的工作速度也不会拖延到原定计划之外。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只需要花费原计划60%~70%的时间就能够完成自己的工作,但是多数人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时间,最终导致这些工作充满了整个规定的时间段,甚至超出了目标的时间限制。如果从一开始我们就将目标设置提前,就可以补回自己在拖延中浪费掉的时间。
从心理方面来说,主动将目标完成期限提前,或者说缩减工作时间,不仅有助于破解约会困境,防止拖延事件的发生,还可以有效提升个人的工作状态。因为随着目标时间的提前,随着工作时间的压缩,执行者常常会感到更大的压力,会不断提醒自己需要加快工作速度,需要提高工作的效率与效能,这样反而能够确保提前完成任务。
另外,把工作目标的期限尽量提前,往往可以做到有备无患,毕竟通过对工作时间进行压缩,可以确保工作提前完成,给最后的工作留下足够的时间。这样做不仅能够帮助执行者在完成工作之前进行检查,确保所有的工作万无一失,还能够利用剩余的时间做好防备,处理一些意外事故。
还有一个作用同样非常明显,当我们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往往是越到最后越觉得困难,而且由于离设定的期限越来越近,执行者会承受巨大的压力,这个时候他们往往会在压力下出现各种失误。但是事先将期限提前一些,就等于为执行者预留了最后一点儿工作时间,不仅让执行者一开始就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还能够为后面的工作赢得更多的时间,这样反而会减轻工作压力。
有家西方公司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一直都坚持这样的工作模式,即确保自己的每个计划都能够空出一段时间。比如这家公司在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时,接收到的订单是必须在一年时间内为西门子提供10万个电子零件。而这家公司在内部进行宣传和动员的时候,要求员工必须在11个月内完成任务,这样就为员工的工作空出了1个月的时间。
类似的工作模式在很多企业中都存在,一些类似于5年计划、10年计划的目标,在具体实施和执行的过程中,常常也被适当要求压缩成4年计划以及9年计划。这种压缩和提前并不意味着一种盲目的缩减,或者说盲目地对工作进行简化,关键在于将时间利用率提高,也就是将工作效率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目标期限适当提前并不是要对原有的计划进行修改和调整,而是在执行队伍内部施加一种压力,这种提前可以是口头上的,也可以是执行者自我的一种督促。关键因素在于提醒执行者养成更好的工作习惯,培养他们的工作意识,同时督促他们始终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
其次,将目标期限提前也需要设定一定的范畴,不能无所顾忌地往前压缩,毕竟执行时间一旦比完成目标需要的最少时间限度还要少,就可能会对工作造成严重的困扰,导致工作目标难以实现,而且还会带来工作时间的浪费。因此,想要把目标期限提前一些,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工作能力、工作状态,以及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然后再做出调整,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出现过度缩减工作时间的情形。
一般来说,把目标期限提前的情况常发生在一些拖延症比较明显的执行团队或者执行者身上,他们需要借助这种方式来弥补在拖延中浪费掉的时间。另外一些渴望快速发展的企业也会想方设法给员工施加额外的压力,这种压力有助于员工提高工作效率。这只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提高时间效率的方法,在运用这一时间管理方法时,最好还是量力而行,必须确保整体的工作不会受到影响,否则所谓的提前只会进一步造成目标的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