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栗,这是古代一个病名,就是现在常说的乳腺增生,因**摸起来,常有摸板栗的感觉,所以叫奶栗。
**异常发育,在中医对应的病名,叫乳疬。
这栗字和疬字同音,可真有意思。
这里说说**异常发育的情况:男、女儿童或中老年男性在乳晕部出现疼痛性结块,称为乳疬。其实这个摸起来也像板栗。
我已经忘了第一次治乳疬是多久之前的事了,先是一个成年男性,年六十,急躁易怒,左侧**肿起一个硬节,我用小柴胡汤(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本篇文章涉及的药物和药方)和消瘰丸给他治疗,该患者服药十四天后乳疬消了。
后来是一位朋友的女儿,她还没有到发育的年龄但出现**肿起,我还是用小柴胡汤和消瘰丸治疗。她服药十四天,但一个月后才消退。
我用这个组合,治过乳疬将近十例,效果都还挺满意的。这种病一般都常见于肝气郁结,没错,就是气的。但也有误食含雌激素的药、食物所至。比如幼女患病,应排除卵巢肿瘤所致,以及垂体的病变。
2021年1月,我治过一例约7岁的小姑娘。她爸爸是某医院五官科的医生,但是能让她女儿来找我看中医。我觉得这一点挺好,没有门户之见。
其实我对西医的生理病理也学得很认真,有很多可以借鉴学习的地方。比如她女儿的病例,**肿大5周,家长一来就说是排除了是自身的发育,之前做过内分泌轴的分析,是外源性的原因,就是在发病之前,吃了一个多月的蜂蜜(或者蜂王浆),病因非常明确。
但是作为西医的父亲,似乎没有发现好用的西药,于是母亲带孩子来找我治疗。在我看来,患者就是吃的,先把其他原因给排除了。
由于惯性思维,我用了小柴胡和消瘰丸,一诊服了十剂。按经验十剂一般会开始缩小,她却没有反应,我有点不信,再开十剂。复诊还是没有反应,经验主义害死人。
我痛定思痛,这个病是吃出来的,不就是食积吗?食积就是在胃,胃的经络不就是直穿过**吗?食积化而为痰,就变成了痰核留在经络,随气而上升到了**,就长了个肿块,这是痰火在**。
治这个肿块,就要有最少两个思路一个是化痰,一个是降胃。
化痰好办,用消瘰丸。
降胃呢?一般情况下,会用厚朴、枳壳之类,但我就是有点逆向思维,要降胃,就先升脾,选方——升阳散火汤。把脾升起来了,胃自己就降了,痰就会降下来,然后被化掉。
而且,这个肿块肯定有伏火,要散掉——“痞坚之处,必有伏阳”,就是说肿块的地方,里面往往包含着火毒,要散掉,肿块就会消。你可以联想到弥漫性的扁桃体肿大,平时不痛,但是却有火毒,一有点风吹草动就化脓。升阳散火汤正好可以散肿块里的火毒。
第三诊开始,我让她服升阳散火汤和消瘰丸。
十天后,患者的肿块开始松软。
原先的大便干结,也转为稀软,果然脾一升、胃就降。
第四诊时,右边的肿块已经摸不太到了,剩左边的。我在上方的基础上再加养胃阴药,胃得润才能更好地降,**属胃经,上面的肿块要降下来。
第五诊时,就基本上两边都摸不到了。
所以,治这类病时,还是要先分析一下原因,如果是气的,那我第一诊的方案就应该奏效了,但到了第三诊,我才反思是食积化痰上升至**成为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