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心的原因往往是这些,应该这样治(1 / 1)

有一段时间,我全身心在研读叶天士案,真是越品越有味儿。

我继续引用清代俞震纂辑的《古今医案按》(1)里面的医案。

“昔年曾见叶天翁治一妇人胸痞心嘈,用盐水煮石决明三钱、经霜桑叶二钱、丹皮一钱、黑栀一钱、三角黑胡麻二钱、细生地三钱,四帖而愈,此又肝火郁于胃之嘈杂也。”

证眼——胸痞心嘈。

患者患病的位置——胸。胸在哪里?很多时候,尤其女性,习惯把**称之为胸。但真正说的时候,胸是身体前面颈下腹上的部分。

痞,就是指胸腹间气机阻塞不舒的一种自觉症状,有的仅有胀满的感觉,称“痞块”“痞积”。

也就是说,患者心里不舒坦,心里堵。

一妇人胸痞心嘈,基本上可以推测是一已婚妇女觉得心里好堵。

那么,谁给添的堵?夫妻?婆媳?母子?姑嫂?邻里?这不好说。

一个人心里堵的时候,连呼吸都觉得难受,常常在叹息,深吸气都吸不下来。

心里堵的时候,睡不着啊,即使睡着了,半夜也很容易醒,一点点声音就醒。

想想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一人,凭栏哀叹!

心里堵的时候,怎么吃得下饭啊?吃不下饭的时候,就觉得烧心。

这个心嘈,心在哪?

中医概念里的心,很多时候是指膈下胃脘的部位。说心下的时候,多数是指胃。所以心嘈,就是胃嘈。

嘈,就是指胃不舒服。如:桃子吃多了,也有些嘈人。

而中医讲嘈的时候,指嘈杂。嘈杂是指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莫可名状,时作时止的病证。常和胃痛、吞酸等病同时并见,亦可单独出现。

那么患者的病机是啥?是肝火郁于胃。真正的病位,在肝和胃两个部位。

虽然常说,心里堵,胃里烧。但胃其实是受害者。它是被肝骑在脖子上打。所以,胃难受啊——你肝火烧进胃里了,胃能不觉得烧吗?

你的火,热胀冷缩,你这是火,是热胀啊,胸能不觉得胀得顶人吗?这一胀,一顶,呼吸能好受吗?肯定吸不进气了。所以,这是肝木克胃土。

肝木不会无端起火。那肝木,怎么起的火?

首先,是肝木太干了,干的木,就是干柴。干柴碰到一点火星子,就会着。

什么火星子——一般是这样的,女人一手叉腰,一手指着老公的鼻子:“你再惹老娘试试?”

很多鸡毛蒜皮的琐事足以点燃炸药包。不过,清代的女子,压抑的成分多一点,不像现在男女平等,能宣泄出来的比较少。

另外一个,就是《黄帝内经》说的,年四十,阴气自半。

如果女性到了四十,操劳过度,未有不阴血亏的。

所以,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肝就燥了,肝一燥,就易上肝火,肝火一大,就克胃土去了。

胃阴一不足,就容易烧心。

针对这种病症,应该怎么治疗呢?

肝火旺了,就要生风,头就会晕,脸就会红,晚上就会不好睡。可以用石决明(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本篇文章涉及的药物和药方)镇肝。

肝火本身是要清的,肝火不清,胸闷气短就解决不了,所以可以用桑叶、丹皮、栀子、三角胡麻(2)。

石决明30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桑叶10克,三角胡麻(茺蔚子)15克,生地20克。

这个方子,叫什么名字好呢?叫丹栀桑蔚汤吧。

另外,三角胡麻有通经之用,我有理由推测,此妇人,因长期嘈杂,胃纳不佳,导致气血化生不足,加上肾阴不足,出现闭经的情况。

这种症状,归根结底,还是肾水不足,所以,要用生地滋肾水。

小小的六味药滋肾清肝镇肝,秩序井然,层层递进。

或者有人问,你怎么不管胃呢?烧心你不管了?

治病,要真是见胃治胃,那是不行的。

这肝火都给你搞定了,胃头上没有东西了,那它还烧什么心呢?这种症状就不治而愈了!

这就是中医的魅力,不会辨证,不懂人情推理,那是不行的!

我这样解读起来,是不是发现,中医也没有什么好怕的,古文一样可以轻松有趣阅读?

(1)??《古今医案按》为清代俞震纂辑的作品,书共十卷。按证列目,选辑历代名医医案,上至仓公,下至叶天士共六十余家,一千零六十余案。

(2)????三角胡麻为益母草的干燥熟果实,即茺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