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声音嘶哑的时候,很多人第一个反应是不是上火了,然后就会回想是不是喊多了。
我在门诊遇到过很多这种情况。
若是伴有红肿热痛,多半是热毒,用银翘解毒片(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本篇文章涉及的药物和药方)、众生丸、黄氏响声丸甚至板蓝根颗粒治疗都有效。
若是咽干喜欢喝水伴大便干,可能是阴虚兼火毒,用玄麦甘桔颗粒、口炎清颗粒就可以治疗。
但也有一些声音嘶哑的病因,不在常规之中。
声音嘶哑,可能发不出声,也可能剧痛,但有时候不是热毒,而是寒包火。
我妹妹的小姑子,声音嘶哑几个月了,去医院看,开的西药,吃过药之后就会好一点,一停药就又反复。
我看了妹妹小姑子的喉镜的照片和舌相,发现她的咽喉的黏膜缺乏血色,舌相也是缺乏血色,甚至唇、面部,都是无华的。
这明显不是一个阳证。
我再推测了一下,声音嘶哑几个月,应该是和她反复吃消炎药有关。根据多年的经验,消炎药少有不凉的,肯定就是伤阳气了。
她虽然音哑,但绝对是寒凝。用啥方?半夏散及汤。
法半夏10克,桂枝6克,生甘草6克。
先让她服一剂试一下。
她喝了一剂这个药后,第二天开始就每天吐一口痰,连续喝了五剂之后,声音就慢慢地恢复,于是又再抓了五剂。
这就是寒证。
治好了后,再以药反推测证。
也许是她小姑子一开始着了凉,这个风寒之气,只停留在了咽喉部位,咽有七条经脉经过,喉有八条经脉经过,但影响最主要的,一个是肺,一个是胃。肺通喉,胃通咽,这是物理上的相通。
寒邪从皮毛入侵,就是伤肺,因肺主皮毛,然后肺想将寒邪从喉排出,但是正气不够,就停在了喉。
她又吃了凉药,寒又从胃中生了起来,传到了咽,这个寒气就又包裹了喉的火,就在这里凝结了。
寒伤阳之后,咽喉的津液就变成了痰,或者说成了水肿,水肿长时间不消,一查声带就是水肿。
所以立下的治则,就是温经散寒、化痰消肿。
选啥?
桂枝入肺经、心经、**经,可以温经散寒。
半夏入胃经,可以降胃,温化寒痰,而且半夏的“毒”,也专毒咽喉,对咽喉有靶向作用。
甘草是缓和药,可以让药气缓留在咽喉,而不下沉,以增药效。
三药的搭配,可谓天衣无缝。
所以她一边吃药,一边吐痰,慢慢就好了。
她的喑哑是不是我推测的那样得的呢?
我再一问,才知道原来她小姑子小时候经常耳朵发炎,就用双氧水洗耳朵,后来耳朵越来越背,长大后去检查发现一只耳膜已经破了,没钱修复就没去管了。她自己耳背以为大家都耳背,所以讲话就很大声,长期如此喉咙就吼坏了,再吃点凉药,就变成这样了。
其实不少成年人的病,是小时候落下的根。
半夏散及汤,除了可以治疗声音沙哑之外,还能治疗咽部寒包火的剧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