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易于被他人接受的方式表达观点(1 / 1)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古人留下的这句训诫,至今让很多人误以为必须声色俱厉,才能说出对他人有帮助的话。然而,如果你帮助了别人,你声色俱厉的建议被别人接受了,但是你因此而得罪了这个人,让他再见到你时横眉怒目,恨不得躲着你走。这样的结果,未免让人感到遗憾。现代社会讲究情商,很多事情都可以以曲折迂回的方式解决,说话、训诫也都可以以委婉的方式进行。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能以容易让他人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劝诫,让他人乐于接受,还能在收益之后感谢我们呢?这样皆大欢喜的结局,岂不是更好。

常常看到有人在批评或者指责他人时,总是一遍又一遍不留情面地呵斥。这样的做法,无异于让对方丢尽脸面。即使是三岁孩子,也会觉得无地自容。最终的结果或者是引起逆反心理,或者是导致分道扬镳。事实上,说话也要分情况。有些人自尊心很强,内心也非常明白事理,如果他只是因为一时糊涂犯错误,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点到为止。如果有的人脸皮很厚,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误,即使说了很多遍也不管用,那么就应该想想除了语言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方式可用,以督促他恢复自尊和自信,更有尊严地活着。总而言之,就算对待小孩子,也不要一味地批评,毫不留分寸。很多话,根本没有必要说得那么透,点到为止就好。

古人常说,一字千金,字字珠玑。这些词语都是用来形容语言的宝贵。试想,如果一个话痨整日对着你唠叨,你还会把他的话当话听吗?你只会将其当作耳边风。相反,如果一个人平日里惜字如金,偶尔对你说几句点拨的话,你一定会凝神细听,还会认真反省自己,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这样说话,才是真正的忠言不逆耳,才能达到目的。很多时候,把话说得太透,不给对方留颜面,反而会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聪明人不会处处咄咄逼人,而是手下留情,让对方自我反省,自我提升。

在一家宽敞的戏院里,魔术师正在专心致志地表演。只见他拿起一件空****的衣服,正反两面展示给台下的观众们看。突然出人意料,他从衣服里变出了一盆游来游去的金鱼。看到这样的情形,大家不由得掌声雷动。这时,坐在最靠近舞台位置的一个观众不屑一顾地说:“这有什么稀奇的,他肯定是提前把金鱼藏进宽大的袖洞中的。”听到这句话的观众们纷纷议论,魔术师也听到了。

为了转移观众们的注意力,魔术师马上开始另一个魔术。他拿出两个一分为二的铃铛,准备变出一个完整的铃铛来。这时,刚才那个好事的观众又说:“他肯定会提前藏好铃铛,我们看看他是如何拿出来的。”他这一说话不要紧,又引得周围的观众伸头探脑,忘记了欣赏魔术本身,只想找出魔术师的破绽。魔术师一边不动声色地继续表演,一边想出了一个办法惩罚这个不懂分寸的观众。

他完成这个魔术后,大声说:“接下来,我要表演从国外流传进来的魔术,是国际领先的。”听到魔术师这么说,观众们热情高涨,无比期待。这时,魔术师指着前排的好事观众说:“这位先生,能否借您的眼镜给我用用呢?”这个好事的观众还等着揭穿魔术师呢,因此不假思索地连连点头。魔术师又问:“我准备把它踩碎,您同意吗?”好事的观众依然毫不迟疑地点头同意。这时,魔术师把眼镜放到脚底下踩碎了。接着,他又向这个观众要了手机、手表等,纷纷在征得观众同意后都砸碎。最后,他非常从容地给观众们鞠了一躬,说:“谢谢大家的观看,演出到此结束。”直到此时,那位好事的观众才意识到自己被耍弄了,看着一地的碎片,想想自己已经同意了魔术师的所作所为,他欲哭无泪。

一切的魔术都只是障眼法而已,这一点很多人都明白。然而,大家依然热衷于观赏魔术表演,就是因为魔术的练习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上述事例中这位好事的观众,自以为聪明,把话说得太透,影响了大家观赏魔术,也影响了魔术师的正常发挥,着实有些过分。为此,魔术师想出了一个办法惩罚他。相信,再遇到这样类似的情况时,他一定不会再咄咄逼人,自以为是了。

很多事情,我们在做的时候都要留有余地。很多话,我们在说的时候,也要留有余地。因为很多人和事,一旦看透说透,就会让人兴味索然。真正聪明的人,会把话说得恰到好处,看破而不说破,才能给自己和别人都保留更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