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刘和强强都是经过一番拼搏留在这个城市的从贫苦家庭出来的农村孩子,因为机缘巧合而认识,继而成为朋友,因为都是单身,所以他们合租了一套两居室,可以减轻点儿负担。
大刘在教育系统工作,目前还只是普通的工作人员,工资虽然没有强强高,但工作有规律且轻松,每天能按时上下班。强强在一家大公司工作,是一个部门负责人。薪资虽然比大刘高出了不少,但经常要加班加点,甚至连周末都很少在家。无形中大刘就承担了合租房的清洁卫生工作,有时还帮强强洗洗衣服,强强把大刘对他的好记在了心里。
这天,强强下班后,发现大刘在客厅等自己。大刘告诉强强他最近遇到点儿事,想请强强帮个忙。
大刘告诉强强,他小时候家里穷,父亲有残疾,母亲有重病……而他在那样的家庭里还能读完大学,全靠一个亲戚的接济。
这个亲戚是大刘父亲的嫡亲堂妹,大刘喊她姑姑。其实姑姑家也并不富裕,但比大刘家强了很多。当初大刘初中没毕业,父亲因为负担不起他的学费,准备让他退学去给一个泥瓦匠师傅当小工。那天,父亲买了酒买了菜,准备在家里招待师傅,把大刘交给他。
恰好那天中午姑姑去办事,从他家经过,想着是顺路,就到他家来看看,结果看到他家买了酒,炖了鸡在招待客人,一问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大刘告诉强强,姑姑当天下午没去办自己的事,而是和他父亲讲读书的重要性,讲大刘有多聪明,多适合读书。最后说:“我知道你供不起大刘,大刘读书的费用我出一半。”这句话感动了父亲,所以,大刘才有了今天。
“其实后来我读书并没有花姑姑多少钱,上大学的费用也是我打工挣回来的。但姑姑这份恩情我一直记在心里,要不然,我现在不知道蹲在哪个马路口等人给活儿干呢。”
大刘的“痛说家史”讲完了,强强并没有因此头脑一热蹦出:“兄弟,说吧,你想让我帮什么忙,但凡我能帮上的,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帮你(其实很多年轻男性,特别喜欢讲类似的话。虽然心理原因可能是出于同情、义气,甚至是强调朋友感情或是报答等,但听在对方耳朵里就是一种承诺。你一旦说了,人家若真求了,你帮,有可能让你脱一层皮,你不帮,就是你不讲信誉,打自己脸)。”
强强这样说道:“兄弟,我非常理解你对你姑姑的感激之情,就像你一直以来对我的照顾一样,我也一直感激在心。你说你遇到点儿事,是和你姑姑有关吗?如果是借钱,你知道我跟你一样,也是从农村来的,每个月发工资先打一部分钱给家里,所以,也没有多少积蓄。但也能帮你几千元救救急,多的真拿不出来。”
大刘听强强这么说,回答说:“本来我是打算找你借点儿钱的,姑姑的儿子住院了,医院说得马上开刀做手术。但手术费用要18万元!我姑姑哪儿拿得出来啊,把全部积蓄都凑起来才5万元。所以姑姑就问我能不能凑13万元,我也凑不出来啊!但想到姑姑对我的恩情,再加上这也是救命的事,我怎么也张不开口说‘不’啊,所以……我本来打算和你借5万元,既然你这样说,能借多少借多少吧,我再想想其他办法。”
强强一听,不禁暗自庆幸自己把话说在了前面。因为自己真拿不出5万元来。他仔细想了自己的存款及未来的收入,很哥们地说:“5万元我还真拿不出来。不过救人如救火,我一会儿给我爸打个电话,问问这几个月能不能不给他们打钱,如果他们有钱花,我大概能给你凑一两万。”
大刘对强强的感激之情我这里就不多说了。
只谈谈关于求助这件事。
大刘对姑姑与强强对大刘之间的感情有相同之处,即都是心存感激。
对于有恩之人的求助,大刘因为张不开口拒绝,而把13万元借款的担子应了下来,他心里知道,这13万元以他目前的人脉关系,要借出来何其难。借出来后,还,又何其难。他之后该怎么办,这将成为他心头上一块大石压得他寝食难安。
同样对于自己心存感激的大刘的求助,强强采取了先表明态度与立场的办法,没有把自己架于火上。
试想,假如强强没事先说那番话,他是否能开口拒绝大刘5万元的借款请求?
生活中我们总喜欢抱怨自己因为帮别人的忙,而给自己找了一堆麻烦,比如家里住进了亲戚,亲戚又如何不懂事等等。这些事也许真的很让人讨厌,这些人也许真的给人制造了很多麻烦而不自知,但作为抱怨者,你有没有在自己身上找过原因呢?是否自己对于别人的要求都一味答应,或者自己没有给他人一个明确的立场:哪些事,我能帮;哪些事,我不能帮;哪些行为我能容忍,一旦你过了这条线,我将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如果你事先画好了明确的“线”,那么这些麻烦是不是也自动被你屏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