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大家都知道“戴高帽”并非是好的行为,但是实际上每个人从内心深处来讲,都迫不及待地想要被“戴高帽”。所谓“戴高帽”,其实就是奉承和逢迎他人,略微夸大其词地赞美他人。当然,过于夸大其词的赞美是不好的,甚至会招致他人反感,但是适度夸大其词的赞美,则能够让他人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甚至对于给自己“戴高帽”的人,也会产生好感。由此可见,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想要迅速与他人拉近关系,适当地给他人“戴高帽”也无不可。
现实生活中,有人把“戴高帽”和谄媚混为一谈。其实,“戴高帽”与谄媚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度。凡事皆有度,只要把握好度,就不会导致事与愿违。当然,送出高帽子也是需要技巧的。不但要讲究时机,更要根据对方的脾气秉性,给对方量身定做一顶最恰到好处的高帽子。举例而言,一个人戴帽子,如果太大了,会把眼睛耳鼻都遮挡住;反之,如果帽子太小了,又无法戴得牢固,也许还会被嫌弃太小了,招致遗弃。从这个角度而言,帽子只有不大不小,才能在头顶上保持合适的深度,也才能牢固地戴好。此外还要注意,高帽子并非送出去越多越好,尤其是对于同一个对象,过多的高帽子只会导致对方心生厌倦。只有在关键时刻送上合适的高帽子,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很久以前,有个学子费尽辛苦,好不容易考中了进士,得以在京城为官。然而,京城太大了,人才济济,像他这样的小官数不胜数,思来想去,他决定去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上当官,这样也能拥有更大的权限。经过四处托关系,他终于如愿以偿。在离开京城上任之前,他特意去拜访自己的老师,向老师告辞。
他的老师曾经也当过地方官,深知地方上人际关系复杂,因而特别叮嘱他说:“地方官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到了地方上以后,你一定要谨言慎行,千万不要随便得罪人,否则到时候遇到祸患,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学生听了之后,说:“老师,您放心吧,我知道地方官难当。我已经准备好了一百顶高帽子,到时候见人就送出去一顶,只要我对他们曲意逢迎,难道他们还会跟我过不去吗?”听了他的话,老师马上生气了,怒气冲冲地说:“你怎么能这么想呢!我这个人平生最恨的就是阿谀奉承,曲意逢迎。我让你多多留心人际关系,不要得罪人,也并没有说让你随波逐流,失去自己的主见和原则啊!这样,你还如何能够当好百姓的衣食父母呢!”看到老师生气的样子,学生赶紧补救:“学生谨遵老师教诲。现在世风日下,像老师这样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官员,真是越来越少了呢!”听了学生的话,老师不由得转怒为喜,说:“嗯,你这话还有几分道理。”
从老师家出来之后,学生暗自得意地说:“哎,还没有离开京城,我的高帽子就只剩下九十九顶了,不知道到了地方之后能不能够用呢!”
在这个事例中,老师是不喜欢学生变得流于世俗的,但是在听到学生的赞美之词之后,老师在不知不觉中高兴地接受了这顶高帽子。这就是人的本性。人人都喜欢“戴高帽”,就像人人都喜欢赞美一样,这是无法改变的。因而在人际交往中,“戴高帽”几乎成为撒手锏之一,不但能够帮助我们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好感,也能够帮助我们化解与他人之间的不愉快。所以,学会“戴高帽”,才能让我们的社会交往更加顺遂如意。
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随随便便就给他人“戴高帽”。所谓“戴高帽”,尽管有夸大其词的成分,也应该是尊重现实的。倘若我们在给他人“戴高帽”时,总是不管不顾地随便乱说一气,则一定会贻笑大方。这就像是赞美缺乏事实根据一样,久而久之,也必然因为缺乏含金量和真诚的心,招人厌恶。要记住,恭维的话不是廉价的商品,因而不能随意使用和丢弃。即便是在奉承别人,我们也要秉承客观公正的态度。否则,明明知道自己说的是假话,还信誓旦旦,岂不可笑吗?从本质上来说,“戴高帽”就是美丽的谎言,我们要把谎言说得美丽,而不能说得不堪入耳。只有能够把夸大其词中假的成分说得和真的一样,才是把“戴高帽”的技术练得出神入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