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跟对方说话,先要明白他的个性,喜欢婉转的,你应该说流利的话;喜欢直爽的,你应该说激切的话;喜欢学问的,你应该说高远的话;喜欢家常的,你应该说浅近的话;喜欢诚恳的,你应该说朴实的话。你的说话方式与对方个性相符,自能一拍即合。
但是只明白对方的个性还不够,你还得估量彼此的交情。交情未到相当程度,你的说话方式虽合对方个性,说话是否发生效力仍是一个疑问。话是说对了,你的交情资格还是不到;交情资格不到,你就犯了“交浅而言深”的错误。
你说流利话吧,对方以为你是华而不实、虚而无用,甚至以为你是别有用心,有此反应,你的话等于白说。你说激进话吧,对方认为你是牢骚满腹,大有“使酒骂座”之意,一定心中大不快意,借题发挥,句句拂逆,声声刺耳,你是太不客气、太不留情了,有此反应,你的话又是等于白说。
你说高远的话吧,对方以为你是夸大其词,无济于事,理论荒诞,不近人情,虽有引证,也不过卖弄你的渊博而已,有此反应,你的话也是等于白说。
你说浅近话吧,对方以为你庸俗,目光短浅,不足与言大事,有此反应,你的话当然毫无效果;你说朴实话吧,对方以为你是观察不精、分析不细,只知大概,不知内容,有此反应,你的话直如东风过耳,怎能得人重视?这些都是对方的心理作用,而心理作用之所以如此,都是因为彼此的交情还不曾达到相当的程度。“不可与言而言,是以言聒之也”,聒耳之言,只会使人觉得讨厌。
常见许多人贸然与人交谈,三句话还没有说定,听的人已经掉头而去,岂非自讨没趣?古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诚如是也。
所以,不是说话的对象,还是三缄其口的好。除非你另有一套本事,足以逢人说人话,逢鬼说鬼话,对于社会上的三教九流都有投合他们个性的话题。
读者诸君不要误会我在这里鼓励阿谀世俗,做个乡愿。且问:当你在社交场合,见到他人谈笑风生,还有许多人洗耳恭听某人发表阔谈高论——即使他们胸无点墨,谈的尽是风花雪月、乡里闲话——而你,却没有这种随遇而谈的本事,独坐一角,这时,你是不是也想:如果也能加入他们圈子寒暄一番,总比孤单的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