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人与人交流思想的工具,通过它,可以达到心与心的交流。然而,正是因为有了语言,也就有了是非。语言用得多了,有时也会成为各种祸端的起因。要知道,一个人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样,是很难收回的,因而,与人沟通交流时要做到慎言。
说话是一门学问,会说话则是一门艺术。常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如果一个人不会说话,很可能会因此而引来灾祸。古人要求人们要慎言,也就是出于这个原因。当然,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日常生活,与领导的相处同样适用。与领导相处时,说话前要多加考虑,切不可信口开河,管好自己的嘴巴是根本,否则很可能因为一句话而失去重要的东西。
古时候,有一个皇帝认为只有自己的国家才是最强大的,国内的制作技术也是世界一流的,尤其是制作出的绳子更是无可匹敌的。这话传到一群外商耳中,自然引起一番争执,他们认为该国的绳子比不上他们国家的绳子,最后,他们还到处散播这种言论。听到这些,皇帝自然十分气愤,一怒之下就把这些人给抓了起来,并且判商队头目以绞刑。
这天,商队的头目被押赴刑场。谁想到,在绞刑的过程中,此人不断挣扎,几经努力,终于挣断了绞刑用的绳子,重重地摔倒在地上。在封建社会,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人们通常都会认为是上天的旨意,那么,犯人也会得到赦免。商队头目自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更加肆无忌惮,冲着围观的人群说道:“看看,这就是你们国家制造出来的绳子,连个人都吊不住,连个小小的绳子都不会制造,你们还会制造什么?”听了这些,周围的人都感到气愤,更别提负责监斩的官员。
监斩官员把绞绳断裂的消息告诉皇帝后,碍于祖宗定下来的规矩,皇帝本应亲题赦免书;然而,听到商队头目说出的那些话后,皇帝气愤不已,顿时把赦免书撕个粉碎,决定让事实证明本国的绳子结实。于是,第二天,这个人再次被推上绞刑台,这一次,绳子并没有断,他死在了绞刑台上。
在这个故事中,商队头目被处以绞刑,幸亏绳子断裂才得以留下一条命。他原本可以受到意外赦免的,然而,他并没有见好就收,反而不知深浅地继续揶揄绳子不结实,最后葬送了自己的生命。事实上,商队头目之所以结局如此,正是缘于他这张嘴。如果他能够管好自己的嘴巴,也不至于会落得如此下场。
那么,与领导的相处中,我们要如何管好自己的嘴,防止祸从口出呢?
第一,面对领导的问话,要从多角度思维,避免失言。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会讲错话,并由此带来人际交往中的是非。所以,作为聪明的下属,我们与领导相处时要保持平常心,同时,要根据领导的性格特征来改变回答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才能使你说出的话中肯而又得体。
第二,说话要讲究实际,不应根据自己的猜测来发表见解。
与领导相处过程中,下属所说的话要做到有理有据,这样才能保证你的语言有说服力。如果不加选择地信口雌黄,根据自己的经验或感觉“想当然”地说话,势必会出现偏颇与失真的情况,如此自然会影响到你在领导心目中的形象。当然,如果遇到一时难以掌握而又非“表态”不可的情形,那么,选择一些模糊的语言,效果反而会好一些。
第三,管好自己的嘴巴,注意讲话的内容,也很重要。
说话是一门艺术,同领导说话更是如此。与领导相处时,不仅要注意说话的方式,而且要注意说话的内容。总体上来讲,说话时要学会根据对象与场合说话,这样才能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同时,还要注意说话的内容,一些有损于领导形象与破坏双方关系的话不要说,只有如此才能避免说话带来负面影响。
说话也是一种技巧,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够掌握上述三项技巧。有些人常常因为管不住自己的嘴巴而伤了他人,也伤了自己。因而,要做一个聪明的下属,就要从此刻起学会管好自己的嘴巴,避免祸从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