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从众效应”(1 / 1)

小时候,班里进行班干部的选举,老师说:“下面我们进行举手表决吧,少数服从多数。”于是,同学们就齐刷刷地举起了手。其实,你心里可能并不同意某人,但碍于面子,你也犹犹豫豫地举起了手。这似乎是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的事情,当大家的意见无法统一的时候,都会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普遍游戏规则。虽然,我们也经常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但还是挡不住盲从、随大流的趋势,这就是人类的心理。

人类在很大程度上有一种“从众心理”,也就是当看见所有人都在朝一个方向涌进的时候,即使没有任何外力,他自己也会朝那个方向走去。通俗地来说,每个人都有盲从的心理特征,就好像人类本来是不能忍受孤独的,所以一直以群居的方式来生活。正因为这样的道理,他们不能忍受独自坚持着,而需要与大众持同样的态度。以这样的一种心理效应,可以灵活地运用到实际谈判中,那就是利用人们潜意识里的“跟风意识”,以此来影响他们的判断,促使他们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定。

有一则笑话。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当他踏进了会议室,却发现里面已经座无虚席,自己根本没有地方坐。于是他灵机一动,喊了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自己了。

这时,这位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过去,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

从众心理又被称为“羊群效应”。羊群本身就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冲撞,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有可能出现的危险。羊群效应就是一种跟风行为,表现了人们共有的一种从众心理,这样一种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行为。虽然,羊群效应本身是一种无法认同的做法,但如果放在人生的博弈之中,却可以很好地利用起来。

有的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产生从众心理的最重要的因素就在于有多少人来坚持同一个意见,但并不是坚持这个意见本身。多数人的意见一致,这本身就是一种说服力,所以,即便是有少数人不同意这样的意见,他们也不会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意见。而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从众倾向,总是倾向于大多数人的想法或者意见,以此来证明自己不是孤立的。在实际谈判中,我们可以巧用这个心理策略去引导对方的想法,促使其做出利于我方的决定。可以说,这样的心理策略绝对是应验的,因为大多数人都具备这样的心理特征。

在某售楼中心,销售员小吴正在口若悬河地给顾客介绍:“我想你们最近在电视上看过关于这个小区的报道,当我们的广告播出去以后,就吸引了众多的人前来咨询,大部分都是白领阶层,尤其是年轻夫妻。他们在这个城市里工作,有着稳定的收入,平时工作压力比较大,因此,他们在挑选住房的时候,大多会倾向于环境方面比较有突出特色的小区。大家可以看看,在我们小区,差不多全部被绿色覆盖了,大面积的绿化,让你在每天清晨一起床就能呼吸到真正的来自大自然的空气,同时还会放松自己的心情。你看,我手上这张表显示已经预订了一百套了,全部是像你们这样阳光的年轻夫妻,我觉得你们完全可以考虑购买一套。可以说,住在这样一个舒适的小区,完全可以彰显出你们白领一族的气派与格调。”

听到小吴这样的话,那对年轻的夫妻相视一笑,似乎心中那些疑虑已经打消了。

在许多销售案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销售员不断地说这是销售量最好的,人数购买最多的,最受人们欢迎的,尤其是当销售员列举说:“某某某也刚买了,用了觉得效果不错,要不,你也试试吧。”在这样的情况下,可能不会动心的顾客没有几个。其实,在每个顾客内心潜意识里都有一种“跟风意识”,当看到许多人都在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们会忍不住跟着去做,因为他们不想被人当作另类的人,人们总是在这些看似搞笑的行为中找到一种认同感。当所有人都在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假如自己不去做,那就意味着自己是被孤立的,因此他只能选择去做,这样才能找回自己作为这个社会群体的归属感。

1.利用周围人的行为来影响对方

在社会中,似乎每一个人都是看着周围人的行为来决定自己应该做些什么,这时候他们放弃了自己的主见。从众心理的作用,就在于会让人不由自主地选择了身边的人作为参照物,不断地寻找出人们一致的社会认同。由于它本身的神奇作用,所以,它常常被人们加以利用,比如用在管理、营销等行业,一些商家会利用从众效应来谋取利益,推销者也会利用从众心理来吸引顾客购买产品。所以,当你明白了从众心理的特性,就应该学会利用周围人的行为来影响别人。

2.不断地强调这个观点是被许多人公认的

有时候,当我们干巴巴地列出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好像对方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不过是你一个人的想法而已。但是,只要我们在叙述上面加上“许多人都这样看”“他们都觉得这件事应该这样做”“在我们公司,几乎所有的人都觉得这件事应该是这样的”等诸如类似的说辞时,就已经在慢慢地瓦解对方内心的堡垒,甚至会影响对方的决定,弱化其意志力,把对方争取到自己这边来,这恰恰就是利用了对方心里的“跟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