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劝将不如激将。”所谓激将法,就是利用他人的自尊心和逆反心理积极的一面,从相反的角度,以“刺激”的方式寄予良好的愿望,以激起“不服输”情绪,使其产生一种奋发进取的“内驱力”,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从而得到不同寻常的说服效果。
运用激将法激励士气,引爆杀敌勇气的导火索,是将帅带兵打仗的一种艺术。激将法也是一种说服人常用的技巧。使用激将法,往往能够使被说服者感情冲动,从而去做一件他在平常情况下可能不会做的事;激将者还可以激起对手的愤怒感、羞耻感、自尊感、妒忌感或者羡慕感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处于激动之中的对象,是想不到怎样上了激将者的当的。
诸葛亮在选人用将方面,非常善于运用激将法,来激励将士杀敌作战的勇气和智谋。例如,在刘备夺取汉中的作战中,诸葛亮就曾连续两次使用激将法,调动老黄忠用智破敌的积极性,使这位年近七十的老将军,在这次作战中战功彪炳,成就千古流芳的名声。
诸葛亮第一次激黄忠,是在曹军将领张郃率重兵攻打葭萌关时。守关将领抵挡不住,连忙向成都告急。《三国演义》中写道:
玄德闻知,请军师商议。孔明聚众将于堂上,问曰:“今葭萌关紧急,必须阆中取翼德,方可退张郃也。”
法正曰:“今翼德兵屯瓦口,镇守阆中,亦是紧要之地,不可取回。帐中诸将内选一人去破张郃。”
孔明笑曰:“张郃乃魏之名将,非等闲可及。除非翼德,无人可挡。”
忽一人厉声而曰:“军师何轻视众人耶!吾虽不才,愿斩张郃首级,献于麾下。”
众视之,乃老将黄忠也。
孔明曰:“汉升虽勇,怎奈年老,恐非张郃对手。”
忠听了,白发倒竖而言曰:“某虽老,两臂尚开三石之弓,浑身还有千斤之力,岂不足敌张郃匹夫耶!”
孔明曰:“将军年近七十,如何不老?”
忠趋步下堂,取架上大刀,轮动如飞;壁上硬弓,连拽折两张。
孔明曰:“将军要去,谁为副将?”
忠曰:“老将严颜,可同我去。但有疏虞,先纳下这白头。”
玄德大喜,即时令严颜、黄忠去与张郃交战。
果然,老黄忠经诸葛亮这一“激”,精神抖擞,斗志昂扬,与老将严颜二人默契配合,把进攻葭萌关的曹军杀得大败,并一举夺取了曹操在汉中囤积粮草的战略要地——天**山。
诸葛亮第二次激黄忠,是在老黄忠夺取天**山后,奉玄德之命要去攻打定军山时;这时诸葛亮却说,定军山守将“夏侯渊非张郃之比也”,他“深通韬略,善晓兵机”,只有荆州的关云长“方可敌之”。
黄忠听后奋然提出,这次攻打定军山“不用副将,只将本部三千人去,立斩夏侯渊首级”。
孔明又再三不容,但黄忠硬是要去。诸葛亮只好派法正作为监军随同前去。结果,老黄忠在法正的协助下,计斩夏侯渊,又乘胜夺取定军山。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激将法既可用于敌,又可用于己。用于敌时,目的在于刺激敌方将军的神经,使其失去理智,采取鲁莽行动,从而受制于我方。这种用法比较多见,一般是在我欲速战、敌欲持久时运用此招,来引诱对方在不利情况下与我交战。
激将法用于己时,目的则是要振奋将领、部下、士卒的杀敌**。
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每个军人都具有强烈的荣誉感和英雄主义精神。而这种荣誉感和英雄主义精神一旦爆发出来,就会变成不可阻挡的力量。激将法正是冲撞这种**之火的燧石,引爆杀敌勇气的导火索。运用激将法激励士气,是将帅带兵打仗的一种艺术。它要求在使用中,要针对将领的性格特点和所处的客观情况,灵活实施。